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连续27个交易日不投放资金 降准要来了?

央行大家都熟悉,管钱的,与我们的钱袋子那是密切相关。

每一次央行降准降息,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我们的各种收益,以及对于钱的需求。

央行今年已经四次降准,释放了2万多亿的货币,降准的意图很明显,就是稳经济增长,刺激经济,扩大需求,特别是帮助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升整个经济体系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目前,整个金融市场对于央行的货币政策预期,用三个字来说,那就是“宽货币”,毕竟降准就意味着放松银根。

但是,就在最近,央行有一个比较“反常”举动,与这个“宽货币”方向并不一致,引起了整个财经圈儿的广泛关注。

12月3日,央行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不开展逆回购操作,当日实现零投放零回笼。

这已经是央行自10月26日暂停逆回购以来,连续27个交易日暂停逆回购操作了,创下自2016年以来短期流动性操作最长空窗纪录。

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

降准,大家都熟悉,就是央行调节金融市场货币的一种“大招”,通过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释放很多货币,这些货币通过商业银行贷款给企业和个人,从而实现货币投放。

逆回购也属于央行调节金融市场货币数量工具包里,非常重要的一员。

逆回购指的就是,央行向一级交易商(这里大多指的是商业银行)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目的主要是向市场释放流动性。

也就是说,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就可以向金融市场投放货币,与降准是一样的。

央行连续多个交易日暂停逆回购操作,就是说明这么长时间里,央行并没有向市场投放货币,而在11月份,央行在月初等量续作了到期的4035亿元MLF,而15日、26日分别到期的1200亿元、10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均未进行续作,加之11月1日有1000亿元逆回购到期,在全月逆回购零操作的情况下,11月央行实际净回笼资金3200亿元。

不投放货币,还回笼资金,央行这是要“收紧”的节奏吗?

实际上,货币政策看似“收紧”,但实际上仍然“宽松”,只是在量上把控的更好,用一个准确的词汇形容就是“偏宽”。

当前货币政策的关键词,就是“偏宽”,既不是“宽松”,也不是紧张。

如果央行给市场一个过于宽松的货币预期,那么货币更倾向于涌入金融市场,房产市场,推升房产价格,而不是流向实体经济,与货币刺激经济的初衷相悖,这是央行最不想看到的。

所以货币政策不能“太宽”,而是“偏宽”。

央行连续27个交易日不投放资金 降准要来了?

从这点上来说,这个连续近30个交易日对金融市场零投放货币就很好理解了,首先这就是一种预期上的稳定措施,让金融市场看到,我央行并支持“过宽松”货币政策。

在此前,央行4次降准操作,已经实现2万亿的货币投放,而这些钱,很可能仍未完全流向实体经济,也就是说,还没用完,还没用好。

如果把金融体系形容成一个池子,央行降准就等于放水,今年放的水还在这个池子里,而且还很多,没有完全流向实体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再放水就显得意义不足,如何盘活存量货币是第一要务。

11月份,央行在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中反复宣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只在15日、16日改变了措辞,承认“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有所下降”,但强调“仍处于合理充裕水平”,随后流动性很快重回宽松,29日、30日央行明确表示,“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

前段时间,银保监会做出了很多相关表态,就是敦促要求商业银行用好手中的钱,更多地驰援民营企业,把钱大胆放心贷出去,这也是与央行降准支持实体经济的意图的最后一公里。

有些机构专家预测,央行今年很可能还有一次降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长时间暂停逆回购,期间还回笼一些货币,确又可能是为降准铺路。

就在央行多日暂停逆回购的期间,全世界金融市场都在等待一件大事儿,就是美联储对于加息周期的表态。

而正好在这个期间,人民币已经贬值到6.95关口,离“破7”近在咫尺。如果央行在这期间仍然逆回购,将进一步加剧人民币贬值压力,同时,由于美联储12月加息一次几乎已成定局,再叠加美联储做出明年继续强硬加息表态,维持鹰派态度,那么人民币会有更大压力,守住“7“将变得非常困难。

在这个期间,央行暂停逆回购,向市场传递“收紧”的信号,稳定了外汇市场预期,同时在等待美联储信号,酝酿下一次货币政策,可谓是神来之笔,一箭双雕。

在上周三,美联储主席发表了“鸽派”货币政策表态,也就意味着美联储或将降低加息次数,提前结束加息周期,这就为央行再一次降准提供了时机。

据此判断,央行很有可能在年底前或者明年初,再次降准,以释放流动性,因为当前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仍然较高,在经济仍处于下行压力区间,采取降准刺激经济很有必要。

至于降息这件事儿,短期来看可能性并不大。

降准和降息同属于刺激经济的货币政策,都会释放货币,但是降准影响更多的是资金数量,而降息影响的是资金价格。

目前刺激经济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帮助民营经济融到钱,况且目前整体市场融资成本并不高,降息在这方面的意义并不明显。

在房价的助推因素中,降息比降准威力更大,廉价的资金可能会“不受控”的流入房产市场,推高价格,这是降息的附带效应。

由于美联储12月加息几成定局,那么贸然降息可能进一步扩大中美利差,这或将直接使得资本外流加剧,影响人民币汇率稳定。

综上来判断,央行降息不如降准,降准可以刺激经济,而在当前,对民营企业“定向降息”,“精准滴灌”等货币政策,或将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关注网信官微:ncfwxcom,第一时间获取福利和财富增值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