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清華簡〈保訓〉集釋》


「新書推薦」《清華簡〈保訓〉集釋》

《清華簡〈保訓〉集釋》劉麗 著2018-12ISBN:978-7-5475-


清華簡集釋叢書

李學勤 主編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 編


內容簡介

“清華簡集釋叢書”由李學勤先生主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主要收錄清華簡各篇文獻的集釋。本書為該叢書的第一種,是近十年來清華簡《保訓》研究的總結之作。作者全面蒐集和整理了《保訓》的研究成果,重新校定了《保訓》的釋文,並就“《保訓》性質、體裁與年代”等重要問題展開了專題研究,較為深入地探討了《保訓》的性質、史料來源、思想、書寫風格及真偽問題。

劉麗,1986年12月生,湖北荊州人。201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博士學位,2014年至2016年在北京大學歷史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金文、簡牘與先秦秦漢歷史研究。在《北京大學學報》《史學月刊》《四川文物》《出土文獻》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數篇。


作為清華簡整理者最早公佈的簡文,《保訓》學術價值重大,研究成果豐富。本書是《保訓》研究的回顧和展望。作者以文本校釋加專題研究的方式展開行文,在文本校釋部分,廣錄諸家意見,資料詳贍,極便讀者;在專題研究部分,聚焦重點問題,分門別類,條分縷析。書中還不乏作者的新見,如對個別字詞的釋讀,有關“中”的理解等。總之,對於瞭解清華簡《保訓》的研究現狀,繼續推動《保訓》的研究,本書都將是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


「新書推薦」《清華簡〈保訓〉集釋》


「新書推薦」《清華簡〈保訓〉集釋》




「新書推薦」《清華簡〈保訓〉集釋》


「新書推薦」《清華簡〈保訓〉集釋》

內頁

前 言

于右任先生在評價《說文解字詁林》的價值時雲:“昔人窮老盡氣而不得者,今費半小時即可得之。”《說文解字詁林》為研究《說文》提供了巨大便利,產生了深遠的學術影響。《說文解字詁林》出版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由丁福保先生撰集,該書以《說文》原書次第為綱,彙集182種1036卷註釋和研究《說文》之著作,“檢一字而頃刻即得,得一字而各說鹹備”(于右任語)。

踵繼其後的《甲骨文字集釋》《金文詁林》《甲骨文字詁林》《古文字詁林》等著作,也都成為了古文字研究者案頭必備的學術名著。

詁林、集釋類著作留給我們的啟示是:一個有豐富研究成果和廣闊拓展空間的重要研究對象,花一些時間作詁林或集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值得的。

有鑑於此,清華簡整理報告第一輯發表後,我們適時策劃了這套集釋叢書。

當時特別強調了以下幾點:第一,收集資料力求全面。不管是紙質媒體還是電子媒體,不管是中文還是外文,一併收錄。第二,引用資料力求保真。所有成果按發表先後編排,儘量採取“直接引用”方式,註明出處。外文則附中文翻譯。第三,簡明扼要。重複的意見,只錄最早出現的;太長的文字,可以節選。第四,有感而發時,酌加按語,反映編纂者的認識和理解。

我們的想法得到中心幾位博士生的熱烈回應,也得到了中西書局秦志華社長的大力支持。陳鵬宇、鄧少平、韓宇嬌、黃甜甜、劉麗、牛鵬濤六位同學踴躍參加了清華簡第一輯的集釋工作。

清華簡第一輯共有九篇文獻,包括《尹至》《尹誥》《程寤》《保訓》《耆夜》《金縢》《皇門》《祭公》和《楚居》。《尹至》《尹誥》都不長,且性質相近,我們把它們合併為一篇。這樣八種文獻,擬出八種集釋。六位同學,劉麗、黃甜甜一人承擔兩種,其他四位一人一種。為保障這一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們從有限的項目經費中拿出一小部分,專門立項,予以支持。中西書局還為這套叢書申請了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

項目尚未完成,幾位同學陸續畢業。陳鵬宇、韓宇嬌、劉麗留京,其他幾位分赴福州、深圳、武漢,都成了各自單位的業務骨幹。在繁忙的本職工作之餘,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繼續完善集釋工作,如今終於蕆事,將集釋成果提交出版,十分令人欣慰。

捧著這套厚厚的集釋,同學們“動手動腳找東西”(傅斯年語)的情形歷歷如在眼前。他們願意為他人作嫁、為學術奉獻,讓我心中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感動。

清華簡第一輯的出版距今已經八年,清華簡的研究工作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我們希望並且相信,這部集釋的出版能對清華簡的研究產生積極的推進作用。



「新書推薦」《清華簡〈保訓〉集釋》


2018年11月25日


精彩書摘

筆者認為,對“中”的理解,還是應該從文本出發,站在作者的角度來考慮。我們提出過《保訓》不是史官實錄,也非書類文獻,而為擬古之作的可能性較大。《保訓》所記史事雖然帶有一些其他文獻中同類故事所共有的元素,但是其敘述的側重點與傳世文獻明顯不同。我們認為這可能是《保訓》作者根據需要,對堯舜以及上甲微故事進行了有意的改寫。他將兩則並不相關的故事放在一起,而提出了一個“中”的概念,試圖一以貫之。但《保訓》中所載故事並非向壁虛造,而是有著一定的史料來源,這決定了其改寫存在一定的難度。從文本看,《保訓》作者改寫得並不完美,這種不完美的改寫使得兩則故事裡“中”的含義並不能很好地統一。這也是學者們爭訟不已的原因。


「新書推薦」《清華簡〈保訓〉集釋》

清華簡《保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