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一位尼姑还俗后再嫁,丈夫比她大22岁,生一儿子家喻户晓!

晚清一位尼姑还俗后再嫁,丈夫比她大22岁,生一儿子家喻户晓!文|鸭蛋超人在封建社会,女人没有经济能力,不能像男人一样管理社会事务,只能在家中操持家务,靠男人来养活一家人,所以女性并没有人权和自由,只能听从父母和丈夫子女的分配。尤其是出嫁以后的女人,丈夫的家也就成为了她的归宿,不管她嫁的那个男人是个什么样的人,都将成为她的一片天。当丈夫因为什么原因死去了,对于女人来说就相当于她的天塌了,天塌了以后女人的出路只有三条,要么殉葬,要么守寡,要么出家。无论如何,当时那个社会对女性的苛刻从不会因为她的身份地位或者其他任何原因而放松。那么,晚清一位尼姑还俗后再嫁,丈夫比她大22岁,生一儿子家喻户晓!

晚清一位尼姑还俗后再嫁,丈夫比她大22岁,生一儿子家喻户晓!

明朝的女性尤其如此,为丈夫殉葬和守节成为了社会附加给她们的荣耀,一旦出现再婚或者与其他男人有染的事情,她们必然会遭到所有人的唾弃和惩罚,包括她们的父母。甚至有的父母在女婿死后,逼迫自己的亲生女儿为已死之人殉情。这种情况一直到清朝末期才有所缓解,世人对女子二婚,追求自己的幸福这种事情,已经不再将其视为禁忌,一般的父母甚至还会鼓励自己的女儿再嫁。

晚清一位尼姑还俗后再嫁,丈夫比她大22岁,生一儿子家喻户晓!

王采玉就是这样的一位女性。她出生于1860年,处于清朝末期。在她成年之前,她的家境还是很不错的,只是在她的父亲去世之后,家境就日间没落。到她十九岁的时候,她就不得不为了补贴家用去给别人做女工了。后来经别人介绍,她嫁给了一个竺姓男子。虽然男人的脾气不好,但是日子还算过得去。婚后的第二年她生下了一个儿子,本以为日子要变好了,谁知儿子竟然去世了。不久,她的丈夫也因病去世。接连的不幸,使她成为了别人眼中的丧门星。

晚清一位尼姑还俗后再嫁,丈夫比她大22岁,生一儿子家喻户晓!

回到娘家之后,丧夫和痛失爱子的打击加上别人的冷言冷语,让她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于是,在得到母亲的允许之后,她进入了一座尼姑庵带发修行。本以为就要这样度过一生,命运的转机却出现了。她的表哥把她介绍给了自己的掌柜,一个卖盐的商人。这个商人有过两任妻子,但是都红颜薄命。后来,在母亲的主持下,她还俗之后,与这个卖盐的老板成婚了。虽然这个男人比她大了二十二岁,但是很疼爱她。与第一任丈夫对她非打即骂相比,这个丈夫让她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被爱的感觉。结婚后的次年,她就为丈夫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蒋幼元。这个男孩也就是后来黄埔军校的校长,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委员长,他的名字家喻户晓。

晚清一位尼姑还俗后再嫁,丈夫比她大22岁,生一儿子家喻户晓!

虽然王采玉并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将会有如此大的成就,也预料不到再婚后的生活将会怎样,仅从她敢于突破世俗,在毅然出家之后又选择再嫁,追寻自己的幸福,就可以看出她与寻常女子的不同。无论在哪个时代,自己的幸福都只能靠自己把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