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公安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 持續釋放改革紅利惠及於民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內蒙古公安廳黨委運籌帷幄,精準佈局,各級公安機關恪盡職守,認真履職,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

以“大學習,大提升”活動,強素質,提能力。

以“大調研,大排查”活動,轉作風,補短板;

以“大落實”和創新爭位行動計劃,夯基礎,樹品牌;

以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為龍頭,全面加強嚴打整治;

以智慧公安建設為牽引,全面啟動警務運行機制改革。

人民群眾居家更安心,出行更放心,生活更舒心,平安的紅利已經實實在在惠及千萬民眾,平安內蒙古已經成為一張靚麗名片深入民心。

為更好反映這一年來內蒙古公安取得的輝煌業績,向人民報告,內蒙古公安廳政治部宣傳處特別策劃推出“五項主題宣傳”專稿,本期推送第二篇《內蒙古公安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釋放改革紅利惠及於民》。

“五項主題宣傳”專稿之二

內蒙古公安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

持續釋放改革紅利惠及於民


2018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黨的十九大為新時代公安機關賦予了新使命,對新時代公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新時代開啟了公安事業發展的新徵程。

2018年也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改革開放、40年砥礪前行。伴隨著公安改革一路走來,內蒙古公安機關始終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忠實履職、無私奉獻,不斷推進公安工作與時俱進,走出了一條具有時代特徵和地區特色的公安發展之路,為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

2018年以來,自治區公安廳緊緊圍繞國務院、公安部和自治區政府的一系列改革決策及工作部署,按照“大改革+微創新”的工作思路,認真貫徹落實“三化一高”新理念新標準新要求,進一步深化全區公安“放管服”改革,加快服務型公安機關建設,全面打造“寬進、快辦、嚴管、便民、公開”的審批服務模式,全面提升公安機關服務人民的能力和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到2018年底,全區盟市、旗縣(區)審批服務事項50%以上實現網上辦,50%以上實現馬上辦、就近辦,70%以上實現一次辦,全面取消沒有法律規定的證明材料,企業和群眾辦事提供材料減少30%以上。到2019年底,盟市和旗縣(區)審批服務事項85%以上實現網上辦,80%以上實現馬上辦、就近辦,90%以上實現一次辦,企業和群眾辦事提供材料減少60%以上……《內蒙古自治區公安機關進一步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工作方案》的制定下發,相繼落地了一大批有力度、有分量、有特色的改革舉措。92項改革任務,逐項制定推進路線圖、進度時間表,確保每項任務有目標、有路徑、有措施、有時限、有可檢驗的成果。明確了誰牽頭、誰負責,充分顯示出內蒙古公安把“放管服”改革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推進的責任擔當與攻堅勁頭。


把不該管的事交出去,把該管的事管好,該服務的服務到位,內蒙古公安持續釋放多重改革紅利

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公安局朝克烏拉派出所打造“牧民之家”服務模式,探索新型牧區警務實現方式,走出了一條牧區“放管服”改革新思路。

“牧民之家”服務模式重點是服務牧民,集合戶籍業務代辦、受困人員求助、法律諮詢服務、治安糾紛調解四大功能,倡導“暖心警務”,向牧民承諾隨時聯繫得上,隨時進得來,隨時留得下,有效提升了轄區牧民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朝克烏拉派出所在辦公區內裝修建造以“牧民之家”為主題的警務室,作為“牧民之家”服務牧民群眾的主陣地。製作併發放了“牧民之家”服務卡,上面寫有24小時蒙漢雙語報警服務電話、派出所詳細地理方位圖和平安錫市微信公眾號二維碼。牧民有急難事宜,既可通過“牧民之家”服務卡上的電話直接聯繫到民警,行動不便,或其它原因無法外出的,民警通過牧民提供的地址,親自上門服務,為牧民現場辦理各類戶籍業務。既實現了民警入戶走訪,瞭解民意探查民情,也把警務服務送到了牧民家中。牧民打電話,民警來跑腿,牧區“放管服”改革新思路,有效解決了因牧區地廣人稀、道路交通不暢、語言不通造成的牧民辦事難的“頑疾”。


