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主唐玄宗,为何遇到“安史之乱”表现如此窝囊?

一代雄主唐玄宗, 为何遇到“安史之乱”表现如此窝囊?

最能够证明中华民族精神的,是历史文化改革中人民的起义,人民的不懈奋斗,人民的勇于创新。拥有着五千多年历史中国,从文化到文物在现代与别的国家相比都是遥遥领先的。当然每个国家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在那个时代中,大多数国家的文化都是相通的,因为有着人跟人的相处,之间才会发生故事,因为有了故事所以才有了现在人们去探索的历史。历史是表示过去很多年前发生的事,它存在的目的,是不断让后代的世人们去发现过去所发生的真实事件。学习历史,是累积和拓展我们的知识,也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在小编的眼里,历史就像一个人,你越去了解对方,越去接触对方,那么你们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想要你们的距离不要隔得太遥远的话,那就一起去看看名扬四海的历史人物有哪些,又有哪些举世闻名的历史吧。

一代雄主唐玄宗, 为何遇到“安史之乱”表现如此窝囊?

要知道“安史之乱”可以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唐玄宗到唐代宗初年,这场叛乱就一直没有断过,可以说是让唐朝的人口一下子减掉很多,也让唐朝的国力变得衰微,其实要说还是当年唐玄宗怂了,以唐朝当时的国力,完全可以把安禄山的势力扼杀于摇篮之中,主要还是因为太久没有打仗,所以手生了,河北几乎是望风而降,叛军一路直指洛阳。

一代雄主唐玄宗,为何遇到“安史之乱”表现如此窝囊?


其实当时的颜真卿还在河北宣布归顺唐朝了,李光弼、郭子仪都率领部队直指叛军大本营范阳,本来的形势是一片大好,但是却活活被唐玄宗给葬送了,就是因为杨国忠的蛊惑,所以唐玄宗派遣哥舒翰出战,结果潼关失守后,叛军进入了长安,后来唐玄宗入蜀,太子李亨继位,见到了李光弼、郭子仪等人,才有点做皇帝的感觉,不久后唐肃宗着手收复两京,用的是丞相房琯,结果一场仗打下来损失了四万唐军。

一代雄主唐玄宗,为何遇到“安史之乱”表现如此窝囊?


安禄山因为过度的肥胖,所以全身都长满了块状的毒疮,双眼都失明了,被儿子安庆绪派遣李猪儿杀害,郭子仪、李嗣业等人终于在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三年收复两京,叛军二号人物史思明也宣布了投降,本来一切似乎就要结束了,可是唐肃宗有些忌惮广平王李俶,害怕他也来一个“灵武继位”,郭子仪也是功高震主的,于是对他们产生了怀疑。

一代雄主唐玄宗,为何遇到“安史之乱”表现如此窝囊?


唐军呈现出了各自为战的势态,李嗣业自己率军攻城战死,唐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这边郭子仪还有李光弼也打了败仗,60万大军四散奔逃,史思明杀掉了安庆绪,四个月之后他举大军攻打洛阳,众将领都不服李光弼,所以李光弼只好放弃了洛阳城第五年的时候,李光弼还有仆固怀恩才要收复洛阳,但是仆固怀恩和李光弼又因为指挥权争了起来,所以这场仗又失败了,活活把唐肃宗都给熬死了。

一代雄主唐玄宗,为何遇到“安史之乱”表现如此窝囊?


安史之乱的第七年,仆固怀恩担当总指挥,唐朝才顺利的收服了洛阳,仆固怀恩很聪明,招降了史思明儿子史朝义的四个得力手下,史朝义开始逃亡,终于在安史之乱的第八年,仆固怀恩率领军队追杀史朝义,刚刚投降唐朝的李怀仙逼迫史朝义自杀,就这样安史之乱才真正的完全结束。

整个安史之乱都是一连串的小风波引起来的,如果唐玄宗不让那些文臣出战,唐肃宗信任自己的武将们,就不会有这些破事儿发生了,而杨国忠如果不把安禄山逼迫的造反,也许就不会有安史之乱这件事了。

看到这里,你是否会想在历史的海洋里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吗?看到历史的河流在源源不断的摆在世人面前,越来越多的文明也被现代人们不断发掘着,是感动还是痛心?先辈,是我们这世上最值得尊敬的人物,他们的智慧,创造力,精神都是现在世人无法相比的。我们能为他们做的便是尊重他们的遗址,保护他们的遗物。中国不会再面临着灭亡,但是时代的我们都要正确去看到历史的教训,看待国家受到的凌辱。国是大家的,有了先辈人的起步,我们更应该为国家付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国家永远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