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信號預示全面放開生育臨近,你生嗎?

五大信号预示全面放开生育临近,你生吗?

中國人口危機漸行漸近,少子化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40年嚴格計劃生育走到盡頭。近年來“計劃生育”在中央重要文件中逐漸消失,2018年計生機構取消、民法典分編草案不再保留計劃生育內容等信號頻發,並且出生人口即將大幅下滑,未來生育政策有望全面轉向,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政策或已不遠,問題是,你生嗎?

我們此前推出了《漸行漸近的人口危機》《拯救中國人口危機刻不容緩》等系列中國人口生育報告,並做了兩次十多萬人的問卷調查,情況不容樂觀,因此,我們建議高度重視並採取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的相關政策措施。

1 五大信號預示全面放開生育臨近

近年來,不少信號透露出生育政策轉向,預示全面放開生育和鼓勵生育日益臨近。

1

)信號一:“計劃生育”一詞在中央重要文件中逐漸消失。從黨的文件看,十九大不再提及過去長期強調的“計劃生育”。2017年10月十九大報告在“實施健康中國戰略”中提出,“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從政府文件看,2016年開始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也不再提及“計劃生育”。2016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完善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配套政策”,2017年提到“適應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加強生育醫療保健服務”,2018年未提及“生育”。

2)信號二:計生機構取消,代之為“衛健委”。2018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決定取消“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組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這是自1981年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組建以來,國務院組成部門中第一次沒有“計劃生育”名稱。並且,衛健委內部機構編制也發生明顯變化,3個計劃生育相關司被撤銷,取而代之的是人口監測與家庭發展司。

3)信號三:民法典分編草案不再保留計劃生育內容。

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人大常委會審議,其中婚姻家庭編的部分不再保留計劃生育的有關內容。按照計劃,民法典分編草案整合完畢後將由全國人大常委會2020年3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

4)信號四:人民日報發文《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2018年8月6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歷數出生率低下對經濟社會的影響,且稱“生娃不只是家庭自己的事,也是國家大事”。

5)信號五:2019年發行“三小豬”生肖郵票。2018年8月6日,2019年(己亥年)生肖郵票公開,其中“五福齊聚”圖中含兩隻大豬和三隻小豬。而在開始實行“全面二孩”的2016年,中國郵政發行的猴年生肖郵票中,其中一張“福壽雙至”郵票圖案為一隻母猴抱著兩隻小猴。

此外,不少地區開始試水鼓勵生育政策。2018年湖北省咸寧市、宜昌市給予二孩生育住院分娩補貼;仙桃市還規定對生育二孩延長產假、護理假、男方護理假,並給予一定住房補貼等;新疆石河子市甚至給予一定奶粉補貼。陝西省統計局官網刊文建議“適時全面放開計劃生育,出臺鼓勵生育措施”。

2 生育政策變遷:從家庭自主到政府計劃,從鼓勵到嚴控再到放鬆

中國生育政策歷經多次變遷。從建國初期限制節育和流產、提倡人多力量大,到1970年代以兩孩為核心的“晚稀少”政策開啟計劃生育時代,再發展到1980年代以獨生子女政策為核心的嚴格計劃生育,到2014年生育政策才逐漸放開。

1978年計劃生育被寫入憲法、1982年被定為國策,但原本預期只執行30年就調整。1978年,“國家提倡和推行計劃生育”被寫入憲法。1980年9月中共中央《關於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呼籲一個家庭只生一個孩子。1982年9月,計劃生育國策被寫入中共十二大報告,並在同年12月落實到憲法。自此,“嚴格一孩”計劃生育國策開始長期推行。

根據《公開信》,當時中央預期只執行三十年計劃生育就調整,原文是:“到三十年以後,目前特別緊張的人口增長問題就可以緩和,也就可以採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一些人口學者在1990年代中期就提出2000年為調整生育政策的最佳時點。但是,因為種種原因,計劃生育政策執行時期被大大延長。

2014年至今計劃生育政策開始鬆綁,從“單獨二孩”發展為“全面二孩”。2013年機構改革將衛生部與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合併為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同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並決定於2014年啟動“單獨二孩”政策。2016年推行“全面二孩”政策,《人口和計劃生育法》修訂為“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

五大信号预示全面放开生育临近,你生吗?

