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产生情绪的时候,你除了一张嘴还能干什么?(中)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大家都应该在课本上学过:

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的时候,告诉他:

“您在肌肤纹理间有些小病,不医治恐怕会加重”。

蔡桓公不以为然。

过了十天,蔡桓公告诉他:

“您的病在肠胃里了,不及时治疗将要更加严重。”

蔡桓公不以为然。

又过了十天,扁鹊说:“现在病在骨髓里面,我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于是五天后,蔡桓公卒。

当产生情绪的时候,你除了一张嘴还能干什么?(中)

扁鹊之所以被称之为是神医,是因为他能够在病情发展初期,找出原因并能够对症下药。

所以,情绪来了,你要想控制。就会像蔡桓公一样,为时已晚,只能爆炸了。

当产生情绪的时候,你除了一张嘴还能干什么?(中)

因此,控制情绪最好的方式,不是负面情绪出现了再去控制,而是不让负面情绪有出现的机会。

那具体要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对情绪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什么是情绪?情绪是由内在的感受,通过身体变现出来的状态。

关键词1:表现状态

情绪是我们表现出来的一种状态,而不是问题本身。要解决的是问题,而不是消除你身上的负面状态(BUFF)。发烧感冒要找到的是身上哪里有炎症,是哪个部位出现了问题,而不只是降体温。

关键词2:内在感受

内在感受是导致了情绪波动的原因,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不同的内在感受呢?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

你正在参加培训,非常专注的在听讲做笔记。忽然,台上的老师冲一下台,一把夺走了你的手机,然后对你嗷嗷大叫“小的时候你爹妈教育过你要尊重别人吗!还上课玩手机!你是不是有病啊!不想听你就出去!”

当着众人的面,越说越凶。

请问你现在心里是什么感受?

一定是怒不可遏吧!并且想要怼回去,甚至双拳已经攥紧,上演全武行了?

可是如果在你上课之前得知这样一条信息

“今天上课给你们分享的这位老师有精神病史,出门的时候忘吃药了,你要小心一点”

如果再发生刚才那一幕,那你还会和刚才的想法一样吗?

也许就不是怼回去了,而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生怕他犯起病来连累自己。

当产生情绪的时候,你除了一张嘴还能干什么?(中)

这里有两个原因:

1、客观因素使你对你的认知发生了改变

原来你觉得老师是个正常人,所以你会觉得正常人做出这样的行为是不可理喻的,而一个具有精神病史的人就算是这样错,也是情理之中。

2、你无法控制眼前出现的突发情况


一个正常的老师羞辱我,我是可以怼回去的,甚至大打出手,并且一个正常人做事还是有一定底线的;然后一个精神病患者,你是不知道他下一步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也许他现在衣服口袋装着一把匕首,随时准备行凶。想想还是算了吧,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所以负面情绪的真正来源是两个

所以负面情绪的真正来源是两个

所以负面情绪的真正来源是两个

1、惯性思维

就是你在你已建立的认知范围之内,出现了另外一种不符合你三观的事情或行为。

比如你觉得作为老师,应该为人师表,应该彬彬有礼,而他做出来刚才说的那种行为,是不符合一名老师的基本素养的,这个时候老师的行为,超出了你已建立的认知范围之外,你的情绪就非常自然的涌上来了。

想想一下,我们大多数带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无论是表面的第一句话还是内心的潜台词都是

你怎么可以这样!?

也就是对方的行为,和你心里对他的行为预期不一致。

2、能力欠缺

你现在所具备的能力,是否可以解决眼前的问题?如果可以解决,你将展现出非常自信的一面,如果解决不了呢?你展现出来的可能就是恐惧、恐慌、害怕,也有可能被突发状况吓得待在原地一动不动。

比如晚上你在家睡觉,发现卧室里有有一只蚊子一直在飞,你双手一挥,把蚊子打死,继续睡觉,你的情绪不会有任何的波动。

如果发现的是一直老鼠,你女朋友会吓的大叫,表示现在的情绪非常的害怕,因为大多数女孩子都非常怕老鼠,也就不敢抓它。而你这时候拿着扫把,把老鼠连哄带赶的送出了家门,展现出来的情绪是勇气,你女朋友的安全感也会倍增。

可是忽然在家里冒出了一只眼镜蛇。。。那么估计两个人都会狼狈的逃窜了。

所以,情绪不是外在因素导致的!

而是你认知的差异导致你无法理解,这是问题!你的能力无法处理眼前的这件事,这才是原因!

如何从根本上治疗这个问题呢?下期我们再见


关注滴水穿事,学会做人做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