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可夫的一生真的沒有敗仗嗎?

朱可夫的一生真的沒有敗仗嗎?

許多人認為朱可夫指揮的戰役傷亡過大,並且往往是在數量上佔有絕對的優勢,因此他不能被稱為“名將

”。那我只能說你並不瞭解那段歷史。

首先你必須承認大清洗對蘇軍的破壞是毀滅性的,大家在大清洗時往往只關注高層的將領,確往往忽視那

些中下層的軍官,而構成軍隊戰鬥力的往往是那些中下層軍官,因為中下層軍官直接負責軍隊的日常訓練

。大批的中下層軍官被清洗,直接導致蘇軍的日常戰備訓練嚴重不足,士兵的素質嚴重下降,而大部分被

提拔上來的士兵往往不具有作為一個軍官的應有素質,打起仗來只知道死硬的往前衝。

二戰時期,各國將帥之才輩出,人們也對他們褒貶不一。有人會說隆美爾、古德里安是“戰術上的大師,戰略上的矮人”,也有人說蒙哥馬利並不是一流的軍事家,尤其是“市場花園”行動讓他醜態百出。無論現在的評價如何,殘酷的二戰正因為這些軍事家而披上了一點傳奇色彩。而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改變了蘇德這兩個國家的命運,也給後人看到了一次精彩的軍事戰略指揮。


對於斯大林格勒戰役,很多人只記得保盧斯的倒黴形象,卻沒有注意到德軍的防禦大師——莫德爾的巨大成就。1941年10月,在莫斯科戰役中慘敗的德軍開始全面撤退,自此德軍進入了戰略防禦階段。而蘇軍在抵擋住德軍犀利攻勢後也緩了口氣,並補充了大規模兵力,開始準備反攻。雖然蘇聯紅軍氣勢如虹,卻在一個叫“勒熱夫”的城市上栽了跟頭。

勒熱夫是一座距離莫斯科不到200公里的城市,德國國防軍第9集團軍就駐紮在勒熱夫一塊長約150公里、寬約100公里的突出部,由於地形的特殊,希特勒格外重視這邊的防守,希望能夠守住這裡,那德軍就可以對莫斯科形成威懾。但是,負責防禦的莫德爾卻認為此處難以防守,多次向希特勒提議撤退,都未成功。

要知道,勒熱夫突出部不只是德國人看重,在蘇聯人眼中也不希望德軍在此地駐紮重兵。莫德爾在勒熱夫堅守的近一年時間裡,德軍時刻都要面對幾十萬甚至百萬的蘇聯軍隊。1942年9月,斯大林針對勒熱夫制定了“火星行動”計劃,想要一舉粉碎駐紮在勒熱夫的德軍,他任命朱可夫擔任總指揮。朱可夫也明白勒熱夫突出部的戰略意義,若德軍長期佔據此處,那蘇軍不得不花費大量的精力耗在這裡,這樣烏克蘭方面的蘇軍就會陷入孤獨奮戰的境地,南線的德軍輕易就能反撲回來。

11月底時,“火星行動”開始了。蘇軍先用照明彈將戰場照亮,然後就是裝甲部隊在前面開路,潮水般的步兵緊跟著坦克對德軍陣地發起猛攻。而莫德爾非常熟悉蘇軍的這套作戰方案,他讓德軍士兵們冷靜下來,不要輕舉妄動,只需固守環形築壘陣地。

朱可夫的一生真的沒有敗仗嗎?

但德軍還是被各個方位的蘇軍打得顧此失彼,還被蘇聯第20集團軍突破了瓦祖扎河防線,並在河東岸建立橋頭堡,試圖對德軍發動更大規模的攻擊。同時,朱可夫開始嘗試切斷德軍補給線以及前線與指揮部的聯繫。

如此危急時刻,莫德爾依然在冷靜指揮。他將作戰部隊繼續派往前線,穩固好每一道防線,讓士兵們一定要堅守住防禦工事,達到消耗蘇軍彈藥和體力的目的。就這樣,前線的德軍一直堅持到了中央集團軍的援兵趕到,德軍開始了大反攻。朱可夫不甘心失去之前打開的德軍防線漏洞,便命令第22、第41集團軍對貝里以南的防線發起猛烈攻勢。防線雖然如願打開了,但進攻的蘇軍立刻遭到德軍摩托化部隊和裝甲師的猛烈反擊。

原本還在包圍德軍的蘇軍卻被德第9集團軍堵住防線的豁口後反包圍了起來,蘇軍軍中一片大亂。此時的蘇軍並未放棄戰場,而是乾脆與源源不斷的德軍開始了慘烈的肉搏戰。最後蘇軍傷亡32.5萬人,而德軍傷亡才不到4萬。蘇聯的戰前目標並未實現,而德軍的陣地依然堅固,這場慘敗也成了朱可夫一生中的一個汙點。雖然慘敗成這樣,也沒影響到朱可夫在蘇軍的地位,畢竟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沒有他根本實現不了。

這場二戰中經典的防禦戰對德軍意義重大,直接影響到了後來蘇軍的反攻計劃。莫德爾在此戰中所表現出來的卓越智慧才華,讓德軍至今驕傲不已

揮失誤等,在蘇聯時代是不允許宣揚失敗的。最近出版的才全面,可以稱的上是難的的軍事著作。不像一

些德軍將領為了突出自己的偉大,隨意修改歷史,把責任推給希特勒,在庫爾斯克明明是力主進攻,到回

憶錄裡變成自己主張防守,自己只是奉命行使。第聶伯河大撤退明明是一場潰敗,結果變成成功的轉進,

轉進的結果就是蘇軍在第聶伯河西岸建立了數個橋頭堡。

軍人生來為勝而戰!不是為了榮譽!

朱可夫的一生真的沒有敗仗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