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宋徽宗(三)建中靖国新政短 崇宁一改大宋变

说起宋徽宗,大家都认为他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是个不折不扣的昏君,然而历史告诉我们,徽宗初期颇为英明, 清代学者王夫之在《宋论》中评价到:“徽宗之初政,粲然可观......”。那么徽宗初始时期是如何英明又是如何治国理政的呢?也许从他颁布的一些新政策中找到答案:

史话宋徽宗(三)建中靖国新政短 崇宁一改大宋变

建中靖国铜币

1.惟才是举,重用贤良。

字面意思我们就能知道,宋徽宗摒弃了以往的朝野两党之争的局面,人才都要通过科举来选拔,并选用有才能的人、平反被打压的人,比如文彦博、苏轼、范纯仁(范仲淹之子)、韩忠彦等。对于已经死去的要恢复名誉,上了年纪的就给予优待,年轻力壮的像韩忠彦就委以重任,放在关键的位子上。这样的举措让有才能的人就看到了希望,官场开始有了一片清明和朝气。

2.广开言路,察纳忠言。

为了能听到大臣的意见,徽宗鼓励臣子们建言献策,要把过去君臣的紧张局面打破,宋朝在他之前并不是没有鼓励纳言,但是都不够诚意,而且有个专门的机构叫“编类臣僚章疏局”,这个机构就是专门用来审查大臣的谏言,谁说了什么,想表达的意思,要经过反复审查筛选然后再添油加醋才给皇上看,其纳言的实质就已经变了,因此大臣们也不敢真的有话直说。徽宗认为不应该存在,立即就撤掉了这个审查言路的机构,要求臣子要原原本本的把想法说出来,这不可谓不开明。

史话宋徽宗(三)建中靖国新政短 崇宁一改大宋变

徽宗千字文(局部)

3.贬谪奸佞,革除陋规。

这一条的意思大概就是撤掉并惩罚那些贪污腐败无作为的官员,去掉不好的习俗和无用的设施。这里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有一天徽宗查看皇宫,走到后院东门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仓库,仓库在皇宫很常见,但是这个仓库很古怪,既没有和其他仓库相连,孤零零的坐落在角落,更加奇怪的是仓库周边很荒凉,杂草都不生长,徽宗觉得很怪异就问管理的官员这个仓库是干什么的,里面装的是什么。一打听才知道,这个仓库是毒药库,为什么叫毒药库,很显然是存放着毒药的仓库。原来这个毒药库自太祖以来就存在了,主要是用来毒杀那些不轨之臣用的,而且要求川蜀两广地区每三年进贡一批最毒的药物进来,太祖到徽宗都有一百五六十历史,那里面该藏有多少毒药啊。徽宗听了之后也很诧异,表示在皇宫长这么大第一次听说这个仓库,并认为如果官员犯了罪不致死罪就没有必要毒死,就算是犯了死罪也应该光明正大的进行处罚和行刑,这个仓库没有存在的必要,于是就撤销了仓库和相关的制度。大臣们一听说要撤销,纷纷称赞这徽宗圣明严谨,如果他自己不撤,平时谁敢这样谏言呢。

4.不搞门派斗争,保持中正公允。

不搞斗争很显然是要放弃以往的党派斗争,宋朝自经历“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就是源源不断的门派斗争,不是你打倒我就是我打倒你,如今徽宗要保持中立公正,谁说的有理就支持谁,并且继位一年就更改了年号为“建中靖国”,可见他的决心。

史话宋徽宗(三)建中靖国新政短 崇宁一改大宋变

宋徽宗花鸟画

通过这些新政,大宋朝开始出现一片新的繁荣景象,朝臣们也热情高涨,徽宗虚心纳谏在史书上也留下了不少佳话,其中有那么几个很值得回味。

一个就是徽宗“躲着大臣修宫殿”,当时有个大臣叫张商英,听说徽宗想重新装修一个老旧的宫殿,就谏言说我们大宋虽然富有天下,国库丰盈,但是老百姓还有很多过着苦日子,不应该铺张浪费、大兴土木,徽宗接受了他的建议。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徽宗还是觉得那个宫殿实在太破旧和其他的地方不搭调,就偷偷的命工匠重新休整装修,而且要求他们要趁张商英不在的时候干活,就这样修修停停,最后才慢慢修好。

第二件就是“驱珍禽”,徽宗自幼喜欢绘画花鸟,他的画有百分之八十都是花鸟,在端王时期府里就养了不少珍贵的鸟,当了皇帝之后也就随之搬进了宫,每天下班徽宗都要去和鸟一起玩耍,甚至鸟跟他混熟了都直接飞到徽宗身边,可以说这些从全世界各地运来的鸟儿就是他的宝贝。然而有个大臣叫江公望注意到这件事,就对徽宗说,如今陛下已经不是端王了,如果让百姓们知道皇上下了朝就和一群鸟呆在一起,他们会说皇上玩物丧志,这不太好。徽宗听了他的话觉得他说的对,就命令手下将鸟儿赶出皇宫,有些鸟儿在皇宫住惯了不愿离去,徽宗就亲自去和太监们一起赶走他的心爱之物。

