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的中国城市地标建筑

世界上很多大城市都是有自己地标建筑,这些独特地标就是这个城市的名片,也是城市象征。那么对于中国城市中一些新奇建筑又了解多少呢?

小编在网上收集了一些整理出来,接下来分享给大家。

1.沈阳方圆大厦

沈阳方圆大厦位于中国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悦宾街一号,地处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占地面积5,5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000平方米,建筑高度99.75米,共24层,地上22层,地下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室外装修采用天然花岗石、氟碳喷涂印度金色金属铝单板、采用低辐射钢化LOW-E中空玻璃,是一座集国际化金融、贸易、商务洽谈、办公为一体的专业化5A国际甲级写字楼。楼内配备自动控制保安监控系统,昼夜24小时提供保安服务。楼内物业委托香港戴德梁行顾问式管理。大厦内部采用三段挑空空间结构,最高挑空高达25米,大厦顶层挑空亦达18米。

沈阳方圆大厦由台湾李祖源建筑事务所(C.Y. Lee & Partners)设计,对于方圆大厦的主题,李祖原表示,虽然不论是外圆内方的楼体外在形象,还是整个大楼的轮廓,它都实在太像一枚巨大的古钱币。但如果说这就是这座建筑的第一主题,那就太肤浅、太表象了。李祖原介绍,之所以将这一建筑设计成外圆内方形,其寓意是天地合一。所说圆,即天;所说方,即人和地。人们常说的天之圆,是讲人对外要圆融、圆润;而地之方,说的是人要正直、坦诚,遵守道义。至于钱币的外圆内方,这是中国世世代代沿袭的钱币造形,体现了炎黄子孙对天地合一传统宇宙观的崇尚。孟子在《离娄上》中说:“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和矩只不过是校正方和圆的两种工具。以“方圆”二字为这一大厦冠命,也有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的寓意。大厦立面以具传统文化意味的“古钱币”为外形,借此预示入驻大厦的业主财源广进,事业发达。

新奇的中国城市地标建筑

新奇的中国城市地标建筑

新奇的中国城市地标建筑


2.太原博物馆

博物馆建筑灵感来源于中国红灯笼,主要建筑为5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连通的椭圆倒锥体块连接组合而成,以中国红和青铜色为建筑外墙主色调。工程结构形式为钢框架结构,建筑形式为局部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成线状排列的五个椭圆锥体,锥顶扎根于地下,消失在土壤深处;锥体向上拔地而起,并舒展开来,锥体的悬挑为广场形成遮蔽,同时与平台相脱离。“两组锥体色彩不同,分别由中国红和青铜色组成,锥体表面由彩色金属板构成,垂直于表面的是烟熏色的从下而上、由深变浅的玻璃页片,其灵感来源于中国北方城市的热情、勇敢、开朗、浑厚。”太原博物馆书记、副研究员耿莉玲告诉记者,通过色彩和材质的不同表现其艺术效果,通过折线变化、有韵律的重复,使建筑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在不同气候和光线下有不同呈现。

“博物馆是倒锥形的5个桶体,倾斜角度大概有将近30度,30度的倾斜角给整个主体建筑以及外立面幕墙的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平行施工在建筑领域里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上下左右前后都在施工,质量和安全上的保护措施相当多,而且我们做了很多的施工方案,就是为了确保质量安全,在质量、安全都保证的前提下完成既定工期目标。”山西建工(集团)总公司太原市博物馆项目部负责人介绍,太原市博物馆是一种造型独特的建筑,每个桶都是椭圆形倒锥体,有8个圆心,8段弧,由下到上、由小到大呈辐射状,全部采用钢结构吊装,不锈钢“T”形龙骨支撑,施工要求复杂,难度大。太原拥有2500多年的建城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西周春秋时期到三家分晋,赵以太原为都城,在此拉开战国序幕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历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太原作为三朝京华,五代陪都,曾经是唐尧故地,战国名城、太原故国、北朝霸府、中原北门、九边重镇、晋商故里。太原地上、地下历史文物遗存和出土文物有库存文物20余万件,有陶器、青铜器、瓷器、书画等 20多个种类。太原博物馆将以展示太原历史、揭示晋阳文化内涵为主体,以太原历史脉络为主线,突出以“晋阳崛起”和“走向盛唐”为重点进行展陈,使之成为展示太原历史、文化、艺术等内容的综合性博物馆和高雅的文化艺术殿堂。

新奇的中国城市地标建筑

新奇的中国城市地标建筑

新奇的中国城市地标建筑

2.苏州东方之门

东方之门总基地面积为2431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包括地下部分)为453141.7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36680.71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116461.08平方米。

东方之门是由两栋超高层建筑组成的双塔连体建筑,分南、北塔楼和南、北裙房等主要结构单元,塔楼总高度为278米,裙房总高度为50米左右,塔楼和裙房之间设抗震缝,缝宽250米。两栋塔楼地上最高分别为66层和60层,其建筑层高、平面布置和使用荷载都不相同,使作为连体双塔的南北两座楼的结构刚度、结构重量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双塔顶部在230米高空相连,顶部连体部分为五星级酒店,最顶部为层高达16.6米的总统套房。

“门”的造型是东方之门的立意基础。连体门形双塔定义了CBD轴线的起始,同时又将轴线指引向金鸡湖,完成一次空间上的延伸。两栋塔楼在第四避难层,即229.2米高度连成一体,连体以上共有10层,总高约51.9米。主体结构的连接体部分在第四避难层外边缘设置空间桁架,与该层的其他双向桁架形成有效的结构体系,提高连体结构的抗扭能力。连体的横向设置柱间支撑形成竖向桁架,增强连体结构中间部位的横向刚度。设计之初并没有BIM作为辅助工具,完全依靠CAD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对施工工况进行控制,尽最大可能减小两个塔楼之间的沉降差,以保证合拢的顺利完成。同时,为体现建筑定义的弧线形成门,结构设计以南、北塔楼内侧框架柱形成拱形主结构,次要框架柱支承于主拱之上。内侧柱从第二避难层开始往上分叉,分叉后采用矩形钢管柱和圆形钢管柱,在第三避难层以上二层又第二次分叉。分叉柱至拱顶部,并连至第四结构加强层,使连体部分竖向荷载能够更直接有效地向下传递,减少连体部分所面对的复杂受力状况。

新奇的中国城市地标建筑

新奇的中国城市地标建筑

新奇的中国城市地标建筑

4.绿地中心千禧广场:别名“大玉米”

“大玉米”因为楼宇是圆柱塔式建筑,夜晚其布景灯采用黄色设计,而此得名。其真名为,千禧广场,又名“千玺广场”,是位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郑东新区CBD的一座新地标建筑。 于2006年12月13日正式开工建设,由上海绿地集团下属企业河南绿地中原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2亿元人民币进行开发投资

郑州“中原第一高楼”高280米宛如“大玉米”夜色中,远望宾馆,通体黄色,外形宛如一根“大玉米”,“大玉米”的名字也被当地人叫开了。“中原第一高楼”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嵩岳寺塔”,主楼曲线与“嵩岳寺塔”吻合。被压抑百年的中华民族,处处表现出对“崛起”的强烈欲望,尤其在近十年的城市建筑上,表现尤为突出。“大玉米”是CBD的组合建筑,也是CBD的地标性建筑。2015年上合组织总理峰会在郑州举行,各国政要还在外部参观了大玉米。

新奇的中国城市地标建筑

新奇的中国城市地标建筑

新奇的中国城市地标建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