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固收·思辨|怎么非标违约越多,城投债越“热”?

招商固收·思辨|怎么非标违约越多,城投债越“热”?

【摘要】

1、吊诡的行情:非标违约越多,城投债越“热”?

非标逾期事件下半年“爆发式”增长,县域城投非标续作乏力,终究无法逃脱违约的宿命。相反的是,哀鸿遍野的非标违约背景下,城投债市场反而格外“热闹”。城投债市场舆情与交易行情之间的背离,表面上是缺资产与“信仰”暧昧不明的催化,隐含的却是增持机构对平台信用资质判断能力的差异。

2、商业银行增持城投债:“醉翁之意不在酒”

四季度以来,城投债配置上展现出两点新的变化。

变化之一:定制型基金规模的悄然恢复,虽意在享受利率债行情,但为稳定净值,底仓青睐城投债的不在少数。不过,出于负债不稳定顾虑,下沉资质谨慎。

变化之二:商业银行持债结构为何转变?表现上为:1)直接参与一级投标,2)企业债托管增量高于非银,且多集中在AA等级城投债。然而,对于商业银行而言:

配置城投债是否划算?扣除风险权重和税收后,买信用债的劣势显而易见。5年AA+及AA等级城投债实际收益率不足2%,配置价值可谓“鸡肋”。

商业银行为何会配置城投债?其一,通过配当地城投债,获取低息的财政存款。我们微观调研多家中小银行发现,地方政府通常会将分支行支持平台力度,作为财政存款投放的参考。在存款增速锐减的经济环境中,中小银行通过配置当地平台个券,目的并非赚取票息,而是获取低成本的财政存款。从综合收益率角度考虑,城投实际票息虽不高,但在低息存款转变为生息资产后,加成的价差可能远高于直接持债。其二,商业银行存在向“交易户”转变的迹象,增配城投债后并非持有到期,而是通过二级交易赚取资本利得。

3、微观嬗变:低等级城投债行情还能持续多久?

短期内,商业银行配置行为构筑低等级城投债收益率顶部。四季度以来,1)地方债供给的回落,2)非标集中到期,3)利率债发行的下降,为增配城投债提供一定的存量空间,加之年末揽储压力和抢财政存款,新增城投债配置的动机依旧存在。所以,短期内静态观测,商业银行配置行为的延续,将为低等级城投债利差构筑波动上限。但对非银来说,无法实时观测投资平台现金流,可博弈的弱资质个券正在减少。

配置城投债的中长期的问题依旧存在。首先,净值化管理要求对保本理财的约束正在强化,商业银行增量负债收缩趋势难免。其次,专项债对公益性平台的替代正在路上。最后,实质性去杠杆有待推进,弱资质平台融资约束难言松绑。

综合以上而言,商业银行的增配行为短期内有望给低等级利差构筑顶部,但理财规模收缩趋势显现、利率债和地方债放量等因素同步后,将对城投债配置空间造成挤压。同时,中长期内的政策限制和融资约束并未出现明显松动,我们建议尽可能避免在高换手率的市场环境下成为弱资质城投债的“接盘侠”。

风险提示:监管超预期,行业风险超预期

【正文】

10月以来,估值调整缓慢的信用债,“摇身”成为相对价值洼地。其中,政策与融资端的胶着有待破局,仅仅依靠着“保障平台合理融资”的支撑,城投信仰复辟势如破竹。这一轮城投债行情还能持续多久?微观交易结构的转变,如何推动配置和交易?以下我们从微观结构层面做进一步的探讨。

吊诡的行情:非标违约越多,城投债越“热”?

资管格局重构,城投非标的痛点毕露。胜似2013年银信合作叫停时期的信托违约,只不过这次主角切换为城投非标。2014年大资管通道的兴起,继承银信合作,对接表外理财投资。兼具高收益与低风险的城投平台,成为资管热捧的对象。非标准化债务融资凭借便捷、滚动操作和绕道监管的特征,多作为持仓底层资产。

债务整治与金融去杠杆的共振,叫停银行与非银两轮资金空转。被切断增量负债的城投平台,无法幸免“一地鸡毛”,非标逾期事件下半年的“爆发式”增长。县域城投非标续作乏力,终究无法逃脱违约的宿命。尽管现阶段资管新规配套细则在边际上放宽投资范围,但一是缺负债,二是现存法规限制举债,不少平台宁愿直面融资难,也不愿被负终身追责。相反的是,哀鸿遍野的非标违约背景下,城投债市场反而格外“热闹”。

招商固收·思辨|怎么非标违约越多,城投债越“热”?
招商固收·思辨|怎么非标违约越多,城投债越“热”?

