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氏翡翠:何為“翡翠屑金”?

約一千年前,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1007—1072年)留下了“翡翠屑金”的記錄,這讓多少後人一直在考證,歐陽修所記載的翡翠,是不是現在的硬玉翡翠?

“翡翠屑金”,翡翠是不是真的能讓金器落下金屑?

蔣氏翡翠:何為“翡翠屑金”?

翡翠為何能屑金

歐陽修的《歸田錄》敘述:“餘家有一玉罌,形制甚古而精巧,始得之,梅聖俞以為碧玉,在潁州時嘗以示僚屬,坐有兵馬鈐額鄧保吉,真宗朝老內臣也,識之曰:‘此寶器也,謂之翡翠’。雲:‘禁中寶物,皆藏於聖庫,庫中有翡翠盞一支,所以識也’。

蔣氏翡翠:何為“翡翠屑金”?

其後餘偶以金環於罌腹信手磨之,金屑紛紛而落,如硯中磨墨,始知翡翠能屑金也。”罌,腹大口小的瓶子;盞,碗。這能屑金的一瓶一碗為南夷之地的翡翠本應無疑,翡翠的硬度比金高得多,屑金不是為題。

蔣氏翡翠:何為“翡翠屑金”?

至於“腹為圓形何以能屑金”的疑問很容易解答:春秋以後的玉器均有紋飾和圖案,只要瓶腹有紋飾和圖案,無論陰刻或陽刻,也無論深淺,只要有稜,屑金不難;或者翡翠拋光不佳較為粗糙,屑金亦不難。

歐陽修的翡翠即現今緬甸翡翠

宋高宗因南昭王皮邏閣平定西南各夷有功,封其為雲南王,皮邏閣派使臣向宋高宗進貢答謝,宋高宗曾“外國進到,可以屑金”的“翡翠鸚鵡杯”賜給其養子、皇位接班人宋孝宗。

蔣氏翡翠:何為“翡翠屑金”?

大理國於1076年、1117年兩次向北宋朝庭進貢,貢品中有“碧玕山”即翡翠。

上述史實說明,與歐陽修同時代或者在其之前,大理國已以翡翠玉佛作為國禮相贈;南昭、大理、蒲甘三國已使用翡翠製作寶物並向中原朝庭進貢,貢品中的瑟瑟、碧玕山、碧玉等,名稱和器形不盡相同,但都是翡翠所制。這些寶物中或許有罌和盞,或許沒有,或許是翡翠原料流入中原,由中原玉匠製成罌和盞,種種我們末知的途徑,都是完全可能的。

蔣氏翡翠:何為“翡翠屑金”?

千年前“翡翠屑金”的懸案可以釋疑,一罌一盞是現今緬甸的翡翠所制可以確認。各種實例可以肯定,翡翠傳入中原最晚不會晚於北宋。

蔣氏翡翠:何為“翡翠屑金”?

對於不同聲音的反駁

有人提出:此處的翡翠是阿富汗的青金石,歐陽修所見“紛紛而落”的金屑是青金石裡的黃鐵礦(金黃色)碎屑。

蔣氏翡翠:何為“翡翠屑金”?

立此論者也許忘了礦物學中硬度的常識,足金的硬度是2.5,18K金的硬度是4~4.5,而青金石的硬度是5~5.5,青金石裡金黃色的黃鐵礦的硬度是6~6.5,則無論歐陽修的金環是足金還是K金,用2.5~4.5硬度的金環把5~6.5硬度的青金石和其中的黃鐵礦屑得“紛紛而落”,尤如說“鐵與木頭相磨,只見鐵屑紛紛而落,而木頭巋然不動”,是十分荒謬的推論。

蔣氏翡翠:何為“翡翠屑金”?

再者,青金石在宋之前早已有璆琳、金精、點黛、瑾瑜等專有名稱,在皇宮裡已是常見的寶物,且青金石與翡翠在外觀上有非常明顯的區別,一般人都不會相混,何況以歐陽修和鄧保吉多年為官的見識,更不會把二者從名稱到外觀都混為一談。

蔣氏翡翠:何為“翡翠屑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