3 生育現狀:出生人口即將大幅下滑,人口危機漸行漸近

1)中國生育率快速降至全球倒數。中國生育率下降速度在國際上前所未有,根據聯合國統計,1950-2015年美國總和生育率從3.3降至1.9,日本從3降至1.4,印度從5.9降至2.4,均遠小於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從6到1.6的降幅。當前中國生育水平位居全球倒數,不僅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2.45),還低於高收入經濟體水平(1.67)。

五大信号预示全面放开生育临近,你生吗?
五大信号预示全面放开生育临近,你生吗?

“全面二孩”政策效應業已消退,2018年出生人口或降至1500萬以下,總和生育率降至1.5以下。第四輪嬰兒潮本應在2010年後出現,但因長期嚴格執行的計劃生育而消失。“單獨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均未能扭轉低迷生育趨勢。2014年“單獨二孩”放開後,出生人口1687萬、僅比2013年增加不到50萬。2016年“全面二孩”放開後,出生人口攀至1786萬、創2000年以來新高,但2017年就降至1723萬。從分孩次生育情況看,2014年以來二孩總和生育率明顯回升,這主要在於75後較強的二孩生育意願集中釋放,但一孩生育率走低和育齡婦女規模逐年下滑,預示出生人口後將大幅下滑。結合部分地方數據看,預計2018年降至1500萬以下,即減少超過13%。

2030年中國出生人口或降至1100多萬,較2017年減少約1/3,少子化問題日益嚴峻。從生育基礎看,中國育齡婦女規模已見頂下滑,20-35歲的主力育齡婦女從1982年的約1.2億增至1997年1.9億的峰值,到2017年降至近1.7億,預計到2030年將降至1.1億;25-30歲生育旺盛期婦女2017年約7200萬,預計到2030年將降至約4100萬,降幅約44%。我們預測,即使維持與2018年一樣的生育水平,2030年出生人口將降至1100多萬、較2017年減少1/3。出生人口快速下滑將帶來嚴重的少子化問題,1964-2017年中國0-14歲人口占比從40.7%降至16.8%。按照當前趨勢,預計2030年、2050年將降至13.3%、11.5%。

五大信号预示全面放开生育临近,你生吗?
五大信号预示全面放开生育临近,你生吗?

2)人口負增長時代即將來臨,最快將出現在2024年。《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假定2020-2030年總和生育率為1.8(按照目前趨勢不可能實現),預測中國人口將在2030年前後見頂,峰值為14.5億人。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17)》預測中國人口峰值在2021-2044年出現,其中有7個方案預測的峰值在2032年及之前。無變動方案和固定生育率方案對未來總和生育率假設均為1.60,比較接近現實,預測的人口峰值分別出現在2023、2026年,峰值分別為14.2億、14.3億人。

根據我們預測,如果當前生育形勢不變,中國人口將於2024年前後見頂。若生育政策調整,使生育率回升,人口見頂時間或延後至2031年。中國即將進入存量人口時代,地區之間、城市之間對人口人才的爭奪或更加激烈。

五大信号预示全面放开生育临近,你生吗?五大信号预示全面放开生育临近,你生吗?

3)人口紅利提前消失,中國面臨未富先老,倒逼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一方面,中國勞動力供給日益減少,人工成本已快速上升。中國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及規模分別在2010年、2013年見頂。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80後、90後、00後人口分別為2.19億、1.88億、1.47億,90後比80後少約3100萬,00後比90後少4100萬。我們預計2050年中國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到將比2017年減少2.4億,降至7.5億,減少24.6%;15-60歲人口將減少31%。而美國、日本、英國、韓國的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分別在2009、1991、2013、2013年見底,當時的人均收入遠高於中國。

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加快,養老負擔日益加重。儘管隨著生育率下行和壽命延長,老齡化是全球普遍現象,但中國由於計劃生育長期實行,人口老齡化速度前所未有。1970-2015年中國人口年齡中位數從19.3歲快速升至37.0歲,預計2050年將達50歲。從國際看,2015年美國、歐洲、日本、印度人口年齡中位數分別為37.6、41.6、46.3、26.7歲,到2050年將分別為42.0、46.6、53.2、37.5歲。