一方面,城投债中标利率偏离投标上限幅度接近上一轮牛市。并且,10月开始,第二轮城投债“抢券潮”出现较为显著的下沉资质现象(AA等级及以下城投债偏离幅度高于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低等级城投债-产业债价差触及下半年低点。对于低等级城投债估值收益率而言,下行原因通常有两种,一是一级中标的走强带动二级成交,二是二级低于估值成交体量增加。10月以来,伴随中低等级城投债中标收益率的持续下行,二级成交明显活跃。相反,产业债寥寥无几的成交,估值下行趋缓,加剧城投债-产业债利差的压缩。

城投债市场舆情与交易行情之间的背离,表面上是缺资产与“信仰”暧昧不明的交织,隐含的却是增持机构对平台信用资质判断能力的差异。

招商固收·思辨|怎么非标违约越多,城投债越“热”?招商固收·思辨|怎么非标违约越多,城投债越“热”?

商业银行增持城投债:“醉翁之意不在酒”

过往中,商业银行通过委外形式给非银机构输送资金配置信用债;而委外账户底仓基本以低等级城投债为主(2014-2016年重仓券结构可以明显发现AA等级城投占比偏重)。监管力度的强化后,委外收缩成定势,非银规模被动收缩,拿债力度亦随之下滑。不过,四季度以来,城投债配置上展现出两点新的变化。

变化之一:定制型基金规模的悄然恢复,虽意在享受利率债行情,但为稳定净值,底仓青睐城投债的不在少数。

去年《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正式下发后,要求“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超过总份额 50%的,应当采用封闭或定期开放运作方式,而且要采用发起式基金形式”,委外基金由此多转向定开模式。

今年以来,利率债行情走强后,不少短债基金及利率债指数型基金等追随行情成立。定制型基金更是在4季度明显增加,绝大部分基金在2天内成功完成募集。而该类产品优势在于杠杆可以突破140%的杠杆限制,有利于利率债博超额收益。

我们路演过程了解到,不少新产品在择券过程中,出于稳定净值波动的考虑,仍然会选择优质中等久期城投债作为底仓产品。进一步,从近期披露的托管数据来看,广义基金口径确实存在大力增持信用债的行为。不过,公募基金本身存在负债不稳定特点,即便增持城投债,但多数在AAA及AA+等级内,即使有下沉评级的策略,对主体的态度极为谨慎,并非弱资质城投债的主要买盘。

招商固收·思辨|怎么非标违约越多,城投债越“热”?招商固收·思辨|怎么非标违约越多,城投债越“热”?

变化之二:商业银行持债行为为何转变?

下半年两波城投债行情的关键贡献与商业银行理财的配置行为有关。

一方面,一级拿债力度可谓“汹涌”。通常而言,非银机构资金量较为有限,投标多在发行区间内进行。今年下半年却屡屡出现首轮询价,认购资金直接朝新券发行下限投的情况。当然,其中存在部分非银抢券行为,但较为“罕见”的投标行为实则与资金充沛的银行认购有关。

另一方面,就托管数据情况来看,纵使难以拆分内部结构券种细分品类,但企业债增持行为透露偏好的变化。10月以来,商业银行增持企业债规模明显多于非银机构,并且期间新增企业债中84%集中在城投债,而AA等级品种占比接近70%。如果以此做推算,商业银行可能增持43亿的AA等级城投债。对于弱资质城投而言,成交偏少,一级发行成本的骤降,将带动估值曲线大幅下行。

除此之外,与商业银行交流中,我们进一步发现,理财(包括表内和表外)直接对接弱资质城投的现象较为明显,且多为当地银行配置当地城投平台个券的模式。

然而,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配置信用债是否划算?配置之后赚的是什么钱?

招商固收·思辨|怎么非标违约越多,城投债越“热”?招商固收·思辨|怎么非标违约越多,城投债越“热”?

配置信用债是否划算?基于银监会披露的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回报,计算并扣除风险权重和税收后,我们可以大致测算商业银行自营持债实际收益率。由此不难发现,买信用债的劣势显而易见,5年AA+及AA等级城投债实际收益率不足2%,配置价值可谓“鸡肋”。既然如此,商业银行为何会配置城投债?

招商固收·思辨|怎么非标违约越多,城投债越“热”?