內蒙古公安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 持續釋放改革紅利惠及於民


(為進一步密切警民關係,夯實群眾基礎,廣泛傾聽群眾呼聲,切實提升轄區群眾安全感和對公安機關滿意度,2018年12月26號,錫林浩特市公安局朝克烏拉派出所在“牧民之家”舉辦2018年警民茶敘會聽民聲、解民難、匯民智、聚民力。)

牧民滿達通過家中“牧民之家”服務卡上直接將電話打到了朝克烏拉派出所所長包長海的手機上,講述了自己面臨的難題,原來滿達妻子患有精神病,弟弟身體殘疾,經濟困難,兩個兒子也相繼輟學在家。滿達家雖然在達布希勒牧蘇木的草場上居住,但是戶口一直沒有遷到達布希勒牧蘇木,好多政策性補貼滿達家一直都沒有享受過。包長海所長立即聯繫蘇木領導瞭解情況,先後來往錫林浩特市和鄰近阿巴嘎旗多次,行程上千公里,用3個月時間將困擾了滿達一家多年的戶籍難題解決了。從這以後,包長海所長經常走訪慰問滿達家,滿達一家人把包長海所長當作親人,把“牧民之家”當作自己的家。

牧區的矛盾糾紛往往因環境保護或牛羊放牧等問題而起,涉及牧民切身利益,調查調解起來耗時長難度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較嚴重的治安或刑事案件。因為利益問題突出,當事人針鋒相對,火藥味十足。朝克烏拉派出所把產生糾紛的雙方牧民請到“牧民之家”裡,耐心詢問聽取雙方意見訴求,同時倒上奶茶既暖了牧民的身也暖了牧民的心。遇到惡劣天氣,就把雙方留在所裡,“牧民之家”就成了“牧民食堂”,熱飯熱菜成為調和情緒化解矛盾的利器,矛盾被擺上了餐桌,和諧往往也在不經意間鑄就。把牧民請到“牧民之家”來調解糾紛,朝克烏拉派出所民警用這種別緻的方式處理了多起疑難治安糾紛案件。

改革深入到毛細血管,意味著更多獲得感和改革紅利。

“以往我們辦理車駕管業務需要向單位請一天的假,開車近一個小時到位於九原區的包頭市車輛管理所進行辦理。距離遠、停車難、排長隊,太不方便了。現在來到河西交管大隊車管分所就近辦理,節省了時間,也少跑路了。” 說到包頭市公安局交管支隊河西大隊為企業提供的服務,包鋼集團生產運輸部的員工們很有感觸。

包鋼集團廠區距離包頭市公安局車管所約有39公里的路程,以往包鋼地區的市民和企業員工辦理車駕管業務需要穿過半個城。為了更好地服務包鋼、為周邊群眾提供便利化服務,河西交管大隊車管分所應運而生,“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辦完所有事”,這是車管分所對群眾的承諾。2018年,隨著21項車駕管業務成功落地,所有車駕管業務可全流程一次辦結。下放的審批事項接的住、管的好、落實到位。河西交管大隊車管分所在“家門口”就能為廣大包鋼職工提供“收費項目最少、流程最短、效率最高、服務最優”的“一站式”服務,實現“讓群眾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的工作目標。

包頭市交管支隊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放管服)改革工作,其中一項工作就是將21項車駕管業務下放至全市13個車管分所,河西交管大隊車管分所是其中一個,打通群眾辦事“最後一公里”。

“放”的減法提高效率,“服”的乘法惠及群眾。河西交管大隊車管分所提供了各項便民利民措施,包鋼醫院體檢中心在車駕管業務大廳辦理駕駛員體檢業務。大廳還提供了車輛購置稅、保險、郵政快遞等業務的辦理,有效地延伸了服務觸角,方便了包鋼7.5萬名職工及周邊近20萬名城鎮居民。

“‘放管服’之前,大隊每年的業務量有1萬多筆,自從去年下放相關權力以來,我們單為包鋼集團辦理的業務量就有3萬多筆。”河西交管大隊大隊長王存禮介紹,包鋼集團每天大約有近6000臺大型貨車進出廠區,如今通過‘服’的乘法,涉及到的車駕管業務可以在很短時間內辦理完畢。

置身新時代,面對新挑戰。在移動互聯時代的大背景下,這句話意味著更多改革期待。新時代“互聯網+政務服務”催生更多改革新任務,“放管服”改革如何做好“指尖上”的大文章,實現公安智慧政務和公安智慧警務?

