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佛陀在未证道之前就途经王舍城,摩羯陀国毗婆娑罗王和他一见如故,想把王舍城交给佛陀来共同治理,佛陀拒绝了他的好意,于是他和佛陀约定悟道后来到王舍城接受他的供养。作为佛陀最为重要的两位国王施主之一,频婆娑罗王对佛陀弘法的支持是不遗余力的。他、他的夫人韦提希,还有把他囚禁起来的儿子阿阇世,以及他的另外一个儿子大医师耆婆都是佛经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很多佛经故事也和他们相关。佛陀初转法轮后首先行化的大城即是王舍城。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在王舍旧城东面的灵鹫山(佛经中称之为耆阇崛山、灵山),位于古印度摩揭陀国。二十世纪,英国考古学家康林罕据《大唐西域记》、《法显传》等典籍的记载推定,灵鹫山坐落印度恒河平原、比哈尔邦那兰陀和菩提伽耶之间,是佛教的圣地。当年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初转法轮之后,与弟子来到这里。佛教经典中大名鼎鼎的灵山,其实很不起眼,只是一座高不过数百米的黑色山峰,岩石裸露,无繁密树林,只点缀着一些低矮的杂树。因山顶有巨石矗立,形似鹫首,故得名。

相传,释迦佛游化于印度各国,经常出入于摩揭陀国。在国都王舍城外的灵鹫山,佛教中极为重要的《法华经》、《大般若经》、《佛说法华三昧经》、《心经》等重要的大乘经典,净土宗的根本经典《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都是佛陀在这里宣讲的。而作为禅宗缘起的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的禅门“拈花微笑”的公案,也源流于此。

中国古代东晋高僧法显大师、大唐高僧玄奘大师、义净法师等都先后来此参拜,并做详细记录。这些记录,为今日佛教史的考证提供了重要资料。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俗话说:“佛在灵山莫远,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们把“灵山”比喻为佛陀宣说大乘经典的宝殿,是历来诸佛贤圣的住处。佛陀乐居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共住,宣说佛法妙义,而非普通凡人所能到达的地方。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通往灵山的石阶,频婆娑罗王为闻法之故,曾大兴工程,自山腰至山顶,跨谷凌岩,编石为阶,广十余步,长约三公里。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灵鹫山不高,可以徒步直接走上去,也可以先坐观光缆车到达说法台附近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通往平台的崎岖山路上还建有一座石桥,桥头立有“灵山桥”石碑。山坡旁石窟很多,都是当年众僧居处修行所在。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阿难尊者禅修洞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此景决非人间有,不是天景胜天景。”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灵鹫山山名之由来,一说以山顶形状类于鹫鸟,另说因山顶栖有众多鹫鸟,故称之。 灵鹫山又名耆阇崛山,‘耆阇’为鹫之一种,羽翼稍黑,头部呈灰白色,毛稀少,贪食腐肉。据《玄应音义》卷七所述,此鸟有灵,知人死活,人欲死时,则群翔彼家,待其送林,飞下而食,故号灵鹫。《大智度论》卷三对此事曾有二说,一说山顶似鹫,王舍城人见其似鹫,故共传言鹫头山;一说王舍城南尸陀林中有死尸,诸鹫常来啖食,食毕即还山头,时人遂名鹫头山。

灵鹫山与中国还有一段渊源。中国杭州灵隐寺后面有一座飞来峰,亦叫灵鹫峰,关于此山的名称由来,相传东晋时,印度高僧慧理来杭州,看到这山千洞百孔,怪石嶙峋,和故乡的灵鹫山形貌相似,就说这是从印度飞来的,始而得名。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这里就是《西游记》中常提到的“西天灵山”,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描写灵鹫山的景色时写道:“接北山之阳,孤标特起,既栖鹫鸟,又类高台,空翠相映,浓淡分色”。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当时佛陀在此入于甚深光明禅定当中。当佛陀入于甚深禅定中时,观音菩萨也随着佛陀的加持而入于智慧的境界中,观修(行持)并安住于般若波罗蜜多空性之中,观察照见五蕴体性,悉皆是空。于是百千万亿劫难遭遇的《心经》 就在这里诞生!

据说释迦牟尼佛在即将示现圆寂的时候,曾将大、小乘的八万四千法门交付于阿难尊者,并郑重其事地告诉他:“如果你把除了般若波罗蜜多之外的八万四千法门全部忘掉、全部损坏了,我也不会责怪你;但如果你把般若波罗蜜多当中的一个偈颂丢失了,我就要怪罪于你!” 可见般若智慧的重要性。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玄奘《大唐西域记》卷九对此山有详细记载(大正51·921a)︰

‘宫城东北行十四五里,至姞栗陀罗矩吒山。接北山之阳,孤摽特起,既栖鹫鸟,又类高台,空翠相映,浓淡分色,如来御世垂五十年,多居此山广说妙法。频毗娑罗王为闻法故,兴发人徒,自山麓至峰岑,跨谷凌岩,编石为阶,广十余步,长五、六里。中路有二小窣堵波,一谓下乘,即王至此徒行以进;一谓退凡,即简凡夫不令同往。其山顶则东西长、南北狭,临崖西埵有砖精舍,高广奇制,东辟其户,如来在昔多居说法,今作说法之像,量等如来之身。’

此外,该书亦列举此山附近的多处佛教圣迹,如提婆达多投石击佛处、佛陀与舍利弗等诸声闻入定的石室、阿难遭魔王娆乱之处等。

隋代高僧智者大师,一日诵《法华经》至“药王菩萨品”,忽然进入禅定之境。昔时释迦佛灵山说法的情景,一一在他眼前显现如同今天我们看电影、电视一样。出定后,他感慨道:“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遥远的灵山,不只呈现在智者大师眼前,更呈现在他心里。

如佛教经偈所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佛在心中,即心即佛;离心觅佛,非心非佛。因此释迦佛说:“如人见性,则如见佛。”

如果能彻见自己的佛性,不再执著于所见的一切事相时,即如置身释迦佛说法的灵山会中。如果能够悟到这一点,自然会明白“灵山非遥,西天咫尺”,更不须远赴西天,跑到印度去寻访灵山。

只是灵山虽然就在每个人心头,又有几人能识。如果能够悟到这一点,人间哪一座山不是灵山?哪一座山,不是释迦佛说法的圣境?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写的是:南无妙法莲花经的汉字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贤志大和尚带领团员们绕塔三圈。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相对于山体动则亿年或数万年而言,2500年也只是瞬间计,因此有理由相信,佛陀当年讲经台依旧。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贤志大和尚带领团员们诵经和打坐。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贤志法师率团朝圣印度-灵鹫山撷影

在灵鹫山西面,连接菩提迦耶和王舍城的公路边上有频婆娑罗被囚禁的监狱遗址,当年频婆娑罗王被儿子阿阇世囚禁于此,由于居高临下的原故,在灵鹫山看频婆娑罗王囚禁的地方非常清晰,他日夜仰望灵鹫山,佛陀为他说法——释尊眉放金光遍照十方,显现十方诸佛的净妙国土。又从口中发出五色祥光,穿透地牢直照频婆娑罗王的头顶,使其虽在幽困之中,却能见到佛陀的慈容,听到释尊演说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净土的种种功德,因为此因缘的激励,在牢房中证得三果阿那含,并成为极乐世界净土法门的缘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