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喪偶式育兒更可怕的是這種育兒方式

01

知乎上有位媽媽吐槽爸爸的育兒方式成了熱點,事情是這樣的,這個孩子看了兩個多小時的動畫片,然後練了45分鐘的笛子,但是爸爸跳出來說練笛子的時間太長了,不用花這麼多的時間在吹笛子上面,會吹兩三首小曲就行了。這位媽媽就和爸爸辯論了一番,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喪偶式育兒也是有其優點的,現在最怕的就是詐屍式育兒,死又死不透,經常跳出來亂指揮。

所謂喪偶式育兒,百度上解釋說,是指父母一方在孩子教育上缺失,只由一方來教育孩子。

每每報怨的大都是母親,父親好像一直指望不上,要麼是忙於工作或應酬很晚回家,要麼回家就是打遊戲,抱手機,好像不存在這個人一樣。

我有一個朋友,就經常抱怨她老公,坐下就起不來了,給孩子(男孩)洗個澡,都能催他十多遍也不動身,更別說主動給孩子輔導作業了,對孩子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找你媽去。”她說有時生氣起來,還真不如不存在,落得清靜。

就像《紅樓夢》中的李紈,夫君賈珠早逝,留下寡婦李紈和兒子賈蘭,雖然爸爸早早不在了,在孩子的教育上缺失了,但是媽媽李紈心無旁騖、盡心盡力地輔導孩子,從小讓賈蘭誦讀四書五經,把賈蘭教導地知書達禮,又有自制力,元宵節大家都在玩,只有賈蘭仍然專心學習,後來高中了舉人,這是典型的喪偶式育兒中的成功案例。

既然沒有這個人,指望不上,也就斷了尋求外援的心思,自己一心一意地教育孩子。

02

再來看看知乎上這位媽媽口中的死又死不透的詐屍式育兒是何物?

詐屍式育兒具體是指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經常缺位,卻又偶爾在某些看不慣的事情上跳出來指責孩子和媽媽。沒事瞎指揮,瞎評論,說說風涼話,錯的都是別人。這也是百度上的解釋。

比如:“你是怎麼喂孩子的?孩子這麼瘦”,“孩子又生病了,你會不會帶孩子啊”,“孩子的成績又退步了,你是怎麼輔導的?”等等等等。

純粹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啥事幫不上忙,還指責別人,這樣就對媽媽造成了更大的傷害,說不定還會升級為家庭戰爭。

我朋友還講到一件事,與知乎上那位媽媽吐槽的事大同小異。媽媽用手機給孩子檢查口算題,爸爸還詫異的說檢查口算題為什麼用手機?可見這位爸爸應該很少輔導孩子做作業,都不知道用作業幫來掃一掃。

還有更有誇張的事情,竟然不知道自己孩子上幾年級,甚至送孩子上學校都送錯了地方。

近期網上流行的,有陪娃寫作業的媽媽心機梗住院,還有正能量的媽媽,陪娃寫作業順手拿了個教師資格證,不管負面消息還是正面新聞,受傷的絕大多數是媽媽,從這也能看出,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

03

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爸爸都是喪偶式或者詐屍式的,身邊也有朋友是有愛心、有責任心的爸爸,夫妻關係和睦,共同教育孩子,其樂融融。在這種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一定心態平和,性格溫婉。

專家表示,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不僅加重了母親的負擔,而且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是極其不利的。

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在美國,70%以上的罪犯,都來自缺少父教的家庭。父教缺失或導致兩個極端結果:一是孩子變得懦弱,二是孩子變得暴躁、攻擊性強。

父教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所以不管是喪偶式教育,還是詐屍式教育都是不可取的。

都說“父愛如山”,不是說父親要像山一樣坐著一動不動,而要積極參加到家庭教育中,給孩子深沉、寬厚的父愛,與如水的母愛相輔相成。爸爸主動承擔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責任,才能更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

比喪偶式育兒更可怕的是這種育兒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