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底,一切還不是為了錢(二):數據的洩露與買賣

紅樓夢裡曾有句話:你們東府裡除了那兩個石頭獅子乾淨,只怕連貓兒狗兒都不乾淨。

前面有說過,線下助貸市場發展到現有規模,電銷中介的推波助瀾不可或缺。無論是銀行、消金、小貸機構,還是零用貸、借條、空放等形式的小打小鬧,中介都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客戶來源。

線下中介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於其獨有的意向客戶渠道,誰擁有了穩定有效的客戶名單來源,誰就能發家致富。

而至於是否合法合規,形象點說:穿著白襯衣沙裡淘金,怎麼可能不粘上點灰塵。問是否考慮後果,通常的答覆是:忙著賺錢呢,別鬧。

那麼,所謂的數據——電銷名單,是怎麼洩露,流入到市場的呢?

1、獨特行業個體信息的彙總

針對不同資質的客戶群體,只要有貸款需求,線下助貸市場裡都能找到相對應的金融產品促成放款。當前一些特有的行業,往往蒐集彙總有相關的客戶信息,這些數據一旦發生洩露或者被有意出售,推銷電話就會找上門,而且往往不止一個。


說到底,一切還不是為了錢(二):數據的洩露與買賣

比如物業有小區住戶的信息數據,這是極端優質的潛在房抵客戶;4S店、修車廠有優質的車主信息,這是優質的車抵客戶;小貸機構、銀行內部洩露出來的信審被拒客戶信息,這是擁有強烈貸款意向的精準信貸客戶......

所以,網上很多人反饋在某處預留了電話號碼,緊接著相關的推銷電話就接連不斷,而這,早成為了線下助貸市場爛大街的套路。

2、黑客的技術竊取

現如今非法數據的交易,使得短時間內賺錢太快、太容易了,黑客也早已盯上這塊市場。畢竟只要手上擁有一批市場各行業準意向客戶,找到買家談好價格後,數據一轉手就是成千上萬的收入,而這往往不過是他發封郵件或電腦上簡短操作幾下的事情。

可怕的是,這種資源可以重複多賣,而後續被轉手販賣了多少次,基本就以各位中招者接到的推銷騷擾電話數量為準了。

今年9月份,某酒店集團的1.23億條數據在網上被標價出售,涉及資料包括姓名、手機號、身份證號等重要數據信息,標價8個比特幣,約合人民幣35萬。雖然事後案件告破,數據並未出售,犯罪嫌疑人被緝拿歸案,但也讓很多人第一次接觸到了

“暗網”這個詞。

說到底,一切還不是為了錢(二):數據的洩露與買賣

該案例只是冰山一角,事實上,擁有大量用戶數據的公司每天都在遭受網絡攻擊,而幕後被得手後交易成功的有多少,不得而知。

3、互金平臺的數據洩露

這部分主要是指互聯網金融平臺公司的數據洩露,由於從事本行業的工作人員深諳此道,操作以來更是得心應手。

此類數據被批量洩露與販賣,如若只是非法販賣業內重複營銷,危害可能還只是準客戶多接幾個騷擾諮詢電話,而一旦被轉手販賣到詐騙集團手中,可能就涉及到實實在在的金錢損失了。

據線下溝通了解,前期由於平臺對數據缺乏一定的安全認識,內部防範不當,部分一線運營人員掌握有一定的貸款用戶數據。且就目前來看,幾乎所有的互金平臺都有數據非法流出,走訪線下時,中介老闆也會直言不諱的詢問是否有內部資源,可否合作。甚至,其中也不乏頭部平臺的運營、商務人員,姓甚名誰,出售了多少數據,什麼價位,效果咋樣,逐一告知。

說到底,一切還不是為了錢(二):數據的洩露與買賣

如果說公司監管不嚴導致數據非法流出,情況尚為輕微的話,那麼在互金平臺內部已有相關數據安防措施的情況下,仍有研發人員參與這一非法鏈條,則屬監守自盜,防不勝防。時常有人在群裡公開叫賣的後臺實時數據,平臺導出的近期內申請貸款的客戶名單等,都離不開內部研發人員的技術支持,其大部分就是個人非法獲取與售賣行為。

情況最為嚴重的是,公司高層參與數據售賣。

據一本財經報道,一年前,好貸網的用戶數據外洩,並流入電信詐騙分子手中。“疑似因為好貸網的一位副總裁,將數據賣了出去。他以為對方是電話營銷公司,沒想到是詐騙公司。”知情人士透露,此後,這位副總裁被警方帶走。好貸網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事件尚在調查中,並未判決。

綜上所述,各行各業,亦無論是一線員工或是公司高層,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參與此非法交易鏈條。對他們而言,無關乎道德約束,金錢早已矇蔽了雙眼,利益早已湮沒了良知。

倘若現在你面前有獲取批量名單的機會,後續動動手指發一封郵件售賣出去,可能就是成千上萬的收入,而且還能多次重複出售,有如此機遇,你又如何抉擇?

說到底,這一切同樣不還是為了錢!

本文由“融易說”發佈,2018年10月26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