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进贵:寓深刻时代感悟于轻松图文赏阅中

寓深刻时代感悟于轻松图文赏阅中

——解读罗进贵新著《情境-境遇》

(一)

这是一个重视记录的时代,这是一个强调传播的时代。

这是一个关注情境的时代,这是一个关切境遇的时代。

罗进贵:寓深刻时代感悟于轻松图文赏阅中

这是一本前言写于2006年的新书,书的作者罗进贵说:“2006年本来打算在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前出一本‘新闻旧录(图文)’性质的书籍,但发现那两年各种应景的书册出的太多、太滥。”

于是罗进贵执意终止已经进入编辑程序的出版事宜,他要重新寻找一种出书的立足点。

经过7年的反复反复,书籍的内容和形式做了十数次调整、重构,作者在对新媒体时代阅读和审美规律的更大程度和更深层次的反思基础上重新架构书的逻辑和理念。2013年初最终确定以这种寓深刻时代感悟于轻松图文赏阅中的形式奉献给读者。

因为对版式设计、特殊纸张、印刷工艺等方面的严苛追求,《情境-境遇》的出版编辑过程竟整整持续了2年多,直到2015年底才交付印刷。

《情境-境遇——罗进贵摄影随笔集》近日由宁夏黄河出版集团推出,通过“用镜头解读情境、用文笔体验境遇”,带领读者从生活走向感悟、从宁夏走向全国、从历史走向未来。

书中收录的30多篇文章和400多幅照片,是作者从自己6万多幅各种照片和5千多篇各类文章中挑选出来的,时间跨度20多年。所收文章刻意没有选择“易碎”的新闻作品和艰涩的理论文章,只注重那“心香”一缕的字词;所收照片刻意没有选择唯美的风光作品和沉重的社会纪实,只撷取那“随意”一拍的画面。

从塞上山川到回乡风土、从旅野闲踪到山河万里、从宁夏到全国、从村庄到市井。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情境与境遇的融合,揭示出每一位读者似乎有过的心路;每一幅图片都有情境与境遇的融合,讲述着每一位读者似乎熟悉的故事。

罗进贵:寓深刻时代感悟于轻松图文赏阅中

(二)

“新新媒体(new new media)时代,人人都身处由情境(situation)——生活,和语境(context)——解读,所共同构成的境遇(circumstances)——体验,当中”。罗进贵给读者介绍他的这本书的书名和内容时,这样说。

他说:“我的目的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看见这些文图——看见这些场景——看见这些情境——感悟这些境遇,从而看见作者——仅在这每一篇文字和照片被创作出来时的作者——这恐怕是一切创作的目的”。

所以,在书的扉页上作者在自己的照片旁边用手写体署名留下这样一段文字:“此书此册是我21年记者生涯的另类总结和跨界传播此书此册我写我摄我的视野敬献给我的读者此书此册您读您阅您的眼界您也是书的作者2013年3月”

罗进贵:寓深刻时代感悟于轻松图文赏阅中

(三)

宁夏著名作家石舒清2007年2月发表在《宁夏文艺家》上的一篇文章作为本书的代序,石舒清写到:

知道罗进贵是一直读书和写文章的,他的关注不只局限在新闻和摄影两个方面。他即使写新闻,也不愿意写成我们在报纸上惯见的那种,总是要近于固执地显出他自己的深入思考和浓郁的个人气息来。这一点使他在记者这个大家都熟悉但又有些特殊的群体里显出不同——他不仅仅是一个记者。

近期他的文学作品忽然地多起来,《黄河文学》在“第一频道”栏目里隆重推出了他的一组散文;《朔方》更是不吝版面,给他出了一个小辑。看过这两组作品,我认识到:在许多写手向壁虚构、无病呻吟的今天,一些积之深厚,偶或一发的文字,说来倒是更经看一些。

我看罗进贵的作品时,早就有这样的感觉。

……

从心里说,是很有些感激罗进贵的,知道他凭着对文学的一腔经久不衰的热忱,对我们常常加以策勉与期盼。投桃报李,我们也得埋下头来,好好努力啊。

……

摄影多么神奇,就如同真的能把时间留下来一样。

看着罗进贵拍的照片,我会有这样的想法。

罗进贵的摄影,和照相馆里的摄影是两码事。这一点,我是读了他给我拍的照片多年后,逐渐悟到的。

他的摄影作品很多,每一幅都能看出不同来,看出味道来。

罗进贵:寓深刻时代感悟于轻松图文赏阅中

(四)

作者自己的序一题目为《看看哪》,他写到:

人,生来的一大乐趣,或者一大任务就是找“看头”。

一个人、一辈子或者囿于一隅,或者多走多看,既是情趣,又是能力,还是造化。

但是,无论能力多大、条件多优、兴趣多广、机遇多好,比起多彩的地球、奇幻的宇宙,一个人,从终其一生所得到的看头的多少这个角度而言,都只能算是井底之蛙。

从这个思路来想,走,尽量多走走;看,尽量多看看,应该成为人的追求。人,一辈子能得到多少看头,是来此世界走一遭的重要成就之一。

我愿意为有缘看见这本书的人增加这种成就感。

现在,交通、通讯、传播技术发达,看的条件好多了。

但,很多人似乎在看,其实并没有真正看见,所谓视而不见;很多人看见了,却只看见了这个而忽略了那个,所谓一叶障目。

我主张,认真地看,用心地看,全面地看,甚至以看为职业那样地看。

作者自己的序二题目为《文字像镜子一样》,他写到:

文字像镜子一样,写出来能照见自己而且能照见别人。不光是被动地被照见,写出来了,就是更主动、更深切地“照见”,更主动、更深切地照见自己,也同样更主动地、更深切地照见别人。

文字像镜子一样,写出来,就被看见了,被看见了,就没法再收回去了。看见的不仅仅是自己,也不仅仅是别人,还看见了自己没看见的,看见了别人没看见的,看见了很多“看不见”的东西。

文字像镜子一样,照见了,就在到达,就在达到!

文字像镜子一样,能照见和被照见,能不断地照见和被照见。

文字像镜子一样,这是文字的原始秘密,这也可能是写作的最大秘密,这个秘密是一种与人性的秘密相关的秘密。

所以,我说,写作的冲动和写作的能力,是任何人都需要而且具有的。所以,我说,语言诞生的目的是为了文字的诞生,文字诞生的目的是为了写作的诞生。

写作诞生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我的回答是为了阅读的诞生。而阅读诞生的目的恰恰是为了“照见”的诞生。人生在世,看上去必须写作,但其实是必须阅读。因为写作的人不断死去,而阅读的人却一直活着。这时候,阅读成为照见背后的照见和被照见背后的被照见。阅读就是永无止境的照见与被照见以及照见和被照见背后的照见和被照见。这时候,我才发现:阅读竟然远远高超(贵重)于写作。

罗进贵:寓深刻时代感悟于轻松图文赏阅中

(五)

全书分为五辑,辑名分别为:《塞上山川》、《回乡风土》《旅野闲踪》、《高度即角度》和《山河万里》,还有一个附录——《中东掠影》。

就如同作者在后记中所写的:“任何作品,甚至任何人、任何事情,都是被理解、被接受后才真正开始存在并发展的。无论你是买的借的或者拣的,或者在朋友家的桌子上偶然瞥见一眼;无论你整本看了,或者仅在一个需要打发的空白时间随意翻了一页,在下都要对你拱手作揖:“缘分哟!是你和我共同创作了你所看到的这些东西。”(文字由《情境-境遇》作者罗进贵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