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式野味探寻,《野生厨房》找到了“美食+”模式新路径

行进式野味探寻,《野生厨房》找到了“美食+”模式新路径

1月12日,由芒果TV与原子娱乐联合出品,俞杭英担任总制片人的户外美食探寻真人秀《野生厨房》在吉林延边迎来了收官。

行进式野味探寻,《野生厨房》找到了“美食+”模式新路径

整季下来,“野生家族”在人物配置上经过了一定调整,汪涵一直担任主心骨,李诞在第7期退出,欧弟加盟,与林彦俊组成“欧润橘”组合,姜妍在第5期固定,担任家族美厨娘角色,在职能分工上日趋明确。

在逻辑架构上,采用“自驾游+野炊”的表现形式,成员们会在当地向导带领下寻找最应季的新鲜食材,就地制作美味。节目共历时91天,行驶近17000公里,与13位野生向导探索了27个食材获取地,发现了60余种野生食材。

行进式野味探寻,《野生厨房》找到了“美食+”模式新路径

在剪辑视效上,节目组找来电影级摄影团队捕捉风貌全景,放大美食镜头,强调了高饱和度的色彩运用。

行进式野味探寻,《野生厨房》找到了“美食+”模式新路径

应该说,“野”是一种行进状态与内心松弛度的表达,“生”则是一种对食材原生态与烹调感的强调。节目开播两期时冷眼君曾进行了前期测评,认为野味稍显不够。后面随着行径路线的逐渐深入、内容编排的局部调整与成员默契的逐渐培养,野味加强了很多,从人到环境,节目越来越“野”,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美食+”模式新路径。

行进式野味探寻,《野生厨房》找到了“美食+”模式新路径

不安于厨房,“野”让美食的内涵得以拓展

有关美食类节目创作,创意模式已经从生活服务的厨艺展示、教学等,升级到了多元题材叠加的“美食+”模式。比如“美食+访谈”的《拜托了冰箱》、“美食+游戏”的《饭局的诱惑》、“美食+经营”的《中餐厅》、《奇妙的食光》、《完美的餐厅》,“美食+农村体验”的《向往的生活》等。

应该说,多元类型叠加一直都是美食类节目的创新手段,但如何挖掘出新鲜感和特别感,透过节目传递出更具文化价值和精神思考的深意,是所有美食节目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季下来,冷眼君能真切感受到《野生厨房》背后对美食类节目的多维度探索和制作组的诚意。节目从三个层面,丰富了“野”的定义。

首先是时间之野,依时令而食,尝鲜是行进目标。

什么时间最适宜去哪,最能品尝到当地新鲜的食材就驱车前往。在稻米丰收的时节,就去重庆打万颗谷制作孔饭;在大马哈鱼洄游的9月,就驱车到东北与赫哲族人一起捕鱼;在纳西制作纳西族特色的煸牛宴大餐;在延边和龙冰上垂钓细鳞鲑,搭配辣白菜熬成一锅鲜香的辣鱼汤。

行进式野味探寻,《野生厨房》找到了“美食+”模式新路径

行进式野味探寻,《野生厨房》找到了“美食+”模式新路径

其次是空间之野,类似公路片的行进式,打破棚内厨房的固定束缚。12期厨房是12个不同的空间场景,嘉宾们开着一辆越野车组团上路,落脚食材原产地,通过对当地原生食材的获取,随走随做。

比如在雁窝岛,在礁石散布的沙滩上生火,用海沙下锅料理和乐蟹。再比如在西双版纳,用芭蕉杆搭灶,芭蕉扇火,削竹子为碗筷,用五桠果做勺。不仅从雨林里找来厥菜、酸苔、酸叶等野生食材,还曼康河里堵河改流现抓红尾鱼及时烹饪。

行进式野味探寻,《野生厨房》找到了“美食+”模式新路径

行进式野味探寻,《野生厨房》找到了“美食+”模式新路径

最后是人物之野,每期不同“搭车人”的设定让人物关系生发出不同的故事线看点,而出演嘉宾也因在自然的野生环境里放开了自我。

变化最明显的是汪涵,固有印象里汪涵是一个严谨周到的主持人形象,会说20多种方言,能够快速与当地人打交道,适应陌生环境,这对于一档野外美食探寻节目来说,是有利的人物配置。但他在节目里还解锁了新技能,兴致来了就说一段说唱,句句有韵脚,能够看出他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是真实且放松的。

行进式野味探寻,《野生厨房》找到了“美食+”模式新路径

而这样的氛围也感染着其他的出演嘉宾,明星们也能在野外领略好山好水的美景,尽情放声大笑。嘉宾的状态是“野”的,是毫无防备的,可以尽情释放天性。

行进式野味探寻,《野生厨房》找到了“美食+”模式新路径

应该说,行进式让《野生厨房》的时空场景不停变换,让所有人走出舒适圈彻底回归自然,“野”丰富了时间、空间、人物的不同表达,拓展了美食的深层内涵。

行进式野味探寻,《野生厨房》找到了“美食+”模式新路径

探寻野味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作为一档户外美食探寻类真人秀,探寻野味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冷眼君认为,《野生厨房》要做的就是以地域为中心,在兼具美食分享的同时,展现社会历史和人文关怀,用淳朴的风土人情打动人心。

梳理一整季的节目内容,不仅能看到12次野外就餐,还有途中偶遇的无数素人故事与文化探寻。

比如在纳西族村民的介绍下,“野生家族”学习了“野生厨房”的纳西语发音和象形文字写法,了解了当地“女人当家劳作,男人学习琴棋书画”的反差习俗。

行进式野味探寻,《野生厨房》找到了“美食+”模式新路径

行进式野味探寻,《野生厨房》找到了“美食+”模式新路径

再比如会与用古法捕鱼的村民聊聊生活,与村口坐着的老奶奶谈谈对人生的感悟。

行进式野味探寻,《野生厨房》找到了“美食+”模式新路径

应该说,节目不只专注野生美食还瞄准了乡土文化,而是透过美食,对各地文化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当然节目也有一些细节部分有待调整,希望第二季可以更完善。

1、如果将各地新鲜食材的品尝时令作为路线规划,那么最好在开篇设计出一条时间轴线,让观众对全季的行进路线有一个总体概念。

2、每期飞行嘉宾最好能与当地构成直接或间接的人物关系,其实节目组已经有这个意识,比如造访热带雨林,邀请城市中的“森林人”信作为嘉宾,第二季这种人物编排可以更明确一些。或者出演嘉宾自带一种家乡食物,与当地食材进行创意料理,比如陈乔恩再带贡丸,与当地的松茸进行搭配料理。

3、野外探寻有很多意料之外的事件,自然条件的多变常常会打乱节目组的前期策划,如果因天气等原因发生了与策划不同的状况,不妨在节目里直接呈现,展现出这种因突发意外而改变的内容编排,会让真人秀的失控感、临场感、真实感更生动。

冷眼君认为,《野生厨房》在行程调度上有操作的难度,还有自然气候等多变因素,制作组对观众是有诚意的。节目将星素结合、饮食文化、公路旅行、户外探险等多重元素融合,最抓人的字眼在于对“野”的诠释,可以说,节目借助寻迹时令食材,将原本陌生的风土文本带入了普通生活,探寻了“美食+”的新路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