也許,鄂爾多斯市公安在這方面的探索和應用給出了明確的答案。

鄂爾多斯市交管支隊聚焦強警惠民目標,自主設計研發互聯網“智慧交管”平臺及駕駛人“兩個教育”互聯網遠程監管系統,打造了“智慧、便民、高效、在線、精準、務實”的“互聯網+智慧交管”品牌。

互聯網“智慧交管”平臺以“科技改變管理,智能帶來便捷”為理念,連接大數據中心,將車檢預約、路況信息、違章查詢、違章處理、滿分學習、交管動態、出行提示、法律法規等30項交管業務與交管資訊優化整合,通過手機、微信和網絡“三端”同步上線,被群眾形象地喻為指尖上的“智慧交管百寶箱”。

全國首創的駕駛人“兩個教育”互聯網遠程智慧監管系統以“人臉識別”應用為載體,以大數據中心為支撐,以分佈在各嘎查村社區的交通安全勸導服務站為依託,實現了駕駛人“兩個教育”網上預約、就近可學、無人值守、遠程監管、一次辦結的目標。

無獨有偶,鄂爾多斯市的西南部,一場深刻的“微警務”變革正在推進,實現了“汗水警務”向“智慧警務”的華麗轉身。烏審旗公安局緊緊抓住直接面向社會公眾提供的辦事服務事項,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創建互聯網+微警務新模式,打造“指尖派出所”,著力建設全面覆蓋、上下聯動、資源共享、安全高效的便民利民微警務服務平臺,讓人民群眾辦事更便捷、更高效、更滿意。

微警務以移動互聯網為基礎,依託微信、移動客戶端等“微載體”,創建“微平臺”“微系統”“微視頻”“微情報”,提供警務資訊、業務辦理、執法活動、交流互動等在線服務與管理,實現由傳統的“面對面”轉變為“一指暢享”的“鍵對鍵”“點對點”。平臺開發了微語音、微業務、微管理、微服務四大功能模塊,提供戶籍業務辦理,行業場所管理,消防監督管理,無證旅客住宿登記,散裝汽油購買登記,違法犯罪舉報,警務公開,預警防範,執法監督,協查啟事等13類55項內容,群眾關注烏審公安微信公眾服務平臺,通過手指尖點擊手機鍵盤即可與公安機關取得聯繫,辦理所需事項,既方便了群眾辦事,又提升了警務效能,取得了服務與管理雙重效應。

“利民之事,絲髮必興”。紮實推進公安部出臺的8項出入境便利措施,全面落實公安部20項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新舉措,制定出臺內蒙古公安“放管服”改革便民利民92條措施、自治區公安機關47項行政管理服務事項權利的下放、內蒙古公安治安管理39項便民利民細化措施的推出……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實行農牧業轉移人口在城鎮居住半年以上即可“零門檻”落戶政策;全面開展全國異地證件受理、製作工作,申領週期統一縮短為25日。大力落實居住證制度,受理權限統一下放到旗縣級公安機關,申領時限縮短為5日。推進交通事故醫療費快速支付,保險賠款支付從以往的平均103個工作日縮短至最快3個工作日。高標準落實國家移民管理局“只跑一次”辦證要求,開通綠色通道和自助辦理,提供網上預約、加急辦證、延時辦理出入境證件……“規定動作”精彩詮釋,“自選動作”漂亮完成,內蒙古公安“放管服”改革釋放出的一波波看得見、摸得著、享受得到的實惠讓人民群眾有了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贏來好評如潮,點贊不斷。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內蒙古公安正通過謀劃好一件件民生實事,實施好一項項民生工程,落實好一個個民生細節,不斷推進、深化全區公安“放管服”改革工作,讓“放管服”的春風吹遍北疆大地,結出碩果滿枝,芳香四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