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藩王?中國歷史上對於藩王都是怎麼安置的?

藩王是在地方官吏與天子之間的統治者,有自己的藩王國,相當於古代歐洲的貴族階級。他們可能是宗室成員、軍功功臣或已形成地方割據勢力,但在名義上仍未宣佈獨立的地方勢力首領,或者由天子冊封統治某地區的統治者(這統治者將土地獻上,然後天子再將土地冊封給他)。藩王通常都有獨特的名銜,這些名銜通常為地名或地域名,由天子決定。

在中國歷史上,不同時期對於藩王都有不同的政策。西漢的初期,劉邦是給各個藩王分封土地,給他們很高的地位。明朝時朱元璋也是給自己的兒子分封土地,把他們分為藩王。清朝的時候,則是把王爺都圈養在京城附近,給他們高官厚祿。

漢高祖劉邦敗項羽,合諸侯,吸取周朝和秦朝的教訓,緩和社會矛盾,翦除了眾多異姓王。派遣自己的劉姓子弟到封地去治理,實行了分類對待,細化管理。短期之內,緩和了秦朝的矛盾。長遠來看,由於各藩王都是世襲制,所以,血緣關係越來越遠,中央不可能在這個時候總是派遣當朝皇帝的嫡系子孫接任統治,所以,由皇族分支統治的地方很快承認了他們的地位。使得春秋戰國的局面在短短几十年重新演化到了極致。晁錯在藩王制氣數未盡之前提出削藩,七王之亂爆發。

什麼是藩王?中國歷史上對於藩王都是怎麼安置的?

漢武帝時期主父偃提出了推恩令,也就是雨露均霑法,讓藩王的兒子們都能分到地,成為既得利益者。這樣一來,藩王的家裡就開始內訌了,把矛盾從中央與地方轉移到了地方內部,時隔不久,藩王制便不攻自破了。

到了明代,朱元璋把自己的兒子出了皇太子外全部分為藩王,駐守各地,然後又搬出了一套《皇明祖訓》,裡面確立了明朝的繼承順序的“有嫡立嫡,無嫡立長”。與歷朝歷代儘量削弱藩王權力的大趨勢相比,朱元璋此舉有“開歷史的倒車”嫌疑。對於藩王,朱元璋還是抱著很大期望的。他一直希望藩王能成為保衛明朝天下最好的屏障。所以,在朱元璋時期,給了藩王極大的權力。藩王不僅有封地,還有兵權。朱棣後來得以造反成功,跟手上能掌握兵權,確實有很大的關係。也正是這一點,朱棣在當上皇帝后,對於藩王自然會加以限制。藩王雖然可以享有大片的土地,以及充足的俸祿供給,但他們的兵權卻被剝奪得一乾二淨。為了壓制藩王造反的可能性,朱棣甚至禁止藩王離開封地。如果沒有皇帝允許,擅自離開封地,會被處以重罪。

什麼是藩王?中國歷史上對於藩王都是怎麼安置的?


1644年,清軍揮師入關。清朝在許多制度構架上,沿襲了明朝的舊規。但在如何處理皇子的問題上,清朝採取了與明朝完全不同的做法。清朝只是在初期冊封過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等少數藩王,不過這屬於歷史造就的特例,他們也和愛新覺羅一族沒有血緣關係,不算真正意義上的皇室藩王。在平定三藩後,從康熙帝到末代皇帝溥儀,清朝再也沒有冊封過一名藩王。

什麼是藩王?中國歷史上對於藩王都是怎麼安置的?


封建制度中這三個在“藩王制度”有比較典型特徵的朝代雖然都有明顯的弊端,但在初期,都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明朝,在建立初期,雖然元朝已被推翻,但蒙古人在河西、漠北一帶還擁有較大勢力,隨時可能捲土重來。同時,國內仍然存在陳友諒、張士誠的殘餘勢力。一旦國內有變,兩股勢力裡應外合,將動搖大明王朝的統治根本。朱元璋本著“皇子守國門”的策略,讓燕王朱棣、寧王朱權等帶領軍隊駐守邊疆,成為朝廷的可靠屏障。而且朱元璋子嗣眾多,他們大多數都經歷過戰火的磨鍊,具有一定的實力,手下也各有一班人馬。如果要將他們全部留在京城,一山不容二虎,難免會發生“玄武門之變”這樣的人倫悲劇。朱元璋在世之日,或者還能壓制諸子。當他撒手人寰後呢?與其讓諸子留在京城,形成一顆顆不定時炸彈,不如將他們分封外地,遠離政治中心。但是根據統計,明朝末年的宗室有十三萬,最高時佔了朝廷開支的三分之一,成為拖垮明朝重要的原因之一。

而清朝王爺們的日子比明朝“苦”得多。他們不單是被嚴格限制在京城,其爵位都是一代降一等,如果後世子孫沒有為朝廷立功勞,最終會被降為平民。只有12個鐵帽子王不受限制,世襲罔替。在這種情況下,朝廷不用擔心王爺在外地興風作浪,也不必為了養著王爺而耗費巨大。清朝不準王爺出京,一樣也有弊端。王爺扎堆留在京城,容易與大臣們勾結在一起,干涉朝政。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咸豐時期的“辛酉政變”,都有王爺積極參與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