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的步鑫生当年到底有多牛

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其中于敏等100人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在100人中,既有我们熟悉的互联网大佬马云、马化腾、李彦宏,有我们熟知的大企业掌门人如海尔的张瑞敏、美的的何享健、联想的柳传志,也有推动改革开放政策落地的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如厉以宁、林毅夫、杜润生。在这份名单中,还有一些人在30年前声名响彻大江南北,毫不夸张的说是当年的“网红”,但随着历史进程,大浪淘沙,他们在今天已不为人所知。

在这100名改革先锋中,被评为城市集体企业改革的先行者的步鑫生,就是这样的“历史网红”。

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的步鑫生当年到底有多牛

步鑫生

1934年1月,步鑫生出生在钱塘江口浙江省海盐县的一个裁缝世家。步鑫生小时候,步家裁缝铺在当地赫赫有名。父亲病故后,步家家道中落。步鑫生辍学后,跟着堂哥学裁缝手艺。他聪明好学,技术一流。小镇上有头有脸的人都喜欢找他做衣服,逢年过节,步鑫生常常加班到深夜。

1956年公私合营时,步家裁缝铺合作化。22岁的小裁缝步鑫生成了武原缝纫合作社的负责人。1962年,他回到红星服装社(海盐衬衫总厂前身)做裁剪师傅。1981年,步鑫生出任浙江省海盐县衬衫总厂厂长。

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的步鑫生当年到底有多牛

担任海盐衬衫总厂期间的步鑫生

厂长看起来风风光光,实际上步鑫生坐在这个位置上有如针刺一般。步鑫生接手的衬衫厂固定资产只有2万多元,年利润5000元,企业频临破产,年产四五十万件衬衣却有近一半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没有钱,发不出老工人的退休金,职工生活保障没有着落。被逼得走投无路的步鑫生想到了改革。生产上不去,步鑫生觉得是“大锅饭”搞的鬼。干多干少一个样,谁还肯卖力气干活?

那时,安徽凤阳等地的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已见成效,技术工出身的他没有思想禁锢,只要能搞活工厂,让工人有饭吃,他就敢干。很快,步鑫生活学活用,上马了一整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在他的带领下,小厂打破“大锅饭”,进行全面改革。

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的步鑫生当年到底有多牛

海盐衬衫厂

步鑫生敢为人先,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在企业里推行了一套新经营管理办法。一是实行联产计酬制。做多少衬衫,拿多少工钱,“实超实奖,实欠实赔,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这一举措,彻底打破了“大锅饭”的僵化体制,也是步鑫生改革的关键一招。二是砸了“铁饭碗”的用工制度。企业规定严重影响生产秩序、屡教不改者除名,不顾产品质量、态度恶劣者除名。可以开除职工,这在80年代初的国企里,可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创新举措大胆,独树一帜。三是改革国企的劳保福利制度。职工请病假,他亲自核实假条,一天只发四角生活费,根除了“泡病号”的流行病,提升工人生产效率。

同时,步鑫生还懂得开创企业品牌。衬衫厂以前主要业务是代工,给美国日本生产过衬衫,步鑫生认为贴牌加工利润太薄,他决定自创品牌,自主决定衬衫价格。于是,“双燕”牌衬衫诞生了。1980年,“双燕”成功闯入时尚前沿大上海,并由此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全国各地驻上海的采购员纷纷到海盐看样订货。

步鑫生还在上海打起了招牌,开始了户外广告。当时淮海路人民广场只有三个大型霓虹灯广告,一个是三洋电器,一个是中国牙膏,还有一个就是双燕衬衫。

步鑫生当年的很多举措,在我们事后看来,都是全国第一的创新性大举措,都是带有很大的风险性的行为。

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的步鑫生当年到底有多牛

晚年的步鑫生在海盐衬衫总厂旧址纪念碑前

现在来看,称呼他为“改革先行者”一点不为过,但在当时,他自己都不知道这就叫“改革”。

直到1983年,步鑫生才第一次从报纸上看到自己被称为“改革者”。他觉得这个词儿很新鲜,而对于自己的举措,此前他一直用家乡土话描述,叫“破旧立新”。

1983年4月26日,浙江日报刊登了报告文学《企业家的歌》,用整版篇幅介绍了步鑫生大胆创新、坚持改革的事迹;半年后,人民日报登载了新华社发表的《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步鑫生》。

一时间,步鑫生成了名动全国的改革先锋,全国掀起学习步鑫生改革创新精神的热潮,推动了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4年,浙江省委联合调查组在农历腊月进驻海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步鑫生虽然有缺陷,但是改革的事情并没有错。随后,中央指示全国推广步鑫生的精神。由中央下命令全国推广一个人,之前只有雷锋和焦裕禄。

1984年2月26日,新华社播发了浙江省委支持步鑫生改革创新精神的报道,并配发“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的长篇按语,肯定步鑫生的改革创新精神。晚7时25分,央视中断了正在播送的国际新闻,改而临时插播中央关于肯定步鑫生改革精神的消息。

那一天,是步鑫生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的步鑫生当年到底有多牛

人民日报关于步鑫生的报道

第二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文章,标题是《浙江省委充分肯定步鑫生的改革创新精神 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出要积极支持敢于改革创新的干部》。

“向步鑫生学习”的热潮霎时间席卷全国。1984年3月9日到4月15日,仅新华社就播发了关于步鑫生的27篇报道,共计3万多字。据统计,《人民日报》自创刊到那时,报道量第一的先进人物是雷锋,第二就是步鑫生。

短短2个月,全国各地到海盐衬衫总厂参观人数达2万多人。美、英、法、德等各国驻华外交官员、记者闻讯赶来,探讨“大锅饭”“中国懒汉”等“改革锐话题”。

来参观的人每天潮水一样涌向盐城,当时作巡回报告和接待参观者已经成为步鑫生的主要工作,由于分身乏术,有关部门规定,只有厅局级以上的参观者才能见到步鑫生本人,其他人只能被组织起来集体听录音报告。

那时,步鑫生已经与改革画上了等号。他就是中国企业改革的化身。

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的步鑫生当年到底有多牛

步鑫生在全国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发言

当年的“步鑫生热”,无疑是特定年代特殊背景下的产物。农村改革取得成功之后,改革重点自然要向城市转移。城市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怎么搞活,是全国关心的大事。但之前以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厂长负责制的过程中,混乱随之而至,经济迅速过热,改革一度陷入僵局。

敢闯敢干、既懂技术又有商业经营头脑的步鑫生,意外而又必然地成了破局者。是自己的奋发有为,也是当年改革开放的大时代选择了步鑫生,造就了步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