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船出海,不如借佛出海

外出活動小記

當寺院由“農禪並重”轉向“文禪並重”的時候,

我們能為寺廟做更多的事情。

中國的大乘文化為何不走出去?為何不走的更遠?

有人說,借船出海,不如說借“佛”出海。

借船出海,不如借佛出海

斯里蘭卡駐華大使科迪圖瓦,下午在大使官邸會見了宜興福源禪寺住持釋常清法師、中國亞洲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佛商協會執行會長釋心燈法師。

釋常清法師,向大使介紹了宜興大潮山福源禪寺作為中國紫砂文化發祥地的故事,介紹了宜興的文化底蘊和歷史,大使頗為感興趣。

法師,表示在適當的時侯,前往斯里蘭卡舉行“中國宜興紫砂文化展暨中斯紅茶文化論壇”。

大使表示支持。

借船出海,不如借佛出海

大使,看到了福源禪寺做的“供春壺”,十分感興趣。

他說,斯里蘭卡僧人不直接參與勞動,他們把寺院土地提供給周邊的村民耕種,種完以後,村民給寺廟供養一部分。

等把稻子與牛奶一起加工好,村民送到寺院,與僧人一起首先祭拜佛陀。

借船出海,不如借佛出海

釋心燈法師,表示,將從佛文化交流、中國寺廟與斯里蘭寺廟建立“友好寺廟”、佛教慈善方面積極與斯里蘭卡佛教界展開合作交流。

大使,表示願意推薦相關組織和寺廟。

挖掘中國寺院本土、優秀的傳統文化因子,找到與其對應海外佛教文化果實,借力佛的因緣,把中華文化傳播出去,這是我們矢志不渝要做的事情。

有的時候,佛教文化紐帶力量,真的能起到民心相通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