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孩子“順手牽羊”,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發現孩子“順手牽羊”,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作者|糖糖



昨天有媽媽向我描述了她的孩子經常從小玩伴家裡順東西回家的事,她很擔心,她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未經允許就拿回家是偷。孩子好了幾天後,又把別人家的玩具塞口袋裡帶回了家。


很多父母第一次遇到這種事都會很吃驚,他這是從哪裡生出來的習慣?


前兩年曾是相關行業從業人員,所以週末去商場和各種shopping mall會比較多。


有一次,從百貨店出來,糖糖的手上拽了一根湯勺;有一次從服裝店出來,他手上多了一瓶香水;還有一次在玩具城,抱著一盒玩具直接走出了大門.......


最讓人感到無力的是,有次帶他去體育館看恐龍展,出門發現他手裡抓著一個莫可名狀的物體,一問,才知道,是恐龍的尾巴。


每一次都帶著孩子將東西物歸原主還回去,賠禮道歉。並且跟孩子講清楚為什麼要還回去,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能拿,什麼才是屬於自己的東西......


其實,順東西的行為在孩子身上真是時有發生的。


比如,從超市購物回來之後,發現孩子的口袋裡多了兩顆糖;或從親戚、朋友家做客回來,發現手上多出了一輛小汽車;或把孩子從幼兒園接回來之後,卻發現他的書包裡無故多出了一些玩具小零件、好看的筆等等。


發現孩子“順手牽羊”,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01


很多父母,在發現孩子有“順手牽羊”的行為,都會緊張,有的甚至會責罵孩子。


大可不必反應如此過度。


事實上,在很多小孩子的心裡,他們並沒有“偷”的概念,他們根本分不清“”和“”的區別,以為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可以“拿”過來。這和搶他人玩具等行為一樣,都是處於"自我中心期”孩子的常見行為。


把其他的玩具帶回家,主要有三種可能:


沒玩夠,還想玩;
真心喜歡,想擁有;
從未見過,很好奇。


當然,這樣的行為不可縱容,應防微杜漸。


但是如果家長採取的措施是非打即罵——“如果小時候隨便拿人家的東西,長大後不就是賊了嗎?”給孩子貼上標籤,甚至去懲罰孩子,不但收效甚微,而且還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孩子“順手牽羊”的行為,我們不可以一棒子打死,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來分析。心理學對此普遍以三歲作為分界點。


三歲之前,孩子是沒有規則意識的,行為完全隨自己的內心,更談不上品德觀念。


四到七歲以後,會逐漸形成規則意識,但是自律性的養成還需要更久。


即使是稍大一些的孩子,他喜歡偷拿別人東西的行為,也不必上升到道德及人性品質層面。


由此可見,大多數孩子並不清楚偷盜這種行為的卑劣之處。


但是作為家長,“姑息養奸”也是不可取的,當孩子出現“順手牽羊”的情況時,我們要認真思考,及時找出原因,並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對他進行引導。


發現孩子“順手牽羊”,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02


對於孩子“順手牽羊”的行為,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呢?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孩子有一種強烈的佔有慾望。


有人說小孩是最不講理的動物,嘴邊常常掛著“這是我的”、“那也是我的”......這樣強烈的佔有慾真令人頭痛。


他對自己沒玩兒過的東西,既好奇又想獲得,而且企圖馬上獲得,他便悄悄將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


另外,孩子有一種異乎成人的冒險心理

。他心想,我偷偷拿了別人的東西,別人卻不知道,這是多神秘啊!像是很刺激很好玩一樣。


1.不隨便給孩子扣“小偷”的帽子

依照心理學家的說法,孩子之所以順手牽羊,有一部分是緣於“自我中心”,這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階段,是成長軌跡中的過渡現象,這個時期一過,“偷竊”行為便會慢慢消失。


所以,成人不可隨便稱孩子是“小偷”,這樣有可能會對他幼小的心靈造成莫大的傷害,甚至會影響到其成年之後的人格完善。


2.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說:

“即便孩子天生就具備同理心的萌芽,但是隻有在親身體驗過同理心的行動之後,孩子的同理能力才能順利發展”。


有一個鍛鍊同理心特別好的遊戲:角色扮演,讓孩子去體驗那個人的狀態,他就更能站在他人的立場思考問題。

“如果別人把你最喜歡的玩具偷偷拿走了、不見了,你會難過嗎?你會怎麼辦?”


