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蔡依林的那首《布拉格廣場》,喚起多少人對浪漫美麗的布拉格的強烈願望,每一個人都希望來此找到自己夢中的那個童話世界。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古老的廣場被天文鐘搶去了不少風頭,其實,周圍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故事,一一解讀起來也頗有意思。胡斯紀念碑正北的是金榔頭飯店,卡夫卡父親以前經營的商店就在這裡。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東側黃樓現為商務部大樓,19世紀時是消防局所在地,屋頂上還有消防員使用的頭盔、雲梯等金色的標誌。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再東邊是城市保險公司,原屬於15世紀的聖薩爾瓦多修道院。屋頂矗立著救世主基督的雕塑。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廣場東北角路南邊的白樓叫大象之屋(dům U slona),緊鄰的是金十字之屋(Dům Zlatý kříž)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再南邊華麗的洛可可式建築是葛茲-金斯基宮(Palác Golz-Kinských),1768年整幢建築被貴族金斯基買下,二樓中間帶三顆狼牙的盾徽就是金斯基家族的標誌,現在此處為捷克國家美術館的分館。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往南的14世紀哥特式建築是石鍾之屋(Dům U Kamenného zvonu),因建築西南角牆外的一個時鐘而得名,時鐘為紀念1310年盧森堡的約翰擊敗了克恩頓的亨利進入布拉格成為波西米亞國王而制,重要的是,1316年約翰和王后居住於此並生下長子,就是查理四世。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再往南是泰恩學校,中世紀時是一所中學。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挨著的是白麒麟之屋(dům U bílého jednorožce),今天一樓已經成為了捷克著名的奢華水晶玻璃Moser的店鋪。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廣場南側東頭最引人注目的是石聖母之屋,因門上方的一尊聖母雕像而得名,最早的主人是出版商斯托奇,也叫斯托奇樓。牆上是捷克畫家Mikoláš Aleš(1852-1913)繪製的壁畫,描繪的是騎在馬背上的聖瓦茨拉夫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西側緊鄰的是石羔羊之屋(Dům U Kamenného beránka),因二樓窗戶上方的牧羊女和羔羊石像而得名。再西邊叫石板之屋(Dům U Kamenného stolu)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綠色的房子是拉撒路之家(Dům U Lazara),拉撒路是聖經中耶穌行神蹟死而復生的人物。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灰色房子叫金麒麟之屋(dům U Zlatého jednorožce),隔了一條街向西的是金駱駝之屋(dům U zlatého velblouda)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正對著天文鐘的三幢彩色的房子分別是黃色的紅狐狸之屋(dům U červené lišky)、粉色的獨角獸之屋、藍色的藍星之屋(dům U modré hvězdy)。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泰恩教堂

廣場周圍引人注目的是東南角的泰恩教堂(Church of Our Lady Before Týn)

,典型的哥特式建築,一對80米高的鐘塔直插雲霄。西側主立面被擋在了兩幢建築後面,我繞了半天才找到它的側面。教堂從查理四世起就開始修建,直到最後一位捷克國王波傑布拉德統治下的1470年才完成。仔細看塔頂,又有四個小尖頂,形成了一座塔中有塔的複式尖塔。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作為老城區最重要的一座教堂,其前身曾是一座羅馬式的聖母瑪利亞教堂,1256年改建為早期哥特式,今天看到的晚期哥特式始建於14世紀,15世紀初教堂主體基本完成,建成初期一度被胡斯派所控制。波傑布拉德的伊日死後也安葬於此,山牆上最早曾是伊日的雕像和代表胡斯派的金色聖餐杯,1626年替換為現在看到的聖母像。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北門上的浮雕為彼得·帕爾萊勒製作,描繪的是耶穌受難的三個場景:左邊為耶穌被鞭笞,右邊為耶穌被戴荊冠,中間為耶穌被釘十字架。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我所住的地方離老城廣場不遠,叫做瓦茨拉夫廣場(Wenceslas Square)。長條形的廣場其實更像是一條大街,中間步行,兩側走車,有點像西班牙巴塞羅那的蘭布拉大道。這裡最早叫馬市廣場,1348年查理四世創建布拉格新城時,曾開闢了幾個露天市場,這裡就是其中之一。廣場東南端曾有一座城門叫“馬門”,1678年廣場中央擺放了聖瓦茨拉夫騎馬像,1848年民族復興運動期間被改名為瓦茨拉夫廣場,雕像被移到了當時的馬門上。1875年城牆和馬門都被拆除,雕像也移至高堡。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原來馬門的位置修建起了捷克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建於1885-1895年,捷克新文藝復興建築師Josef Schulz(1840-1917)設計建築主體,噴泉上的雕塑由雕塑家Antonín Pavel Wagner(1834-1895)創作,女性雕像代表波西米亞,左側老者代表伏爾塔瓦河,右側年輕人代表易北河,另外兩尊單獨的雕像分別代表摩拉維亞和西里西亞。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他還製作了正門上方的三塊浮雕,分別描述了瓦茨拉夫二世、查理四世和魯道夫二世的接見場景。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雕塑家Bohuslav Schnirch(1845-1901)製作了主立面立柱下方基座上的四組浮雕,代表“土、水、火、氣”四種元素。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博物館正前方樹立起Josef Václav Myslbek(1848-1922)重新設計的聖瓦茨拉夫騎馬像。聖瓦茨拉夫騎在馬上高舉旗幟,基座上刻有“Svatý Václave, vévodo české země, kníže náš, nedej zahynouti nám ni budoucím”,意為聖瓦茨拉夫,捷克公爵,我們的國君,不要讓我們毀滅他的未來。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今天廣場上人們漫步享受悠閒的生活,但這裡的故事可不那麼平靜,曾發生過許多著名的歷史事件:1918年10月28日,捷克作家阿洛依斯·伊拉塞克(Alois Jirásek,1851-1930)在聖瓦茨拉夫雕像前宣讀了捷克斯洛伐克獨立宣言。1969年1月16日和2月25日,查理大學學生楊·帕拉(Jan Palach,1948-1969)和Jan Zajic(1950-1969)在廣場上自焚,抗議蘇聯在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廣場上為他們倆建造了紀念碑,紀念兩個年輕的生命。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蔡依林唱過的布拉格廣場,每一幢房子都有自己的名字

此文章參與#紅紅火火過大年#活動

==============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旅行分享師、跨界自媒體人。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40餘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