從老齡化過渡到深度老齡化,法國用了126年、英國46年、德國40年、日本25年(1970-1994年);從深度老齡化到超級老齡化,德國用了36年(1972-2008年),日本用了21年(1995-2006年)。中國2001年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過7%、進入老齡化社會,2017年佔比達11.4%,預計中國將用約22年、即於2023年前後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再10年後即2033年前後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2050年達30.0%,老齡化速度前所未有。而且,由於人口基數大,中國老年人口規模也是前所未有。2017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已達1.6億,預計到2050將達3.9億,屆時約每3.3個人中就有1個65歲以上的老人。並且,高齡化問題將日益突出,2017-2050年中國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規模將從不到3000萬增至1.4億,佔比從2.1%升至10.7%。

五大信号预示全面放开生育临近,你生吗?五大信号预示全面放开生育临近,你生吗?

4)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期嚴重失衡,“剩男”問題日趨嚴峻。由於男孩的死亡率高於女孩,聯合國設定出生人口性別比(女性=100)的正常值為103-107。1982年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開始超過107,1990-2010年期間出生人口性別比一度超過120;2015年“剩男”規模已超2000萬,其中超過一半在農村,9成為初中及以下學歷,到2040年“剩男”規模或達約4000萬。

5)人工智能發展可緩解人口危機,但解決人口危機長效之策仍在人口本身。一是老齡化、“剩男”、失獨家庭等人口發展問題是人工智能解決不了的或很難解決的。二是經濟社會存在不少需要情感溝通的工作,這恐怕是人工智能無法替代的。三是即便人工智能能夠完全替代人進行勞動,那麼人還可以做其他更有助於實現全面發展、更有幸福感的事情。根據普華永道2018年報告《人工智能和相關技術對中國就業的淨影響》,人工智能及相關技術在未來20年將取代中國現有約26%的工作崗位,但也能通過提升生產率和實際收入水平創造出大量新工作機會,對中國就業的淨影響為創造約12%的淨增崗位。從人類發展歷史看,每一次科技進步都會節約傳統產業中的勞動力使用,但又催生了新經濟新產業對勞動力的需求。

4 為什麼不生?——時間精力、教育成本和房價

生育率下降是經濟社會發展必然。根據驅動生育率下降主導因素的變化,可將人類歷史劃分為四個階段:一是高死亡率驅動階段,人們需要以高生育率抗衡高死亡率從而保證收益最大化,總和生育率多在6以上。二是死亡率下降驅動階段,人們認識到低生育率也能保證收益最大化,總和生育率從6以上降到3左右。三是功利性生育消退階段,人們的生育行為更接近情感需求,並重視子女質量提升,總和生育率大致從3降到2左右。四是成本約束的低生育率階段,總和生育率降至更替水平2以下,低於意願生育水平。

五大信号预示全面放开生育临近,你生吗?
五大信号预示全面放开生育临近,你生吗?

晚婚晚育、單身丁克、不孕不育等削弱生育基礎。中國結婚率2013年見頂後持續回落,離婚率持續攀升;晚婚晚育現象日益突出,1990-2015年平均初育年齡從24.1歲推遲至26.3歲,平均生育年齡(所有孩次)從24.8歲推遲至28.0歲。1990年主要初育年齡、主要生育年齡均為20-27歲,生育一孩數、生育子女數佔比分別為86.6%、74.9%。而到2015年,主要初育年齡推遲至22-29歲,且生育一孩數佔比降至66.7%;主要生育年齡推遲至23-30歲,且生育子女數佔比降至59.1%。並且,因婚姻市場匹配問題及單身主義等,“剩女”規模快速增加至約600萬,且約6成在城市,學歷越高“剩下”的概率越大。

五大信号预示全面放开生育临近,你生吗?五大信号预示全面放开生育临近,你生吗?

