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用现金赌明天 我们能用青春赌一把吗

说到当前的房地产,我们能想到什么词汇?

就像北京的雾霾天儿,既笼罩了城市,也笼罩了楼市。

的确,现在房企的日子的确不好过,还记得高喊“活下去”的万科吗?

今年4月份,杭州等城市,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倒挂,成群结队的市民连夜排队参与“摇号”,房企当时确实不愁卖不出房子,还让排队的市民要去附近银行网点“验资”,弄的银行也不可开交。

然而,仅经过了几个月,楼市出现了大变化,排队的人群不见了,买房送奔驰宝马房企增多了,降价促销的楼盘增多了,街边广告也都是“大促”等鲜明的字眼。

土地作为房价的助推器,也频繁流拍。

前10个月,北京市共成功出让土地50宗,成交建设用地面积358.5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5.37%;成交总金额1093.53亿元,同比下降48.64%。同时,土地市场流拍现象明显增多,目前共有7宗土地流拍(其中6宗为住宅土地),是2017年的3倍多。

从经济学角度讲,这就叫买卖双方力量出现了变化,由卖方市场(房企主导),变成了买方市场,购房者说了算,送宝马也就水到渠成。

很多购房者正好赶在这个时候购房,说自己确实赚到了,在之前买房的,看到自己的楼盘促销,业主想要退房或者补差价,更多的人,还处于观望中,对目前掌握在购房者手中的买方市场,表示看不懂。

为啥房企要降价呀?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复杂,毕竟市场经济,价格就是调节需求的最关键指标。

价格高,没人买,必然降价,价格低,买的人多,必然涨价,直到达成一种平衡。

目前就是那个楼市促销,降价寻找平衡的阶段。

“金九银十”,这就是房产交易旺季,然而今年是真黄了,成交量低迷。从价格规律上来讲,房企不降价,就没有成交,没有成交,就没有现金流!

房企用现金赌明天 我们能用青春赌一把吗

这才是最核心的。

对于现金流这个事儿,是房企最关注的。因为房产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没钱玩不了房地产。

手中现金多,那么面对楼市低迷,调整过渡期,过冬就容易。手中没现金,资金链就会出问题,因为毕竟房企高负债,你没现金怎么还钱?

在这种时候,房企面临的就是两种选择,第一种,持续融资填补现金流空缺。第二,降价促销,换现金过冬。

第一种,持续融资,这也不是中小房企能够应付来的,因为今年大的融资环境并不好,很多房企融不到钱,那么第二种方式就成了首选。

那些大型房企也并不是不差钱,因为之前开发的楼盘很多,存货很多,负债也是很多,如果一时之间卖不出去,现金回不来,融资又跟不上,照样也得促销,谁让规模这么大。

有个地方,叫厦门。

这个地儿,原来楼市是一片火爆。房价动辄4,5万一平米,从2018年初,就传厦门房价大跌,而直到现在,这种情况还在持续。

此前厦门楼市火爆,价格大涨,主要“归功”于地王频出。

根据公开资料,2016年,厦门商住用地成交16宗,土地出让金为476.2亿元,同比增加166.1%,多幅高总价、高溢价率、高楼面价的地块诞生。

然而,如今这些高价拿地的地王又怎么样了呢?

据媒体报道,厦门翔安金茂悦主推7号和8号楼,面积从70平方米~120平方米,目前价格在25000元/平方米~28000元/平方米之间,主推楼盘现场还可优惠。

2017年9月,厦门迎来“金九”的最后一场土拍,当时超过10家开发开发商报名参与,最后,金茂以20.91亿元竞得翔安区2017XP08商住地块,成交楼面价29450.7元/平方米。

对比一下,可以明显看出来,这是在亏本销售。

除了这个地王以外,包括融侨观邸、恒大帝景、国贸天悦、万科白鹭郡、泰禾汀溪院子、融创大同府、金茂悦、融信铂悦湾、融创东南府等在售项目均有不同程度降价。其中,国贸天悦、万科白鹭郡、融创大同府、融创东南府的降价幅度在5000元/平方米以上。

这些几乎都是一线房企,不约而同选择大幅降价的销售策略,为了“活下去”!

