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香滿詩篇,你知道關於臘八粥的詩句有哪些?


臘八節當然少不了喝臘八粥,這一傳統習俗也常常是詩人們筆下的題材,讓我們來看看有哪些古人寫過關於臘八粥的詩句吧!

相傳臘八粥是佛教寺廟煮來供菩薩的,臘八粥裡放十八種乾果象徵著十八羅漢。宋代王洋在臘八節那天早上喝了臘八粥,高興地寫下了《臘八日書齋早起南鄰方智善送粥方雪寒欣然盡》,其中有“臘月八日梁宋俗,家家相傳侑僧粥。慄桃棗柿雜甘香,菱椇芝栭俱不錄。”

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又飽又暖和,真是人間的一大福氣。清代康熙年間的進士許嗣隆寫下了《雪獅兒·臘八日同兒子大儒食粥》,其中有:“但糜自可,又何必飲,太邱實錄。白玉為堂,風味原非粱肉。清疏不俗。況臘八、果鮮菹熟。今休羨,黨家羊酪,石家豆粥。只此也堪果腹。快圍爐、分舀小匙相續。飽暖交加,消受人閒清福。長安富足。那有此、勻圓嘉穀。君恩沃。父子同沾天祿。”


臘八節,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傳統節日。一般來說,皇帝平民普天同慶佳節。清代學者、曾當過溥儀老師的陳寶琛,記下了朝廷也照例是給官員們下發臘八粥的詩句——“內廷臘八例頒粥,臣家漢臘亦視此。”

喝粥也可以喝得很文雅,清代學者全祖望和幾個文人雅士一邊喝粥一邊詠詩聯句,他寫下了《瓶花齋早集啖臘八粥同周京穆門金志章江聲厲鶚樊榭丁敬鈍丁梁啟心蔎林杭世駭堇浦吳城甌亭聯句》,“流散滑凝脂,磊塊利用梜”,喝粥時還配有小菜“侑以新筍牙,下以乾豆莢。”

寒冬臘月裡,一家人整整齊齊地喝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晚清官員、詩人陳曾壽對臘八節那一天煮粥,相當有感觸,連寫兩首《臘八日煮粥感賦》,其一是“香粥分雛鬧膝前,兒時風味渺如煙。老夫奉佛焚香了,自懺平頭六十年。”其二是“粥飯家風孰識儂,多生禪味尚沉醲。迷離煙水藏幽夢,魂返南屏夜半鍾。”


最早的臘八粥是用紅小豆來煮,後來加入大米、花生、綠豆、紅豆、蓮子等各種食材,還可以加入蔬菜。被稱為“晚清第一詞人”的趙熙在《金浮圖·臘八粥》中寫道:“殘年飯。何緣夢見。且做梅邊,懶殘僧饌。擷園蔬,併入沙鍋爨。”

臘八粥也有鹹甜之分。清代王季珠喝到的就是鹹臘八粥,他在《臘八粥》中這樣寫道:“開鍋便喜百蔬香,差糝清鹽不費糖。團坐朝陽同一啜,大家存有熱心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