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血常規,隱藏大奧祕

提起血常規,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哦,感冒了呀,查個血常規,看看是細菌性的還是病毒性的”。其實,一張小小的血常規報告單不僅能夠向我們展示白細胞計數的高低及各類白細胞的比例、是否貧血、血小板多少,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還能深挖其中潛藏的問題。

一張完整的血常規報告單,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數字報告,通過上、下箭頭的提示,很容易看出哪部分不正常。比如大家慣性認為的白細胞數高了,中性分葉粒細胞比例也明顯增高,那就是細菌感染,該用消炎藥了;反之如果白細胞數未見明顯增減,淋巴細胞比例增高,則認為是病毒性的。一般來說可以這麼理解,但還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張完整的血常規報告單的第二部分,就是散點圖和直方圖,這是一直被大家忽略的部分,但恰恰又是最重要的部分,數字報告顯示的是血細胞量的多少,而散點圖和直方圖則提示細胞形態的正常否。如果數字報告上有很多上上下下的箭頭,而散點圖是正常的話,那這份血常規的細胞形態是沒什麼問題的;反之,如果數字報告全部在正常範圍,而散點圖有異常的話,則一定要塗片鏡檢,因為很可能細胞形態有異常。下面就來帶大家看一個病例:

小小血常規,隱藏大奧秘

對於這份報告單,數字報告部分有異常的已經向大家展示出來:病人輕度貧血、血小板輕度減低,淋巴細胞比例有所增高。但結合病人病史--腦內出血,又能解釋的通,既然出血紅細胞肯定有消耗,機體啟動凝血機制對血小板也有一定的消耗。那麼現在還有一個淋巴細胞比例增高的問題,除此之外,大家還發現異常了麼?

對,散點圖,散點圖,散點圖,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在審核血常規報告單時,一定要把散點圖時刻放於心中。

小小血常規,隱藏大奧秘

病人散點圖(左)正常散點圖(右)

和正常人血常規散點圖相比,病人的紫紅色的淋巴細胞和綠色的單核細胞散點圖串在了一起,這就是異常。一般來說,散點圖上的四群細胞(嗜鹼粒細胞有專門的通道)顏色分明,區域清晰,既不會串色,也不會串門兒。既然發現了異常,首要任務就是推片鏡檢。

小小血常規,隱藏大奧秘

在鏡下,發現了一群形態怪異的淋巴細胞,不僅單個散在,還有呈簇分佈的,這類細胞胞漿量少,胞核似大腦樣分瓣兒,染色質粗糙,可見核仁(此類細胞佔有核細胞的35%)。當看到這類細胞時,我們的第一感覺就是病人肯定不止腦出血那麼簡單,這個形態怎麼那麼像淋巴瘤呢?!趕快和臨床大夫電話溝通,建議血液科會診。之後,病人轉至血液科做進一步檢查,考慮到年齡問題,抽取了外周血進行流式細胞學檢查。

小小血常規,隱藏大奧秘

結果出來以後,不出我們意料--B細胞淋巴瘤侵犯外周血。接下來就是臨床的對症治療,病例部分到此結束。但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病例,通過一個小小血常規結果,我們發現了異常,並向臨床做出了警示,提示這個病人有可能不止一種病症(當然有時候惡性淋巴瘤侵犯腦實質也可引起腦出血),既診斷清楚了病症,又規避了醫患糾紛的風險。

由此,我心生感慨,做打油詩一首:

檢驗人員有慧眼

發現圖形有疑點

推片查找其根源

怪異淋巴鏡下現

對於我們檢驗人,打交道最多的就是病人的標本,病人的病情怎麼樣,查體如何,有無其他病症,我們一概不知。之前有人笑話檢驗人員就是熟練操作工,上機、下機、發報告三部曲的機械操作,所以有醫技部門是臨床的附屬物是說。但是,現在對於我們科室來說,主任重視形態學的發展,同事們對形態學熱情高漲,而且我們的主管院長謝院長每次查房都會關注細胞室,並向我們提一些發展建議,使得我們幹勁十足。現在,我們每天的血常規鏡檢率高達15%,從散點圖上發現的問題不在少數,為病人的精準診斷貢獻了力量,也得到了臨床醫生的一致好評。在科室主任的帶領下,我們檢驗者不再是臨床的附屬,而是臨床的合作伙伴和溝通橋樑。在2019年,我們會啟動河南省體液細胞學檢驗論壇,繼續開展具有特色的體液細胞學檢測,引進更多的細胞學檢測項目,滿足各臨床專業需求,爭取成為開封市重點專科。

文字 | 檢驗科 劉妍 李相磊

圖片 | 檢驗科 劉妍 李相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