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小程序的對比優勢和發展,微信-百度-阿里未來怎麼大比拼?

據QuestMobile昨天剛發佈的2018上半年大報告顯示,微信小程序迅速發展,截止6月已有近100萬個小程序,並且規模第一的“週末搖一搖”已經達到5億MAU。

微信是在2017年1月正式發佈小程序,可以說是搶佔先機。緊接著,支付寶也在2017年 8 月正式宣佈支付寶小程序進入公測階段。在這時候,百度作為一個後來者,頂著2013年輕應用失敗的壓力,還是要堅持做小程序。更戲劇化的一幕發生在今年三月,互為競爭對手的國產手機廠商華為、小米、中興、聯想等共同推出了“快應用”。

這些企業圍繞小程序的一系列動作令人目不暇接,無法不去深究小程序受到如此追捧的背後,是有怎樣實質性的原因。

紅利到頭背景下,小程序的上線是大勢所趨

2018年已經不再是那個流量、人口、內容都正當紅利的年代,各企業將重點轉移至打造生態體系。這時候,小程序的上線是大勢所趨。

1)紅利到頭,根據QuestMobile昨天剛發佈的2018上半年大報告顯示,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今年上半年僅增加了2千萬人,總量緩慢增長至11億。全民聯網的時代,用戶規模逼近上限。

BAT小程序的對比優勢和發展,微信-百度-阿里未來怎麼大比拼?

根據騰訊公開的數據顯示,15年、16年、17年的MAU分別為6.97、8.89、9.89億人,增速下降是非常明顯的,用戶的增長即將飽和。這時候,企業們得深耕用戶需求來應對紅利到頭的現狀,所以紛紛推出了小程序。

2)打造生態體系,小程序在超級平臺希望打造的生態體系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平臺為小程序提供流量入口,小程序再釋放其引力,增加用戶粘性,給予用戶完善的服務體驗,使用戶感受平臺的一體性。之後再通過支付變現,為開發者提供更多便利。

如此打造生態體系,能加厚競爭的壁壘,實現利益的最大化。

3)手機廠商求自保 ,張小龍預言過:未來2年內,小程序將取代80%的App市場。而觀察如今小程序市場的火爆,張小龍很有可能一語成讖,但這無疑動了一部分人的奶酪。

以手機商城廣告位為利益來源的手機商們受到來自小程序的威脅,可以說是被迫團結了起來,推出了快應用。

聽著相似的bat小程序與快應用,其實各有痛點

BAT小程序與快應用四者雖是相似的應用,然而對他們進行細緻的比較分析,會發現其企業各自的特點,在小程序身上都有體現。

BAT小程序的對比優勢和發展,微信-百度-阿里未來怎麼大比拼?

微信小程序更多關注匯聯客微信公眾號。官網 www.huilianke.net 小程序官網免費註冊免費用 www.huilianke.wang

流量和社交是最大優勢:作為上線時間最早的小程序,根據QuestMobile報告顯示,2018年6月小程序日活用戶達1.4億左右,滲透率達43.9%。這得益於微信自身龐大的用戶流量以及特有的社交資本。

微信是四家中唯一一家擁有社交的平臺,在此基礎上,騰訊還給予小程序非常好的資源,首頁下滑模式、公眾號關聯、社交轉發等渠道都吸引著開發者爭先恐後的入駐微信。其中最近招股書中預估240億市值的拼多多,便是小程序最成功的案例。

違反互聯網的開放性:微信推出小程序後,與原有的外鏈產生了衝突。微信想將流量都留在自己的系統之內,越來越多的外鏈不能夠在微信當中分享,比如快手、抖音、西瓜視頻。長此以往,難免造成用戶與開發者的焦慮。

就前一段時間,抖音與微信解除合作一事鬧得沸沸揚揚,抖音甚至發佈了文章叫板微信。

該文章標題為《微信,辛苦了!朋友們,我們抖音見》,記錄了抖音一步被微信封殺乃至最後停止合作的過程

BAT小程序的對比優勢和發展,微信-百度-阿里未來怎麼大比拼?

損害社交關係:某些開發者抓住人性的弱點,通過人際傳播的方式,讓用戶不斷去分享小程序。比如拼多多的轉發砍價,以及“海盜來了”、“彈一彈”等小遊戲的分享“續命”。這已經引起了大眾的反感,甚至出現了很多吐槽小程序的段子與表情包。這一方面是對人際社交的損傷,另一方面也是對微信生態的破壞。

微信控制力強,而使開發者太過被動:不久前,便有超過2000個小程序被永久封禁。開發者藉助微信的平臺,就要隨時應變騰訊政策的更改,自己並沒有控制力。

搜索與開放成百度特色:當前百度APP日活躍用戶超過1.5億,作為數一數二的搜索引擎,百度擁有龐大的搜索資本。除此之外,百度的信息流中也提供了入口。並且百度的開放性生態格局,使百度線下的所有產品以及合作app都能夠成為小程序的入口。這些都是百度擁有的資本與優勢。

