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與戰國末年只相差了十幾年,卻給人不是一個時代的感覺?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從熟悉的朝代歌入手:“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這幾句朝代歌裡最重要的兩個字就是“一統”,或許從這個角度來說,可以解答題主的疑惑。

為什麼漢與戰國末年只相差了十幾年,卻給人不是一個時代的感覺?

為什麼漢與戰國末年只相差了十幾年,卻給人不是一個時代的感覺?

夏商西周就不講了,很久遠的時期,很多記載也沒能流傳下來,從戰國開始。

戰國是中國歷史一個特定時期的稱謂,從公元前453年到公元前221年,這段時間經歷了一系列大事,經過連年征戰,春秋時期的霸主如今僅剩韓趙魏,楚燕齊的七雄,在戰國七雄爭霸的過程中,偏居西部的秦國本著猥瑣發育,別浪的原則一統華夏,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

為什麼漢與戰國末年只相差了十幾年,卻給人不是一個時代的感覺?

秦始皇

由此可見,秦是中國古代歷史的一個分水嶺,秦的建立,標誌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得以建立,而秦始皇創建的一系列舉措,為後代統治者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雖然秦二世而亡,但是秦朝對於中國歷史的影響力可以說是橫貫古今,如果把中國曆朝歷代比作一臺電腦,秦始皇則是創建了硬件,裝上了各種軟件,後世在朝代更迭中,對於有毒的軟件,統治者就選擇卸載,轉而裝上一套新的軟件,比如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秦以後的統治者,無不都是在秦原有的基礎上修修補補,總體框架根本沒能脫離秦始皇的設定,這也為何說“千古一帝”只能有一人,那就是秦始皇。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佐證這個觀點,我們都知道學術界把秦以前的歷史習慣性的稱為先秦,但是卻沒有先周,先漢等說法,原因同上,也是秦朝是古代中國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具體來說,秦始皇設立郡縣制,改變了地方勢力久居做大的情況,加強了中央集權。統一文字,便利了交流,有利於文化的傳播。統一度量衡,有利於經濟交往,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

..............

為什麼漢與戰國末年只相差了十幾年,卻給人不是一個時代的感覺?

西漢疆域圖

綜上所述,秦對於中國古代的影響力實在太大了,是中國古代的一個重要的分水嶺,而秦以後的朝代,無論漢,隋唐,宋元還是明清只不過是重複秦朝的歷史罷了。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