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嘲諷朱可夫指揮水平爛,朱可夫:可是我們贏了德國輸了

二戰不僅是國家與民族之間的較量,更是名將的舞臺。二戰中一些將領,因為自身特點被冠以特殊的稱謂。比如德軍名將古德里安與隆美爾,就是“戰術上的巨人,戰略上的矮子”的代表;有些則正好相反,比如蘇聯軍神朱可夫元帥。

德國人嘲諷朱可夫指揮水平爛,朱可夫:可是我們贏了德國輸了

蘇聯在二戰中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人多,士兵打起仗來勇敢。朱可夫又擅長指揮大規模戰役,二者可謂是一對絕配。二戰初期,蘇軍因為一些政治因素,損失了一大批優秀將領。在軍官團體整體素質偏低的情況下,朱可夫立刻脫穎而出,從基輔戰役後,他不僅得到了斯大林的重用,而且漸漸成為了當時蘇軍勝利的象徵。

正因如此,朱可夫也經常被人詬病“拿士兵的生命為勝利鋪路”。很多人都認為朱可夫指揮作戰太過依賴“人海戰術”,說白了就是擅長打順風仗,以戰術取勝的代表作偏少。

其實,這種質疑並非僅存在於歷史愛好者之間,就連蘇聯的老對手德國,也有一批專家對朱可夫曾冷嘲熱諷。1945年初,蘇軍已經不可阻擋地一路向德國推進,先後解放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將二戰中的失地盡數取回,還賺了大片土地。在另一邊,盟軍也突破“西牆”,兵鋒直指柏林。

德國人嘲諷朱可夫指揮水平爛,朱可夫:可是我們贏了德國輸了

就在這個時候,雙方就進攻柏林產生了不同的態度。斯大林爭強好勝,攻佔柏林這種具有歷史意義的榮耀,自然不能拱手讓給盟軍;艾森豪威爾比較實際,他認為戰爭勝局已定,為了一點虛名多犧牲若干士兵是不值得的。為此,艾森豪威爾強行命令愛面子的巴頓和蒙哥馬利不要跟蘇軍搶,讓蘇聯人自己去蹚這趟渾水。

此時希特勒仍心有不甘,他還在充滿幻想與浪漫主義地策劃如何防禦甚至是反擊,並反覆跟部下講,18世紀俄國人也曾兵臨柏林城下,但偉大的腓特烈二世帶領德意志捍衛了尊嚴。希特勒卻沒有看清,朱可夫到底帶了怎樣一支可怕的軍事力量來進攻柏林。

德國人嘲諷朱可夫指揮水平爛,朱可夫:可是我們贏了德國輸了

1945年4月,朱可夫率領蘇軍3個整編方面軍共計250萬人逼近柏林,並攜帶坦克超過6000輛、飛機約7500架和各類火炮超過4萬門。朱可夫想要拿下柏林有很多種選擇,他偏偏挑了德軍可以倚仗的最後的、也是最硬的一道防線塞洛高地作為突破口。

4月16日凌晨,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發起進攻。蘇軍用閃光彈將戰場照得亮如白晝,同時,蘇軍在德軍陣地上投下了700萬枚炮彈。然而經驗老道的德軍指揮官海茵裡希將軍提前將士兵從前沿撤下,基本上沒有遭受損失。隨後,德軍在縱深25公里的區域裡層層設防,爭取讓蘇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傷亡。

德國人嘲諷朱可夫指揮水平爛,朱可夫:可是我們贏了德國輸了

這招非常管用,即便朱可夫率領的100萬部隊比德軍總人數還多,但他的部隊卻寸步難行,整整一天才勉強推進8公里。朱可夫一怒之下投入1337輛坦克保持進攻,無奈收效甚微。反倒是科涅夫指揮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率先突破德軍陣地。4月19日,德軍防線被全面擊潰,蘇軍基本拿下塞洛高地。4月20日,蘇軍抵達貝爾瑙,在這裡,蘇軍重炮便可以直接向柏林市區轟炸了。

塞洛高地戰役,蘇軍氣勢如虹,戰略意義重大,然而朱可夫卻遭到了德國人嘲諷。德國人說,本來斯大林命令朱可夫於1945年4月16日當天就要攻下塞洛高地,然後朱可夫卻用了3天,白白犧牲了10萬士兵,他還不得不為此向莫斯科作出檢討。若非人數優勢,蘇軍士兵作戰勇敢,恐怕不能如期攻入柏林帶來的政治損失,對朱可夫來說將是毀滅性的。

德國人嘲諷朱可夫指揮水平爛,朱可夫:可是我們贏了德國輸了

面對這樣質疑,朱可夫對此回應道:這場戰役是蘇軍的偉大勝利。他還強調,戰爭的結果是蘇聯贏了,德國輸了。事實確實如此,戰爭打得好與壞是看結果與影響。這場戰役徹底粉碎了希特勒負隅頑抗的最後幻想,沉重打擊了德軍抵抗的決心,極大地推進了歷史進程。正如朱可夫所說,二戰中蘇軍許多戰役都付出巨大犧牲,但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些犧牲都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