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泉州在行動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泉州在行动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強調,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並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改革開放40年,是泉州民營經濟大發展、大跨越的40年。作為泉州經濟的代名詞,民營經濟是泉州最大的特色、最大的優勢、最大的品牌和最大的活力源泉。站在全新的歷史關口,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泉州民營經濟路在何方,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日前,泉州“兩會訪談室”邀請到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圍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話題暢所欲言。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泉州在行动

嘉賓名片

市人大代表:福建鴻星爾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榮照

市政協委員:華僑大學泉州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 侯祥朝

談成績 愛拼敢贏 民營經濟勢頭強勁

記者:改革開放40年來,泉州民營經濟發展交出了漂亮的答卷,兩位認為,這其中關鍵的因素是什麼?

吳榮照:企業的發展就像一粒種子的成長,需要一個好的土壤,也需要種子自身的生命力。在我看來,多年來,在營商環境上,泉州政府秉承“搭好臺、築好巢,才能引好鳳”這個理念,對有抱負、求發展的企業家提供寬鬆的創業條件、高效的服務和公平的競爭環境,讓民營企業始終能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此外,政府提供的各類有吸引力的政策,大大激發了企業家放開手腳,大膽“創”。

除了外部環境的優化,民營企業的發展和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分不開。改革開放40年來,泉州民營企業能在市場競爭中屹立潮頭,很重要的就是敢為人先的膽略、愛拼敢贏的氣魄和抱團發展的精神。

侯祥朝:我1998年就來到泉州工作,見證了泉州民營經濟的強勁發展勢頭。因為長期在高校工作,從事產學研方面的研究,對泉州民營經濟的發展體會很深。

我認為,泉州民營經濟之所以能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一方面是順應了時代,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和關鍵節點上,泉州的民營經濟都能很好地抓住機遇,創造出“泉州模式”“晉江經驗”等值得稱道的實踐;另一方面,泉州民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泉州企業家愛拼敢贏、敢為人先、勇立潮頭的精神。近年來,在產學研方面,泉州的傳統行業也不斷加大投入,推進轉型升級,成為民營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

談機遇和挑戰 主動“走出去” 找到細分市場

記者:新形勢下,泉州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

吳榮照:消費結構的升級對企業來說是一個挑戰,同時也是一個機遇。以前可能一個產品或者品牌可以打通很多不同層級的消費者,而現在消費者對於產品有了更多的需求。消費變得更加理性,但只要能找到細分市場,真正瞭解消費者的需求,據此去做產品研發,市場就有可能打得更“透”。

機遇方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政策,如今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出臺了大量針對民營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這是一個重要的窗口期,政府如何將政策落實到實處,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

此外,近年來原材料成本和勞動力成本有所上升,用工難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對企業來說仍是不小的挑戰。

侯祥朝:機遇與挑戰並存,現在全球化的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對於泉州民營經濟來說,這是一大機遇。同時,隨著時代變化,消費結構出現變化,企業面臨轉型升級,要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努力提升產品的質量水平,這是一個挑戰。

在高質量發展中,我認為泉企應該主動走出去,在原有的基礎上,開闢新道路。比如南安的石材行業,以前發展得較為粗放,如今已轉型為從海外進口原料進行精細化加工再出口,積極參與全球市場競爭,並且主動開展國際經貿、技術、資源交流合作,在國際市場節節突破,就是主動發現機遇的典型例子。

談應對之道 謀求變革創新 下大力氣留住人才

記者:面對當前市場形勢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泉州民營經濟有何應對之道?

吳榮照:變革和創新是企業發展永恆不變的話題。這幾年,新的市場形勢倒逼泉州的民營經濟必須主動變革。在高質量發展的路上,我認為,企業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思考。首先是機制變革,企業內部的運行機制要靈活;第二個是流程的創新,傳統企業要積極擁抱信息化、大數據時代,通過信息化提升和物流的優化,有利於銷售資源的調動以及研發的引導;第三個是產品的變革,藉助大數據的解讀和分析,有針對性地進行產品的研發。同時,要了解消費者的需求,持續提供優質產品。

侯祥朝:當前,留住人才和開放企業是泉州企業需要應對的問題。留住人才是一個系統工程,包括環境營造、子女入學、醫療和個人發展空間等等,這需要政府下大力氣去改善。另一方面,泉州的不少家族式企業需要轉型,特別是有的民營企業管理方式,存在缺乏戰略眼光,缺乏謀劃等問題,這是一個挑戰。企業要往現代化企業方向發展,要管理創新,謀求各方面的創新,不要故步自封。據我所知,目前不少泉州民營企業家已經意識到這點,開始不斷進行交流學習,不少民營企業的“創二代”嶄露頭角,更具有聯合意識,開始組建“聯盟”,抱團發展,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勢。

從產學研的角度,泉州在民營企業方面要有所突破,還應注重“市場、技術、資本”的融合。此外,作為僑鄉,泉州可以多利用外地行業協會,運用泉籍異地商會的優勢,發揮紐帶橋樑作用。

談政企合力 盼政府和企業“相濡以沫”再創輝煌

記者:前不久,泉州制定出臺了《進一步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行動方案》,提出五大類32條措施全力扶持民營經濟發展。在二位看來,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還應在哪些方面給民營經濟更大支持?

吳榮照:我看了這個文件,也進行了認真學習,必須要為政府點贊。行動方案為企業在降低成本、融資便利、營造好的營商環境和引導企業創新和轉型升級方面等出臺的不少政策,很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好好利用。

對於未來的發展,我們希望政府部門能與企業“親清互動、高效協作、相濡以沫、再創輝煌”。對泉州來說,還是要把握傳統實體經濟不放鬆,把已有的優勢發揮得更好,在當前的複雜環境中,政企更應相濡以沫,在新的歷史關頭更上一個臺階。

侯祥朝:行動方案的32條措施,都是乾貨,是實實在在的東西,出臺得很及時,是企業家的及時雨,說明政府對民營企業的引導、支持、幫扶更多更具體地落實到實處。

在我看來,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政府還可以考慮多發展產學研園區,多建設各種類型、多種形式的園區,吸引企業入駐,讓企業得到更多市場、技術、資本的信息,促使各方面資源更緊密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