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十八亿大桥,一年就塌了?一千年前宋朝人修一座桥,至今仍在

提起如今的房价,很多人都很头疼,即便是在二三线城市,买套百十平米的房子,也得花个100多万,关键是房子还不是归自己所有,大产权使用权70年,小产权使用年限才30年,到时间后,投资几十亿几百亿修建的房子要么拆了重修,要么再建别的建筑!

耗资十八亿大桥,一年就塌了?一千年前宋朝人修一座桥,至今仍在

为什么要将产权规定的这么短呢?一来,当今社会高速发展,淘汰老的建筑是一个趋势,第二便要说到房子本身的质量问题了,相信很多住过老小区的朋友,对自家房屋的质量,心里都有数!

曾经有过这样一则报导,说哈尔滨花费18.82亿修建的阳明滩大桥,在投入使用不到一年的时间,便被四辆货车“压塌”,是货车超载严重?还是对待建筑的态度有问题?

耗资十八亿大桥,一年就塌了?一千年前宋朝人修一座桥,至今仍在

然而古人对于建筑的态度却并非如此,可不是就用个三五十年,那是要传给子孙后代的,绝对不会出现一场暴风,吹歪一座楼,耗资十八亿的大桥,一年就塌了的现象!

今天给大家讲的这个古建筑,绝对是工程质量的典范,巧用一种生物做加固,即便是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仍在方便人们的出行,它便是位于今天福建省泉州市东郊的洛阳桥!

耗资十八亿大桥,一年就塌了?一千年前宋朝人修一座桥,至今仍在

明明在泉州,为什么会叫洛阳桥呢?原来早在隋唐时期,由于中原连年内乱,洛阳一带百姓为躲避战祸,无奈只能远走他乡,来到如今的泉州,当他们看到泉州和家乡地貌很像,思念故土,便将这里取名洛阳!

洛阳桥是由北宋时期泉州太守蔡襄主持修建,耗资1400万两白银,前后共花了九年时间,是我国古代修建的最早的跨海石桥,这座石桥可谓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洛阳桥最大的特点便是其“筏形基础”,说白了就是将桥柱做成船的形状,可以最小的降低湍急的水流对桥造成的伤害,延长桥身的使用寿命,这一技术,直到19世纪,欧洲人才开始运用!

耗资十八亿大桥,一年就塌了?一千年前宋朝人修一座桥,至今仍在

为了巩固桥身,泉州人就地取材,利用牡蛎繁殖能力强,无孔不入,外壳附着力强等特点,首创“种砺固基法”,利用牡蛎,作为结构胶,将桥身的石条牢牢的粘结在一起,这一做法,简直让人拍案叫绝!

洛阳桥于公元1059年建成,到如今已经存在958年,在此期间,由于种种原因,共修复17次,1993年,国家文物局对洛阳桥经行全面修复,恢复其古桥面目,如今的洛阳桥已是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