商业银行配置城投债如何赚钱?两个模式。

其一,通过配当地城投债,获取低息的财政存款。“保障平台合理融资”多次被提及后,商业银行通过贷款支持平台“心有余而力不足”,一方面财政部多项政策法规限制平台通过传统渠道(“抽屉协议”刚兑或土地资产注入抵质押等),另一方面23号文叫停国有金融企业给平台贷款。

不过,我们微观调研多家中小银行发现,地方政府通常会将分支行支持平台力度,作为财政存款投放的参考。在存款增速锐减的经济环境中,中小银行通过配置当地平台个券(即便信用资质不高),目的并非赚取票息,而是获取低成本的财政存款。所以,从综合收益率角度考虑,城投实际票息虽不高,但在低息存款转变为生息资产后,加成的价差可能远高于直接持债。

招商固收·思辨|怎么非标违约越多,城投债越“热”?招商固收·思辨|怎么非标违约越多,城投债越“热”?

其二,商业银行存在向“交易户”转变的迹象。除获取财政存款之外,不少商业银行理财增配城投债,并非持有到期,而是通过二级交易赚取资本利得。

小结来看,作为这一轮城投债市场增量资金来源,广义基金和商业银行功不可没。不过,前者碍于负债端压力,下沉资质的策略难以实现;商业银行交易行为的扭转,虽然直接票息吸引力偏低,但考虑财政存款及资本利得的综收,回报整体可观。微观交易结构变化后,城投债行情还能持续多久?

招商固收·思辨|怎么非标违约越多,城投债越“热”?

微观嬗变:低等级城投债行情还能持续多久?

短期内,商业银行配置行为构筑城投债收益率顶部。

我们曾在此前的报告中有过讨论,下半年两波城投债行情中,低等级品种换手率明显提升,一方面是机构持仓有浮盈后,选择兑现的操作频繁,另一方面也表明市场对低等级城投平台预期差颇大(详见《低等级城投债“落袋为安”正在上演_20181118》)。这一交易行为从机构视角来解释,实则商业银行参与交投后,带动非银的配置。

不过,如果“矮个儿里面的高个儿”都被选走,可配置个券利差保护不足(AA等级个券城投债-产业债价差已经触及年底低点),非银能够博弈预期差的个券数量将明显减少。而银行理财择券过程中,可以实时追踪低等级平台现金流状况,甄别能力优于非银。如若商业银行配置短期内得以持续,弱资质城投债利差有望维持在较低水平。

招商固收·思辨|怎么非标违约越多,城投债越“热”?
招商固收·思辨|怎么非标违约越多,城投债越“热”?

实际上,四季度以来,1)地方债供给的回落,2)非标集中到期,3)利率债发行的下降,为增配城投债提供一定的存量空间,加之年末揽储压力和抢财政存款的催化,新增城投债配置的动机依旧存在。所以,短期内静态观测,商业银行配置行为的延续,将为低等级城投债利差构筑波动上限。

招商固收·思辨|怎么非标违约越多,城投债越“热”?
招商固收·思辨|怎么非标违约越多,城投债越“热”?

中长期的问题依旧存在,关注明年配置空间被挤占的可能。

首先,净值化管理要求对保本理财的约束正在强化,其发行量增速已经滑落至2013年以来的新低,拖累商业银行理财整体发行量。风险与收益日渐匹配的当前,新增负债短缺的窘态正在出现。因此,四季度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多余资金配置,纯属合意资产供给规模下滑过快和存量资产大幅到期所致。明年利率债及地方债供给的陡增,加之理财发行受阻,到期非标下降等因素,商业银行可能难以腾挪空间继续增持弱资质城投债。

其次,专项债对公益性平台的替代正在路上。专项债作为抵补“偏门”缺陷的重要工具,明年进一步新增的概率极大。就募集项目来看,绝大多数与公益性平台重合(详见《现实的骨感:正确理解专项债的撬动作用_20180919》)。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募投层面选择专项债,不仅资金使用效率更高,摩擦成本更低,而且符合政策规范。

最后,实质性去杠杆有待推进,弱资质平台融资约束难言松绑。我们在此前的报告中,对债务问题有过诸多讨论(详见《稳杠杆之惑、纾民企之策与宽信用之路_20181130》)。如若在债务问题尚未出清之前,再次松绑平台,隐性债务可能出现爆炸式增长,整治难度或远超现在。所以,兜住信用紧缩无意挫伤的民企,继续推进杠杆去化将是政策路径的最佳选择。因此,对于弱资质平台而言,存量待甄别的环境下,增量负债被遏制的局面短期内难以舒缓,明年非标到期触发的压力依旧颇大。

综合以上而言,商业银行的增配行为短期内有望给低等级利差构筑顶部,但理财规模收缩趋势显现、利率债和地方债放量等因素同步后,将对城投债配置空间造成挤压。同时,中长期内的政策限制和融资约束并未出现明显松动,倘若在高换手率的市场环境下接盘弱资质城投债,风险明显大于收益。

招商固收·思辨|怎么非标违约越多,城投债越“热”?

近期信用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