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發現第32篇:巴倫支探險北冰洋—取道北極尋找通往中國航路

地理大發現第32篇:巴倫支探險北冰洋—取道北極尋找通往中國航路


巴倫支探險路線圖

威廉·巴倫支(Willem Barentsz,1550-1597),荷蘭探險家、航海家。巴倫支生活在荷蘭從西班牙統治下爭取獨立的鬥爭時代,當時位於荷蘭北方的阿姆斯特丹地區已經獨立,但是未獲得西班牙承認。在阿姆斯特丹商會的支持下,巴倫支一生致力於開拓通過北冰洋的歐亞東北航道。

地理大發現第32篇:巴倫支探險北冰洋—取道北極尋找通往中國航路


巴倫支畫像

【巴倫支北冰洋探險】

在阿姆斯特丹商會的支持下,巴倫支於1594年6月,率領2艘船開始第一次探險,7月13日,探險隊抵達北緯77度15分,這是當時人類抵達的最北點。在抵達新地島後,探險隊補養告罄,不得不折返。

1595 年 6 月,在議會的贊助下,巴倫支開始第二次探險,這次的任務是找到東北航線。可是因為浮冰和大風的阻攔,他的船隊只到達了喀拉海。

1596年5月10日,巴倫支指揮著三艘船又開始了第三次探險。這次他大膽地設想:通過北極前往東亞。他朝正北航行,一個月後發現了熊島。6月19日,水手們再次看到了陸地(斯匹次卑爾根群島,但巴倫支誤認為是格陵蘭的一部分),沿著其西側航行,直到北緯79度49分的地方,再次創造了人類北進的新紀錄。

在熊島附近,三艘船被浮冰分開,巴倫支在尋找另外兩艘船時,航行到新地島,這次他成功地繞過新地島的最北端,準備前往瓦加奇島。然而不幸的是,巴倫支的船被浮冰撞毀,他和水手們被困在新地島,被迫成為第一批在北極越冬的歐洲人。

地理大發現第32篇:巴倫支探險北冰洋—取道北極尋找通往中國航路


巴倫支和船員們艱難求生

從未經歷過的寒冷和北極熊的襲擊讓這個冬天十分難過。巴倫支和水手們蓋了一間木棚,並掘洞來過冬。陋室中央所生的火抵擋不住北極的嚴寒,穿在身上的衣服在背部都結了冰。他們不得不設法宰殺北極熊和海象來充飢,但他們的食物儲備很快耗盡了。當時的天氣非常寒冷,他們只有把手指頭伸進嘴裡才能保持溫暖,但只要手指一露出來立刻就凍成冰棍。他們還經常受到北極熊的襲擊。探險家們有3個月沒有看到太陽。第二年春天來臨後,他們決定修復兩艘海難時搶下來的救生小船來逃命。

地理大發現第32篇:巴倫支探險北冰洋—取道北極尋找通往中國航路


巴倫支病世

1597年6月,十幾名倖存者通過了一段冰海,在新地島南端遇到了俄羅斯人,幸運地獲救。巴倫支在返回荷蘭的航程中去世。

巴倫支留下了三封信,其中兩封交給了同伴,一封藏在他們越冬住房的煙囪裡。1597 年6 月20 日,37歲的巴倫支死在一塊漂浮的冰塊上。

兩個多世紀之後,1871年,一個挪威航海家來到巴倫支當年越冬的地方,並從煙囪裡找出了那封信。巴倫支不僅對航行進行了詳細的文字記載,還沿途繪製了極為準確的海圖,為後來的探險家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紀念】

地理大發現第32篇:巴倫支探險北冰洋—取道北極尋找通往中國航路


巴倫支海位置圖

為紀念威廉·巴倫支,後人將新地島與斯瓦爾巴群島之間的陸緣海命名為巴倫支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