从购房者角度来讲,前两年买厦门房的人,真的亏损了,因为有的房企都在亏损销售。

从现在来看,像厦门这样之前价格炒到很高,而因为房企融资压力增大,回款需求强烈原因导致的价格大幅下降的城市也不少,这些城市房价确实处于“历史低位”。

有一句话说的好,房企的困境周期,购房者的春天。

历史上几次房产价格大幅回调,也是出现在经济下行周期,房企融资压力较大,资金链极度紧张的时期,然而,此后经济回暖,需求激增,融资宽松,房价又上去了。

这一次会不会“历史重演”呢?

我们再来研究一下。

很多房企在厦门降价促销,甚至亏本销售,一方面是为了是回款,保证现金流过冬,另外一方面,还有更大的意图。

比如厦门的亏本销售,楼市是有周期的,过了寒冬之后,会不会楼价还会攀升?

如果是会的,这些企业完全没必要这么亏本销售,因为大型房企就算是差钱,融资能力如果还很强,只要资金链不断,借新还旧,还是可以撑过寒冬,走向春天。

但是房企是要有战略规划的,楼市寒冬对房企来讲,即意味着风险,又意味着机遇。

厦门楼市火爆的时候,地王频出,为什么?因为大家都在争抢土地资源,土地储备,毕竟土地储备是房企未来发展最关键的资源,也是衡量一个房企潜力的核心指标。

没土地储备,啥都干不了。对房企来说,与其说,在楼市火热的时候去抢地王,不如在楼市寒冬时候,土地流拍频出的时候,去拿地价的土地储备。

之前的地王,可能也是部分房企判断失误,因为抢地是因为房企预期未来楼市价格会大涨,土地资源有限,而且政府出让的土地就零零散散,所以势在必得。

但现在的情况不是了,全国各地楼市调控中,重要一项就是,加快土地供应。

土地供应的速度,远超以往,这就让很多房企,特别是有实力的大型房企蠢蠢欲动,都想要拿到未来房产市场的入场券。

手上有钱,才能拿地。所以,从厦门来看,很多房企降价促销,甚至亏本销售,背后的目的,就是回款拿到现金流,然后用这些现金去更有机会的城市,在土地溢价下降的绝好时机,大量增加土地储备,等待市场转暖,从而抢占先机。

来看看那个曾经喊着“活下去”的房企巨无霸万科。

据媒体报道,万科A近期动作频繁,高歌猛进一路拿地。继收购华夏幸福、海航部分项目及公司股权后,11月9日,万科又收购了嘉凯城旗下5家公司股权。

据长江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8年初以来,万科实施的涉及项目、股权或资产的收购至少有14起,耗资超过230亿元。此外,万科在拿地方面也颇为积极。根据万科披露的数据,今年前10个月,其累计新增项目205个,新增权益建筑面积达到2453.74万平方米,累计耗资1338.17亿元。

大举并购使得万科的负债激增、现金流锐减。截至今年9月30日,万科流动负债达到10441.36亿元,首次突破万亿。随着大举扩张,公司的现金流急剧减少。今年前9个月,其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254.02%。

看出什么来了?

拥地过冬!万科已经做出了他的选择。频繁的收购,是因为很多中小房企手中也有大量优质的土地储备,在现金流紧张的时候,只能被迫出售换取现金,而万科看准了这个机遇,融资能力强的龙头变得更激进,中小房企战略收缩。

房企未来可能会两极分化,强者恒强的定律再次上演。

再从购房者角度来讲,万科激进拿地与未来一搏的这个事儿,也在一些程度上给我们以启发,在购房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看准时机,果断出手,搏一搏楼市的未来,或许也是一种好的选择。

关注网信官微:ncfwxcom,第一时间获取福利和财富增值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