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里的京东2018

距离刘强东美国出事已经四个月了,这三个月里,除了在美决定不起诉后一份道歉信,刘强东没有在任何公众视野出现,包括最近的京东商城年会,本来每年他都参加。在此之前,刘强东和京东是互联网界的网红,也是自媒体写作最大的IP。如今,谁说京东和刘强东好都需要勇气。

出身草根的刘强东是互联网行业的异类,无论事前事后几乎都是一个人在独舞。2018年,对刘强东是个转折点,他第一次参加了乌镇互联网大会,会后和众多互联网组了一个所谓的东兴饭局。联盟不联盟另说,这个饭局说明一件事,他得到了主流互联网阶层的认可。毕竟很多人不认为京东是互联网企业,说它是个披着互联网外衣的零售商,刘本人也被冠以“”傻大黑粗”的名号。

我眼里的京东2018

众所周知,京东最大的竞争对手是阿里巴巴,虽然马云说不认识刘强东,虽然阿里巴巴市值是当时京东的七倍。2018年,是两家企业竞争最激烈的一年,2017年双十一,阿里销售额1682亿,京东1271亿,基于蓄水池销售,天猫双十一几乎被榨干,今年阿里旗下业务同时上线,这是京东最关键的一年,你可以说它碰瓷马云,但就是这种”碰瓷”将京东碰到了可以和阿里硬碰硬的机会。然而就在双十一前两个月,刘出事了,京东双十一失去了最大的宣传阵地,2018双十一变成了阿里的独舞,出事第二天马云发布了退休声明。

我眼里的京东2018

京东对于新零售的理解很早。2018年是新零售激战的一年,短短数月,中国前十的传统零售商几乎都被阿里腾讯纳入麾下。但实际上京东在2015年就入股了永辉超市。3c是京东起家业务也是核心业务,线上毫无疑问的老大,占据6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在线下苏宁国美才是大哥,2014年,京东上市拿到了钱,本有机会在苏宁股价最低时战略入股,假如成功,线上线下打通,京东的竞争力更强,但随后阿里巴巴入股苏宁,这个希望破灭。

我眼里的京东2018

京东是保守的。外界盛传京东烧钱数百亿自建仓储物流,堪称烧钱狂魔,但从京东的财务数据来看,他的现金流一直是正的。换句话说,他在烧钱换规模换未来,赚1块投两块钱建仓库买车买地,明面上亏一块,实际上投的这两块钱也是资产,这和美团滴滴补贴燃烧有本质区别,烧钱烧出来的是资产,而补贴是打水漂,一去不复返。刘强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不敢两线烧钱,因此错过了很多,比如云计算,比如支付金融。京东的线下店计划公布很早,却在开第一家后迟迟不开加速器,反观阿里盒马开了几十家,但就是这一家是盈利的,或许重资产的京东更明白其中的厉害。

我眼里的京东2018

说京东事件和中美贸易战没有关系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刘强东出事后来自华尔街所谓匿名人士和美国媒体一轮又一轮,此起彼伏的报道像一把刀将京东的市值割掉一节又一节。从事件背景和发展来看,偶然事件被利用的几率比较大。另外,京东是有进军美国市场的计划的,别不相信,京东的仓储物流系统和服务不比亚马逊差甚至要先进一些(亚马逊当日达和次日达就是学的京东),京东能在中国市场活下来盈利绝对了不起,举个例子,京东会员才199人民币( 去年是99元),亚马逊会员99美金,服务没差多少。阿里巴巴电商模式在美国走不通,分分钟被告死。

我眼里的京东2018

阿里巴巴的口号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京东说的最多的是以用户为中心。这是两家竞争公司本质的区别,一家以商家为中心,一家以客户为中心。对于京东来说,竞争对手是其次,用户的体验才是第一位的。而阻碍用户走向京东的目前只剩下两个,价格和品类。京东的物流效率和商品质量无需多说,但每单八元的配送费确实吓退了大多数消费者,另外电商最大的品类之一也是天猫核心的服饰业务久攻不下也拖累了京东。对于商品价格而言,也许独立分拆物流,开通c端社会化物流,让物流反哺电商业务是更好的选择。对于后者品类,天猫的二选一垄断几乎是个死结,电商法直到今年一月一日才迟迟到来,为时已晚!和京东对标的亚马逊在美国能成功,说明京东模式没问题,只是京东生在了法制不够健全的中国,路难走的多。

我眼里的京东2018

说刘强东退居二线是夸张的,京东的股权结构和文化没有刘强东董事会都开不了,但退居幕后是肯定的,经此一役,按中国人对于污点名人的态度,聚光灯和鲜花恐怕都将与这位曾经衣锦还乡的励志青年无缘,但这对京东来说未必是坏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