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 數據中心已死:2025 年 80% 將關閉,目前 10%

作者:Gartner 的研究副總裁 Dave Cappuccio

Gartner 數據中心已死:2025 年 80% 將關閉,目前 10%

數據中心已死!

今天的基礎設施及運營(I&O)領導人面臨一個艱鉅的挑戰。幾十年來他們所熟知的IT在發生巨大變化。IT的主要功能是讓公司更靈活敏捷、更快地進入新市場、更貼近客戶地交付服務,並基於業務、監管和地緣政治的影響確定特定工作負載放在何處最合適。

傳統數據中心的角色淪為老式保管區的角色,專門提供其他地方無法支持的非常特定的服務,或者支持放在本地最經濟高效的那些系統。

隨著互連服務、雲提供商、物聯網(IoT)、邊緣服務和SaaS產品不斷普及開來,由於優點有限,固守傳統數據中心拓撲結構的理由會變得不那麼充足。這不是一夜之間的轉變,而是我們如何向客戶和公司業務提供服務的思維方式發生了演變。

我們預測:到2025年,80%的企業將關閉傳統數據中心,而今天這個比例只有10%。

然而,企業計算仍需要發展。正如一位CIO最近對我說:“我的數據中心應該什麼樣?無論何時何地,我需要提供計算能力來支持我的業務。”

這個變化的主要影響包括如下:

  • 基於業務需求將工作負載放置在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合適地方,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
  • I&O領導人必須建立一個服務合作伙伴生態系統,幫助打造可擴展、靈活的基礎設施。
  • 分佈式數字基礎設施管理將為I&O領導人提供隨時隨地監控和管理任何資產或流程的工具,從而成功實現向數字化業務轉型。
  • 向數字化基礎設施轉移將導致I&O領導人面臨的複雜性急劇增加,因此必須對員工進行再培訓,專注於多項技能。

工作負載的放置將成為數字化基礎設施交付的關鍵驅動因素

傳統上,業務部門請求新的應用程序(或服務)時,許多IT部門先會問自己:“我們如何構建適合自身架構的這個應用程序?”雖然該策略適用於完全由IT部門控制的本地環境,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變得自我約束,因為架構可能無法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

許多制定數字化基礎設施交付戰略的企業在竭力解決雲採用問題。成功的I&O領導人專注於商業價值這個目標,而不是雲採用。因此,I&O領導人開始制定IT戰略,專注於應用程序組合,而不是物理基礎設施,從傳統的IT架構驅動的決策轉向服務驅動的戰略。

由於業務驅動的IT項目最近增加(常常超出傳統的IT預算),物聯網解決方案、邊緣計算環境和“非傳統”IT的實施迅速增加。此外,更加關注對外應用的客戶體驗以及糟糕的客戶體驗對企業聲譽造成的直接影響。關注外部的這種做法促使許多企業組織基於網絡延遲、客戶人口群和地緣政治限制(比如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法規》[GDPR]或監管限制),重新考慮合理地放置某些應用程序。

需要生態系統來實現可擴展、靈活的基礎設施

新的數字化生態系統可能是自建的,與主要服務提供商共同開發。部署這種分佈式數字基礎設施先要商定每個應用程序工作負載及其相關數據可以獲得的業務相關優勢。這些優勢包括縮短延遲、改善客戶體驗、提高企業聲譽、加強服務連續性、地理多樣性、改進合規或強制性的數據位置要求。解答這些問題時,不僅要考慮當前IT基礎設施可以交付什麼,還要考慮市場上有什麼可供利用:主機代管、託管或雲服務。更重要的是,要問一問需要時如何利用服務合作伙伴為你提供增強型服務。

主機代管市場的一個新興趨勢是引入了遠超越傳統電力、場地和支持服務的增強型服務。這些增強型服務包括運營商中立、支持雲的服務、通過安全網絡訪問多個雲服務、與同一場地的合作伙伴交叉連接,或者將結構(fabrics)互連到其他站點或服務。通過使用這些結構,企業客戶可以訪問許多不同的提供商和服務,並能夠在合同或性能要求發生變化時另換服務。如今另換提供商並非易事。預計增強型的主機代管服務提供商會在這些結構的上面提供軟件定義網絡(SDN)層,從而為客戶提供服務之間無縫切換的機制。這樣一來,主機代管提供商會成為你數字化基礎設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必須制定明確定義的服務級別協議(SLA)、關鍵績效指標(KPI)和合同義務。

隨著數字化業務的發展,對地理多樣性的需求也在不斷髮展。數據位置、法規需求(比如GDPR)和客戶要求(比如低延遲)都可能促使客戶需要從多個地方訪問工作負載。支持強大互連服務的合作伙伴生態系統會是這些工作負載的一大推動因素。

數據中心互連是這樣一種模式:多租戶數據中心裡面分散的資產直接並以點對點的方式相互連接。這些連接可能就像站內交叉連接這麼簡單,但可以允許基於數據中心的資產橫向連接到多個運營商、雲提供商、peer和服務提供商。

分佈式數字化基礎設施管理成為I&O向數字化業務轉型的主要推動因素

隨著企業轉向分佈式數字化基礎設施,主要的痛點之一就是運營流程和工具。I&O部門已善於管理孤島,但員工往往從服務器、存儲、網絡、虛擬化和應用程序等孤島的視角看待問題。在分佈式環境下,資產(或流程)的物理位置不會一樣明確地定義,但其屬性、性能、KPI和成本將對I&O部門如何為最終客戶交付服務帶來越來越重要的影響。最終,I&O部門仍然負責資產和最終用戶體驗,需要隨時隨地主動監控和管理任何資產或流程的工具。

數字化的影響可以從這一幕可見一斑:出現了更新的技術和產品,提供先進的分析基礎(比如面向IT運營的AI即AIOps),還出現了日益重要的監控技術(數字化體驗監控、集體智能基準測試和統一通信監控等),這些技術支持體驗管理功能和交付自動化功能。這些對於IT運營管理(ITOM)團隊能夠管理越來越多樣化的技術而言至關重要,包括具有顛覆性影響力的那些技術(比如物聯網、無線網絡、雲和軟件定義網絡)。

IT人才管理和再培訓現有員工是關鍵的成功因素

I&O領導人面臨看似不可能克服的挑戰:在基礎設施複雜性上了一個新臺階的形勢下,培養員工技能,以便交付的服務滿足業務需求。他們不能失去員工,但是又要在他們覺得需要10倍資源的時期,對新的員工數量有所限制。

對於大多數領導人來說,這是最令人頭痛的問題,因為他們面臨多重挑戰:實施、理解和支持集成、編排、定製和配置等方面新的層次。同時,現有團隊必須交付迄今為止一直在交付的服務,還要想方設法在支持數字化業務目標的雙模式環境下與別人和諧地合作。對個人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以至於他們只能專注於眼前的問題。因此,他們陷入了孤立地思考和行動這個困境。同時,業務對變革步伐的渴求以及基礎設施和技術解決方案的複雜性同同達到歷史新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