支付弱是痛點,開發者變現難:就支付來說,百度的支付資源與支付寶、微信完全不能抗衡。在市場份額方面,易觀智庫數據顯示,2017年Q1,百度錢包市場份額只有0.36%,支付寶份額已達到53.7%。

支付弱就意味著不能夠滿足開發者變現的需求。一旦不能滿足開發者變現需求,就不能吸引更多開發者,繼而無法為用戶提供更多服務。

社交缺失,無法二次傳播:目前的百度app缺少社交,用戶不去分享也就缺少了二次傳播。二次傳播具有無限性,多次傳播能夠使小程序網狀延展開來,達成多次方效果。同時因為社交能夠刺激用戶留存,微信小程序用戶停留的時間顯然更長,這點對百度來說,又成了問題。

就目前而言,百度僅支持企業註冊,還沒有對個人開放,會對開發者造成門檻的限制,這點也是需要考慮的。

支付寶小程序

線上流量與線下資源未來的整合潛力:阿里巴巴5月4日公佈了2018年業績:截至2018年3月31日,支付寶全球活躍用戶數約8.7億。

龐大的線上流量,能夠推動小程序的發展。

而線下資源也是支付寶的優勢,最新數據顯示,由支付寶完成的線下支付佔全國總效益的64.2%,小程序未來也有機會與線下資源進行整合。例如用戶在線下使用支付進行掃碼時,能夠跳出小程序,也會有更多實體商家入駐小程序。

然而到如今,支付寶小程序還是顯得不溫不火。

一方面,是支付寶在社交領域的短板。另一方面,是流量轉換化率不高。

與百度面臨同樣的問題是社交短缺:早在2016年,支付寶就推出了校園日記與白領日記兩項功能,試圖打開社交,之後都黯然下線。包括近幾年推出的集五福活動以及螞蟻森林都是在助力社交,但並沒有到達想要的高度,社交仍然是短缺的。

流量轉化率不高:支付寶的8.7億活躍用戶數可以與微信相媲美。微信有拼多多、跳一跳等作為其成功的案例,但是卻從未聽說哪款支付寶小程序實現過爆紅。

據中金公司數據,截止2017年三月,微信、大眾點評、微博人均單日使用時長約81.5分鐘、約10.5分鐘、約31.3分鐘,而支付寶約6.4分鐘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就顯得較低了。到2018年6月這種狀況還是沒有改變,百度與阿里的系列應用總使用時長始終處於劣勢。

BAT小程序的對比優勢和發展,微信-百度-阿里未來怎麼大比拼?

支付寶作為功能型產品與內容型產品恰好相反。內容型產品越成功,用戶使用時間也就越長,流量轉化率也越高。而功能型產品越好越實用,用戶停留時間越短,流量的轉化率也越低。

在入口上,相比較微信首頁下滑模式,支付寶給小程序的資源並不頂級,摺疊入口較深。同時百度具有的問題比如不對個人開放,支付寶同樣也面臨如此困境。

快應用

手機廠商提供用戶基礎 : 根據QuestMobile六月份公佈的數據顯示,九大聯盟廠家的用戶規模達到國內智能終端用戶總規模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其用戶量還是可觀的。

BAT小程序的對比優勢和發展,微信-百度-阿里未來怎麼大比拼?

不可轉移性是弊端:依附於手機載體的快應用,其短板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就是它的不可轉移性,不似bat賬戶無論在什麼設備上都能夠轉移並且保存記錄。

沒有流量可言:入口經過三次摺疊後,效果大打折扣。更不用說快應用既沒有社交又沒有支付,與bat相比,幾乎沒有競爭性可言。

用戶侷限,無法觸及蘋果用戶:九大廠商都是國內手機廠商,沒有辦法觸及蘋果用戶,而此前美國媒體“dazeinfo”網站報道中表示中國的蘋果手機用戶高達兩億,快應用對此卻無能為力。

與app利益衝突,反顯雞肋:通過手機商城直接打開的快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與同樣端口在手機商城的app發生了利益衝突。更不用說快應用建立快捷方式後與App存在同一頁面中,這對用戶來說不免有些雞肋。

社交與支付是影響小程序最大的因素

細思BAT小程序與快應用四者的區別,不難發現,社交在這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支付寶曾經多次嘗試做電商,這一方面體現了社交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間接說明做好社交非常難。

現如今,騰訊對於社交的壟斷局面基本定型,留給阿里和百度的機會很少。

除了社交,支付也是影響較大的一環,直接與開發者利益掛鉤。這正是百度最大的痛點所在,然而與社交相同,微信與支付寶在支付領域的市場額份,百度很難再插足。

社交與支付的薄弱,是小程序面臨的

困境,同時也是百度與支付寶的劣勢所在。但擁有最大優勢的微信,同樣也有它的問題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