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藝|百寶嵌,鏤金錯采之美

古藝|百寶嵌,鏤金錯采之美

何必

太匆匆

停下,世間急促的腳步

在古藝中

遇見時光沉澱的美

古藝|百寶嵌,鏤金錯采之美

美學家宗白華在《美學漫步》中指出:“ 芙蓉出水 ” 和 ” 錯採鏤金 ”代表了中國美學史上兩種不同的美感或美的理想。錯採鏤金屬於人工雕琢的美;芙蓉出水屬於天生麗質的美。

漢代的銅器陶器,王羲之的書法,顧愷之的畫,陶潛的詩,宋代的白瓷,這是 “初發芙蓉,自然可愛”的美。以此類推,傳統的百寶嵌作品可算是鏤金錯采之美。

古藝|百寶嵌,鏤金錯采之美

<strong>百寶嵌

中國傳統鑲嵌工藝歷史悠久,技藝絕倫。其中,百寶嵌是明清時期木器和大漆製品上的一種高檔裝飾工藝。

它以珊瑚、玉石、水晶、瑪瑙、象牙、犀角、螺鈿、珍珠、珍貴木材和金銀等材料嵌入木器和漆器上,形成花卉翎毛、人物山水等裝飾圖案,用不同質感和色彩的材料形成強烈的視覺對比,令器物煥發華麗的風采,創造更多的視覺感受和心理愉悅。百寶嵌工藝多用在漆器上,硬木傢俱上也有不少。

進入清代以後,百寶嵌發展成為傢俱製作的重要鑲嵌技術之一,各種精緻的百寶嵌古典傢俱問世,但隨著時代動盪的制割,延留至今的百寶嵌古典傢俱已經寥寥無幾,黃花梨百寶嵌傢俱更為少見。

古藝|百寶嵌,鏤金錯采之美

古藝|百寶嵌,鏤金錯采之美

細緻地說,百寶嵌材料和工藝為三類:珠玉寶石類材料,以砣具和金剛砂切磨;竹木牙角類材料,以刀具雕刻;金銀類材料,需鑄造、鏨刻。

在製作上,除構圖和工藝外,百寶嵌的材料調配、色彩協調對比也是考驗製造者的審美的關鍵。

晚明嘉靖年人周柱,因擅長百寶嵌,成為一代名家,其作品稱為“周制”,所以周制在明清時期也成為百寶嵌的代名詞。

古藝|百寶嵌,鏤金錯采之美

晚明領袖文壇20年的王世貞(1526年~1590年)在《觚不觚錄》中說:

今吾吳中陸子岡之治玉,鮑天成之治犀,朱碧山之治銀,趙良璧之治錫,馬勳治扇,周治治商(鑲)嵌,及歙呂愛山治金,王小溪治瑪瑙,皆比常價再倍。而其人至有與縉紳坐者。近聞此好流入宮掖,其勢尚未已也。

晚明由於良匠高手技藝在社會上備受推崇,像文壇盟主王世貞對他們也垂青有加,其文中表露了這樣的幾個要素;一是吳中地區,周治之鑲嵌工藝與陸子岡之治玉、鮑天成之治犀角齊名,而且“皆比常價再倍”,是正常價的兩倍。

古藝|百寶嵌,鏤金錯采之美百寶嵌

古藝|百寶嵌,鏤金錯采之美古藝|百寶嵌,鏤金錯采之美

古藝|百寶嵌,鏤金錯采之美

古藝|百寶嵌,鏤金錯采之美

古藝|百寶嵌,鏤金錯采之美

古藝|百寶嵌,鏤金錯采之美

古藝|百寶嵌,鏤金錯采之美

古藝|百寶嵌,鏤金錯采之美

在乾隆中期供奉宮廷的玉雕名匠根據木雕百寶嵌創作出了玉雕百寶嵌,但只是小文玩如鼻菸壺、印尼盒、女頭飾以增加器具的絢爛多彩富麗堂皇。

後來又製作了筆筒、插屏及如意等擺件作品,但因工藝繁複細微用料珍稀昂貴,製作工期漫長,所以受各種因素限制產品極少。最精細尖端的小件鑲嵌工藝就製作了幾十年至嘉慶初年就失傳了。

只有大件作品如插牌、如意、頭飾、筆筒傳到了清朝末年。僅有的清中期存世遺珍也很少有人能一睹芳容。

古藝|百寶嵌,鏤金錯采之美

古藝|百寶嵌,鏤金錯采之美

古藝|百寶嵌,鏤金錯采之美

古藝|百寶嵌,鏤金錯采之美

古藝|百寶嵌,鏤金錯采之美

古藝|百寶嵌,鏤金錯采之美

古藝|百寶嵌,鏤金錯采之美

古藝|百寶嵌,鏤金錯采之美

古藝|百寶嵌,鏤金錯采之美


在這裡我們會分享

|新中式家居 |

| 新中式珠寶設計 |

| 新中式文化思想|

屬於東方五千年的傳承與更新你我都有機會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