史话宋徽宗(三)建中靖国新政短 崇宁一改大宋变

桃鸠图

第三件就更出名,叫“扯龙袍”,当时有个大臣叫陈禾,官职为右正言,就是给皇上提建议的人。当时皇上看他官做得不错准备给他升职为给事中,陈禾就想着这还有很多话没有跟皇上讲,趁着还没升职赶紧把要说的说了,徽宗就仔细听他讲谁是贪官谁做了什么事,过了良久,徽宗有些不耐烦,再加上要开晚膳有些饿了,想走掉,便说,爱卿你看这时间不早了,今天就谈到这里,改日再议。陈禾见皇上要走,他这还有最重要的话没说呢,那怎么能让走,下次不知道啥时候呢。徽宗正要起身,陈禾一把抓住他的袖子,就这样一个一拉、一个一扯,皇上的龙袍都被他撤掉了一块,陈禾和当时的内侍都惊呆了,古言就有“打了太子是个死,扯了龙袍也是个死”,都准备下跪替陈禾求情,以为徽宗会大怒,徽宗开始也是一愣,接着就说你这是干嘛呀,把朕的衣服都扯坏了,这叫我怎么穿嘛。这下发现徽宗没生气,陈禾更大胆了,就下跪举双手顺道,如果皇上因为听了臣的意见不惜扯坏了龙袍,臣愿意为皇上肝脑涂地、在所不辞。徽宗听了这话龙颜大悦,立即就命人赐坐给他并说道:“爱卿有此言朕复何忧?”,然后也觉得不饿了,认真将陈禾的话听完。第二天这件事就传遍了朝野,朝堂上下一片沸腾,都在议论这样的好皇帝历史上又有几个能做到啊。

史话宋徽宗(三)建中靖国新政短 崇宁一改大宋变

崇宁通宝

然而这样的开明新政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如果以改年号算起也就不到一年的时间,在徽宗继位一年后就修改年号为“崇宁”,随之而来的就是风云突变,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所谓“崇宁”,就是要遵从神宗的变法政策,那么新的时期徽宗又是如何有了这么大改变呢?且看他做了哪些措施让民心开始向背:

1.撤换大臣,另起炉灶。

崇宁时期开始以各种罪名和借口撤换一批原来受到重用的官员,培养新的一批人员为他后续变革做准备。

2.改元崇宁,决意绍述。

意思就是推崇熙宁变法的内容,绍就是继承的意思,继承神宗的新法,现在不同了,只要你是旧派就是对立面,谁站在对面就把你抓起来,排斥在外。

3.出尔反尔,言者获罪。

去年还鼓励臣下有什么意见可以大胆说出来,绝不怪罪,现在不行了,谁乱说就抓谁,提的意见多惩罚就越大。《清波别志》中评论道:“当初亲下求言诏,引得来胡道......”,说的就是宋徽宗这个政策变化之快,态度变化之大。

4.残酷镇压异己,焚毁大量经典。

那些个不变法守旧的统统遭到镇压,曾布就是个例子,当时遭到罢免,并受敌对势力迫害,连同亲属都受到牵连。大量销毁经典著作就包括苏轼、司马光、秦观、黄庭坚这样的大人物都不能幸免,其中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差点毁于他手,若不是因为一个人恐怕今天我们已经见不到这本300多万字的巨著了。当时宋徽宗下令,将这些人的所有著作和原版都要彻底焚毁,太学博士陈莹中知道司马光为了编纂这本著作从壮年一直写到老年牙齿松动,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焚烧十分可惜,就找到一个空子保全了这本书。这个空子是什么呢?那就是这本书的序言,它是神宗写的,神宗既然为这本书写了序言可见是肯定这本著作的,当时陈莹中就想必须引起注意才能保全,于是他在当年的科举考试中引用了这段序言,考试后,就找到负责焚烧司马光著作的人(就是蔡卞的两个手下)说《资治通鉴》的序言是神宗写的,如今你们要绍述,怕有不妥,如果去请见徽宗恐怕又让皇上难看,以后皇上反悔岂不官职不保,怎么地都是办事不力,那两个人最终思来想去就封存了《资治通鉴》及其印刷版。这样这本历史巨著才得以保留一下来,等过了那一阵风气,他们就又可以拿出来印制阅读了。然而像司马光《资治通鉴》一样被保护的又有多少呢,徽宗时期还是焚毁了很多作品。

史话宋徽宗(三)建中靖国新政短 崇宁一改大宋变

资治通鉴

宋徽宗短短的两三年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究竟为何,历史学者有不同的争议,也许是因为徽宗继位时候还太年轻,容易受到左右的影响,宋徽宗政治上的不成熟一直持续到了晚年,所以它本身就是个谜;另外一个可能就是他一手扶持的韩忠彦这一派系本来就不善于党羽斗争,后来被另一方打倒也是重要的客观原因,所谓近墨者黑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殊不知,宋徽宗的这些转变已为后面大宋的潦倒与灭亡埋下伏笔。那么宋徽宗究竟是被哪些权臣宠臣影响,自己又是如何走上昏君之路呢?欲知后事请听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