如诗如画的和田观赏玉

和田观赏玉与中国古代诗文

作者 郑宜瑾

在新疆和田工作,闲暇之余赏玩起了和由玉,久而久之,生活中不知不觉充盈了和田玉的气息。陈放案几,把玩手中,察玉的质地、色泽、形态,品玉的千年神韵,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摄我魂魄的固然有世间名贵的和田美玉,但更令我感怀的是和田观赏玉优美的画面所蕴涵的文化气息。用心品赏,你就会发现和田观赏玉中的意境与中国古代诗文有着惊人的互现关系,观玉,眼前浮现出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句,赏析诗词佳句,玉上仿佛浮动着醉人的墨香。

领略和田观赏玉的神韵,先要认识和田玉。

和田玉是众所周知的我国最好的玉材,在我国几千年的玉文化中,和田玉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国产玉的地方很多,但“贵重者尽出于阗(《天工开物》)”。和田玉在我国玉文化中的地位是历史上形成的,封建时代统治阶层自始自终把和田玉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文物考占中出土的大量的和田玉器物,就证明了这一点。关于和田玉,有一个美好的传说,相传西王母因治理西昆仑有功,玉皇大帝赐予她美好的碧玉。西王母为了让下界分享尊荣,使令龟龙将碧玉投入玉龙喀什河中。河水将白玉冲向绿洲人间,因此人们可以从河中捞到美玉,玉河也因此得名。这就是历来传颂的“龟龙献壁”的故事。传说归传说,昆仑山下的新疆和田地区出产和田玉,且传播四方,是不争的事实。和田玉多产生于结晶片岩、灰岩或接角变质角岩中, 系亿万年前地壳大变动时期在特殊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和田玉质地细腻、温润,声悦耳,坚韧,和田地区的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出产卵石状的籽玉,昆仑山中出产块状的山玉,戈壁滩中常见表面凹凸不平的戈壁玉。相比之下,籽玉的质地最好,是人们收藏和田玉的首选。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玉有着民族传统的内涵,它是物质的观念,又是社会的、文化的观念。东汉时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提出了玉的定义:“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甫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他把玉的物理特征比附为五德。什么玉具有“仁、义、智、勇、洁”这五种特征呢?专家研究表明,只有新疆和田玉完全具有这五种特征。和田玉的特征使它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在道德方面,“君子比德于玉”,玉成为仁、智、义、礼、乐、忠、信、德、道等社会道德的象征。在宗教方面,人们用和田玉制作仪礼祭祀之器。在政治方面,和田玉是权力的象征,身份的标志,财富的体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人们对和田玉的爱好是极特殊的,和田玉有着丰富的内容,它象征着高贵、纯洁、友谊…因而长期受到人们的青眯。和田玉从古至今都是人们心仪的玉材,如今,每年都有大量的和田玉爱好者涌入和田,目的是为了得到一块珍贵的和田玉。

和田玉的颜色十分丰富,有白、青、绿、黄、黑、紫等色,一块和田玉籽料上往往有几种颜色的过渡色,经过成干上万年在河床中的沉积,多种矿物质的浸润,籽料表面便附着了各种各样的颜色。有些籽料颜色丰富,画面很美,这样就产生了可供观赏的、珍贵的和田观赏玉。当然这种和田观赏玉是很稀少的,独具慧眼的收藏者在数不清的和田玉籽料中苦苦寻觅,几年下来发现的和田观赏玉也极为有限。

发现、收藏和田观赏玉在和田是近些年的事,认识、重视收藏和田观赏玉在赏石界也是最近几年的事。和田是维吾尔族群众聚居的地区,汉族人很少,从事收藏奇石的汉族人更是屈指可数。长期以来,闪耀在和田上空的夺目光环就是和田玉,内地人来新疆和田大多是冲着和田玉来的,很少有人注意到和田玉上面那些天然形成的优美画面。不过在我国的赏石历史中,很早就有人发现了和田观赏玉。公元前119年,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在于阗(今和田)的“天河”边捡得几块和田玉质奇石献给汉武帝,引起朝野士大夫的惊叹。在当代,学者沈钧儒老先生收藏的奇石中就有一枚和田观赏玉。令人不解的是,我国赏石之风始于汉代,发展于南北朝,到唐代渐成气候,为什么赏石人没有把目光投向祖国西部的和田,没有形成收藏和田观赏玉的热潮?答案也许很容易得到,一是和田玉虽然很名贵,但出产地——和田距汉文化繁荣的中原地区很遥远,文人雅土涉足和田者寥寥无几,这样发现和田观赏玉的人就很少了。二是和田是维吾尔族群众的聚居区,维吾尔族群众的文化同汉文化有较大差异,历史上,和田不间断地向中原地区输送和田玉,很少有人注意和田玉上面的绝美图案,和田玉上面的俏色被工匠利用雕刻成玉器了。三是和田观赏玉很稀有。和田玉颜色固然丰富,但一块和田玉籽料上面有几种颜色,且组合成有文化内涵的图案,是很少见的。和田观赏玉的稀有性也决定了它长期以来鲜为人知。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赏石风潮的迅猛开展,和田本地的藏石人在细心的品赏中收藏起了和田观赏玉,和田观赏玉逐渐为赏石界认知、喜爱,内地及港台的藏石人也闻风而动,不远千里来和田搜寻和田观赏玉。和田观赏玉缘何牵动众人心?是因为它有着高贵的品质、深厚的文化、悠远的意境。笔者钟爱和田观赏玉,寻觅到一块,常常为之魂牵梦绕,古代诗文中描绘的惰景不断浮现在和田观赏玉中。这里不妨将笔者几年来收藏和田观赏玉的心得作一个表白。

和田玉半透明,多种色彩绘织在和田玉籽料上,就有可能构成绝美的画面,观赏起来韵味无穷,具有“穿透性”。在已发现的和田观赏玉中,有的文化含量之高,意境之深远,让人惊叹不已。如我收藏的和田观赏玉——梦游天姥。淡黄色的山峰,掩映在蔚蓝色的水波中,烟雾缭绕,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清雅脱俗之灵气扑面而来。唐代大诗人李白作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的“天姥连天向天横,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天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此情此境呈现眼前,令人回味无穷。

和田观赏玉是大自然的杰作, 是昆仑山赐予人们的一种精神财富。 经过成干上万年雪山洪水冲击、沙石拍打、矿物质浸润而形成的和田观赏玉,其文化含量之高,意境之深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精神享受。(注:图为郑宜瑾收藏品)

如诗如画的和田观赏玉

琵琶行

如诗如画的和田观赏玉

墨荷

如诗如画的和田观赏玉

观沧海

如诗如画的和田观赏玉

国士

如诗如画的和田观赏玉

青山风骨

如诗如画的和田观赏玉

菩提树下

如诗如画的和田观赏玉

江山如画

如诗如画的和田观赏玉

孤荷听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