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時中國將有 3700 萬單身漢的數據靠譜嗎?有什麼解決辦法

來搞個共享老婆唄。

我推薦各位看一部紀錄片《算命》,看看底層的人究竟有多麼底層。

片中最底層的人,流浪漢,算命的,找小姐,20塊錢一次。被嘲諷搞不出來。看得我心和檸檬一樣酸。

根本就不是男女比例問題,就是個經濟實力問題,中產結婚可能花5-30萬,婚禮,聘禮,首付,也許還有個車。(好吧,我這個地方烏魯木齊普通人結婚大概這個數,不瞭解你們那些地)

你讓那些日收入幾塊錢幾十塊錢的人拿什麼結?生活窮困潦倒,自己一身病,錢都不夠餵飽自己,還結婚?髮廊20塊錢來個共享老婆夠不錯了。

片中主人公,算命先生,花了130塊錢娶了媳婦,他老婆又聾又啞腿也有病,與其說娶不如說買,娶她之前,這個女人住在羊圈,腿就是冬天凍壞的。

娶這麼個人回家,自己倒貼130,家務做不了,工作更別提,還得養著她,給她買藥。算命先生自己也去髮廊。

拿再多圖表再多統計,也沒啥用,人得先養活自己,才能養活一個家。等所有人都到中產了,再聊人口和性別比例吧。

不對,等一個國家絕大多數變成中產了,誰還擔心這些事情?到那時咱就跟北歐、加奧美一樣,娶不到中國對象,外國人來補

這事沒什麼討論意義,底層的活著就是為了活著本身,中產的找不到對象怪你自己有問題,不怪國家沒給你分配。底層是用來幹啥的?是用來讓中層感受慶幸和警醒的。

(這部片子真的狠喪)

一個溫馨的彩蛋:紀錄片裡那個算命的小姐,小雁(好像是叫這個)後來被掃黃的抓進去了,這部片子的導演徐童把她保了出來,後來小雁就跟著徐童搞攝影這方面的,現在也是個有正經職業的人,感覺真好

更新一下

評論我都看了,主要有兩個問題。

30w能當中產?

額,我指的是結婚成本掏得起5-30w的,不是說總資產5-30w的,就比如說你的聘禮,婚房首付這些,我覺得除去一些房價超高的大城市,這個價格還是比較能反應中國人經濟實力的一箇中位數的。

這片在哪看??

國內應該可以看的,我是在油管上看的,國內可以直接百度一下。

一些感想:

評論區某層樓辯論地很兇,大致是“淪為底層是因為自身不努力”與“何不食肉糜”之間的辯論。我個人覺得如何脫離底層是個特別自相矛盾的命題,一方面來說,從底層進入中層要比從中層進入上層容易,蛋糕的大小是基本恆定的,一百個人分一個蛋糕,每個人一口,這時候一百零一個人分,每個人還是那麼一口,沒人會在意。四個人分一個蛋糕,每人一碟,這時候第五個人來了,每個人可能就得少吃兩三口,這時候大家就會感覺到不快。從底層進入中層是跟自己的命運對抗,從中層進入上層要和秩序和現狀對抗。另一方面來說,底層的生活狀態可以說是一種慢性毒藥,它會把人的意志和夢想和動力慢慢侵蝕殆盡,試想一下,你住在一個十平方米的房子裡,一個人,或者有一個和你根本沒感情甚至一身毛病拖累你的人,一天三頓都保證不了,一天到晚都在夾縫裡求生存,你想上進,不好意思,沒有渠道,你完全接觸不到能給你一個上升機會的人,讓你這樣活一年,你會痛哭流涕地覺得以前的日子真美好自己沒有好好珍惜,讓你這樣活個十年二十年你可能只會覺得開心,因為你今天撿到了一雙棉鞋,讓你能在即將來到的冬天好過一些。可能等到機遇真正來到時,你都麻木了,你只會在意別人扔的東西里有沒有能用的而不是早已和自己無關的機遇了,同理,什麼事業,愛情,快樂,都和自己沒什麼關係,很陌生。

回到這個題目,它的核心在於沒有配偶的3700w男性該怎麼辦,我的回答是在考慮他們怎麼辦之前不妨我們來想一想配偶和婚姻的意義。我覺得婚姻有三種意義(或是動機),二人情投意合一路互相扶持為上,互相分擔生活壓力養育兒女收穫家庭意義為中,滿足父輩期望傳宗接代為下,滿足上中下意味著你是個經濟條件良好的人,你能幫配偶分擔負擔,而不是配偶的負擔,你是個情商正常懂得愛恨的人,你和配偶在一起是豐富了情感生活,而不是拉著配偶一起跳入婚姻的深淵。滿足中上說明你可能經濟條件很一般,你和配偶分擔的過程很艱辛,柴米油鹽的算計慢慢磨滅了你倆本來的愛情,又或者你就是因為要算計柴米油鹽沒法和你本來喜歡的人走到一起。當你只能滿足下的時候,這段婚姻給你的恐怕只有痛苦,你們沒有感情,你們兩個人生活比以前一個人生活更困難,你們結婚的唯一意義就是滿足你們父母的期待來所謂傳宗接代。

所以,沒有結婚的人未必代表著ta找不到配偶,性別比例失衡,還有可能是婚姻對ta來說是一個非常賠本的買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