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公安交警发布老年驾驶人安全驾驶注意事项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人轿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公安部139号令对驾驶员学车年龄限制放宽到70周岁,使更多的老年人加入驾驶员行列,老年人开车数量飞速增长,但是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开始下降,耐力、视力、听力、反应力、行动力等都有所减退,各地老年驾驶人交通事故频发,老年驾驶成为造成道路交通伤逐年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相较于酒驾、超速、疲劳驾驶,社会对老年驾驶引发的一系列交通安全问题的关注少之又少,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老年驾驶人交通事故的发生呢?

忻州公安交警发布老年驾驶人安全驾驶注意事项

忻州公安交警在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老年驾驶人安全驾驶的注意事项。

一、选车要选自动挡。老年人适合驾驶自动挡机动车。自动挡车操作相对简单,老年人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怎样处理路面的复杂情况上;不用频繁换挡、踩踏离合器,减少了左下肢、右上肢一半以上的工作量,大大降低开车过程中的劳动强度;简单操作还可以减轻老年人的心理压力,令驾驶更加自如。

二、准驾类型有规定。公安部139号令规定: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不得驾驶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无轨电车和有轨电车;年龄在70周岁以上的机动车驾驶人,不得驾驶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摩托车和轮式自行机械车。

三、上车要绑安全带。行驶过程中驾驶人、乘车人要全部使用安全带。

四、驾车时间别太长。人的年龄大了,体质相对来说就会变差,老年驾驶人如果驾车时间过长,很容易疲劳,而疲劳驾驶又是安全行驶的大忌。建议老年人每次驾驶不宜超过一个小时,合理安排休息,尤其13时至15时应停车休息,活动手、腰、肩、颈部,注意心理和生理上的自我调节,保证驾车时拥有充沛精力。

五、行驶距离要控制。老年人长途自驾休闲出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公安交警建议老年人驾车行驶距离应控制在200公里以内。

六、高峰时段要避开。每天早上7时30分至9时,下午5时至6时30分是车辆行驶的高峰时段,特别是在市区的主要道路上,常常出现道路拥挤的现象。老年人驾车时相对来说速度比较缓慢,在拥挤的路段上更容易被挤、被催促,从而使心理变得过于紧张,驾车时容易出现动作机械、油离配合不当的情况,影响行车安全。所以老年驾驶人如果没有紧急的事情,应尽量避开高峰时段出行。

七、行车路线规划好。每次驾车出行时应合理选择行车路线,特别是在车辆较多的市区里行车,应对所要经过的路线有个大致的了解,尽量绕开车辆相对集中的道路。同时对所要经过的主要路段、交叉路口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开起车来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既可以少走冤枉路,又能把握好行车时间,做到一路畅通。

八、高速行驶应避免。

老年人的应变能力相对迟缓,对车速、车距的判断能力要低于年轻司机,如果高速行驶,一旦出现险情,难以果断采取应变措施,所以应避免高速行驶,更不可强行超车。在划有三条以上车道的路面上,应尽量在第二、第三条车道上行驶,最好不走第一条快车道。

九、高速公路应小心。高速公路上车速都很快,超车、并线的情况很多。老年驾驶人在高速公路上应尽量走外车道,时速在60至80公里为宜,不超过100公里。在超车、变道之前一定注意前、后车辆,留出足够的空间。这样,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十、自我防护有必要。老年人视力有所减弱,行车时要特别注意眼睛的保护。晴天时最好戴好太阳镜,刺眼的阳光危害极大,让驾车人几乎处于“盲眼”状态,这是很危险的。同时注意清洗挡风玻璃,不要让灰尘模糊自己的视线。

十一、夜间行车要减少。夜间能见度很低,视线模糊,特别是在没有路灯的道路上行驶,稍有疏忽,很容易发生事故。所以老年驾驶人应尽量不要在夜间出行,特别是后半夜,应有其他人陪伴,以防不测。

十二、特殊天气少出行。雨、雪、雾等天气,能见度低,路面湿滑,是事故的多发时段,稍有不慎很容易发生事故。对老年驾驶人而言,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要更大些,所以在出行前要做好准备,了解一下天气情况。雨、雪、雾天气不要驾车外出。

十三、常年备药保健康。有慢性病的老年驾驶人,车上一定要携带常用药物,一旦发生紧急状况要立即靠边停车、及时吃药、寻求帮助。

十四、结伴而行来照顾。老年人在驾车外出时最好结伴而行,让亲人或朋友坐在旁边是一种保护,尤其是在长时间行驶中可以互相照顾。

十五、定时体检要做到。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在记分周期结束后三十日内,提交县级或者部队团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关身体条件的证明。

十六、日常保养要坚持。

开车是一项耗费大量体力的活动,中老年人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睡时将小腿和脚稍微垫高,以防下肢水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