從現實看,教育問題、時間精力成本、房價是限制生育的三大因素。根據我們近日在微信公眾號和今日頭條平臺的2.7萬人調查,教育是影響生育行為的第一大因素,有79.5%的人選擇。教育的問題一方面是費用高,比如公立幼兒園供給嚴重不足,家庭被迫選擇費用較高的私立幼兒園。根據教育部數據,由於公立幼兒園數量大幅縮減,1997-2017年中國公立幼兒園在讀人數比例從95%降至44%。另一方面是費心,比如孩子上學放學時間造成的接送問題、輔導功課問題,部分學校把“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等。第二大因素是時間精力問題,有77.7%的人選擇,包括沒人帶孩子、擔心影響工作等。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1990-2017年中國女性勞動參與率(15歲及以上)從73.2%降至61.5%,下降11.7個百分點,雖在全球仍然處於較高水平,但與男性女勞動參與率的差距從11.6個百分點擴大到14.6個百分點,一定程度上表明職場性別歧視加大,這使得女性越來越不願生育。第三大因素是房價,有73.9%的人選擇。隨著房價快速攀升,居民債務壓力快速上升,2004-2017年房貸收入(居民房貸餘額/可支配收入)比從17%增至44%,帶動居民債務收入比(居民債務餘額/可支配收入)從29%增至80%。此外,還有58.6%的人選擇醫療費用高,42.9%有選擇養老負擔重。

五大信号预示全面放开生育临近,你生吗?

5 全面放開生育並鼓勵生育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隨著人口危機漸行漸近,計劃生育已經走到盡頭。一些人認為,中國不需要這麼多人口,即便未來中國人口大幅減少也是人口大國,並且人口大幅減少或許對中國發展更為有利。實際上,人口數量、人口年齡結構、人口質量三者均非常重要。人口數量使得大市場具有潛在可能,人口質量提升依賴於人口年齡結構。

一般而言,老人的經驗豐富,但其知識更新慢、創新能力較弱。

我們建議,立即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堅決摒棄人口是負擔觀念,更加以人為本,加快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拯救漸行漸近的人口結構性危機。

一方面,立即全面放開生育,讓生育權重新迴歸家庭。“立即”是因為人口形勢緊迫,當前正處於第三波嬰兒潮中後期出生人口的生育窗口期。一旦錯過第三輪嬰兒潮,未來再想提升出生人口,則將事倍功半。“全面放開”是因為原本不想生的人還是不會生,但一些想生三孩的人能生。

根據我們兩次調查,全面放開生育或提升生育水平約20%。根據本次生育意願調查,選擇生0個、1個、2個、3個、4個及以上孩子的人的比例分別為15.5%、26.5%、37.7%、13.9%、6.4%。這意味著,在全面二孩政策下,調查樣本的意願總和生育率僅為1.42;如果全面放開,意願總和生育率將上升19%至1.69。2018年3月我們曾在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新浪微博等平臺發起12.3萬人參與的調查,選擇不生、生1個、2個、3個、4個及以上的比例分別為15.0%、28.1%、33.9%、14.7%、8.3%,這意味著調查樣本在全面二孩政策下的意願總和生育率為1.42,全面放開可使意願總和生育率提高22%至1.73。意願生育水平不等於實際生育水平,實際生育水平小於意願生育水平。

另一方面,加快構建生育支持體系,大力鼓勵生育。根據本次生育調查,發放經濟補貼、增加托幼服務成為民眾最希望享有的鼓勵生育政策,分別有81.5%、72.4%的人選擇。2013年OECD國家家庭福利開支與GDP的比例平均約2.4%。OECD國家0-2歲平均入托率為34.2%,一般0-2歲入托率越高,生育水平越高,中國0-3歲入托率僅為4.1%。此外,保障並延長女性生育假、加強女性就業權益保障、鼓勵男性更多參與育兒、增加個稅抵扣等政策也有半數左右的人選擇。

五大信号预示全面放开生育临近,你生吗?

因此我們建議,一是實行差異化的個稅抵扣及經濟補貼政策,覆蓋從懷孕保健到18歲或學歷教育結束。二是加大托育服務供給,大力提升0-3歲入托率從目前的4%提升至40%,並對隔代照料實行經濟鼓勵。三是進一步完善女性就業權益保障,並對企業實行生育稅收優惠,加快構建生育成本在國家、企業、家庭之間合理有效的分擔機制。四是加強保障非婚生育的平等權利。五是加大教育醫療投入,保持房價長期穩定,降低撫養直接成本。

恆大研究院“人口和生育”系列研究:

五大信号预示全面放开生育临近,你生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