發現孩子“順手牽羊”,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3.在家中建立所有權意識

年幼的小孩子活動範圍只限於家庭,從記事起他就發現,爸爸媽媽可以隨便拿他的東西,他也可以拿大人們的東西。


這樣的情況是極普遍的存在於大部分的家庭,但其實這很不利於孩子建立物品所有權的概念。


發現糖糖對物品所有權界限模糊,我才意識到有必要將孩子的東西(如衣櫃玩具等)與成人的東西區分開來放。


並對糖糖強調:

你在需要使用爸爸媽媽的東西時,你要徵求我們的同意。我們在要使用你的物品時,也必須徵求你的意見。


還經常向他提出“這東西是誰的?”這樣的問題,來幫助他形成“這是誰的”概念。


4.適度滿足孩子的需求

因為常帶著糖糖逛玩具城(第一是蹭玩,第二是社交,第三就是實在是碰上了心頭好的玩具,就收了),能看到不同的家長對孩子要買玩具的態度。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需要往往有求必應。


喜歡就買!想要就拿!這很容易造成孩子這樣一種思維習慣——我想要就能有。哪天他的需要一旦不能滿足,就會出現“搶佔”或“私拿”,這是孩子思維的一個誤區。


相反,還有的家長則是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格。


不允許孩子隨意獲得他想要的東西,這本來也是正常。但如果家長不買給他,又不做解釋,就會使孩子感到失望。很可能導致他產生把別人的東西拿過來作為已有的不良行為,說起來,

這也是一種對家教過嚴的“消極反抗”行為。


發現孩子“順手牽羊”,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5.強調孩子的“影響力”

糖糖有這樣把東西無理據為已有的時候,我會告訴他:你這樣子做,別人還會批評你的爸爸媽媽,會指責是我們沒有好好教你,我們不是好的爸爸媽媽。你想讓爸爸媽媽被別人批評嗎?”


每次他都著急地說:“我不要啊我不要。我的爸爸媽媽是好爸爸媽媽......”

“沒有取得同意或者沒有付錢就把物品拿走,會給其他人造成損害,其他人會很難過的。”


幫助孩子建立他與外界事物的聯繫,讓他心裡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還影響到別人,影響到身邊很重要的人,是具有影響力的,好的影響力、或壞的影響力。


孩子容易遺忘,會犯同樣錯誤,還需要家長反覆提醒。


6.讓孩子體驗如何合理擁有想要的東西

有時候孩子在超市購物,孩子會趁爸爸媽媽不注意將超市裡的商品帶出來,有些孩子還沒有在超市拿東西要付錢的概念。


所以,在超市或者商場的收銀臺買單前,告訴孩子:每一件物品都是有價值的,需要把等值的錢支付給了收銀員,這件物品才能屬於我們。


讓孩子嘗試自己付款,以加深印象。


發現孩子“順手牽羊”,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發現孩子“順手牽羊”,聰明的父母這樣做


合理家教,不過度寵溺,不過分嚴苛,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並認真觀察孩子,耐心聆聽孩子的聲音,幫助孩子逐漸形成內在評判是非的標準,他“順手牽羊”的習慣就會得到有效控制。



—END—

親子第一課堂簽約作者,文章首發於親子第一課堂。雖說“母愛天成”,但是育兒可能比你想象的複雜和具體。育兒師糖糖,專注家庭教育12年,資深兒童心理諮詢師,關注我們每天和您分享實用育兒知識,助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做家長育兒路上的好幫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