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阿道夫·希特勒不搞侵略,他會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嗎?

我是來幫別人提問的




對於希特勒是要一分為二來看待的,1939年就是一個重大的分水嶺。之前的他是一個建設者,之後的他就是一個超級戰犯。他和許多歷史名人一樣,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希特勒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德國復興主義者,對德國的熱愛也是許多人不能比的,幾乎到了變態的地步,這一點我們從他在一戰中的那些經歷就可以看出來。自從希特勒上臺以後,他對在一戰結束後嚴厲打壓德國的英法等國採取了逐步蠶食的手法,廢除了強加在他們頭上的所有不合理條約。

希特勒領導的納粹黨從一個不起眼的小黨開始,迅速躥升為德國第一大黨,並且還成為了執政黨。從這方面我們不難看出,希特勒是一個強有力的獨裁者,他有一個國家領袖應該具備的魅力和能力。


希特勒最大的創造大概就是現在全球非常流行的高速公路,他執政以後,迅速改變了德國以前的交通狀況,修建了大量的高速公路,這估計在世界上也是首創。

一戰結束後,德國人民基本上就沒有過過好日子。他們揹負著鉅額的戰爭賠款,像當今的房奴一樣,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熬到頭。希特勒用的比較鐵血的辦法,迅速扭轉了這個糟糕的局面,讓德國人民過上了相當安定的生活。



我們還是用希特勒在二戰前發表的一個公開演講的內容,來看一下希特勒的政績吧。

他說:從1933年納粹黨上臺到現在六年間,政府解決了700萬失業德國人的就業問題,實現了充分就業,滿大街都找不到一個失業工人。

他接著說,建造的大量學校讓德國人的教育和文化水準大大提升,把被其他國家瓜分的領土全部收了回來,把流失在各地的德意志人民都帶回了偉大的德國。請問有哪個人能實現這麼優秀的成果呢?

最後他強調,一戰結束後,那些戰勝國不允許德國發展軍事工業和強大的軍隊。正是在他的領導下,德國建造了大量的軍事工業,還重新把德國的陸海空三軍給組建了起來,讓其他國家不敢來欺負德國。



有人會問希特勒是怎麼做到的呢?

我們必須承認,希特勒也是一個天才,它對於一個社會的管理水準遠遠高於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

1933年希特勒和羅斯夫同時執政,但希特勒的手腕更加歷練和高效。希特勒採用國家暴力機器,牢牢的控制住了德國經濟,想整個社會和經濟恢復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我們都說美國人搞了凱恩斯的政府幹預經濟的計劃,希特勒搞得更加徹底。他要求把所有的失業工人通通送進工廠去上班,企業主可以不發工資,但是要保證所有工人家庭的吃飯問題。然後再慢慢去解決工資的問題和加班的問題,把工人的收入給提高上去。

當時的德國還面臨其他國家沒有面臨的問題,那就是缺乏資金來推動經濟增長。希特勒就認命天才經濟學家沙赫特去向美國的華爾街借錢。我們現在能聽到一個故事,沙赫特智鬥美國人的故事。其實這都是扯淡,美國華爾街之所以願意把錢借給德國人,就是投到那裡有回報,和你說話有沒有道理沒有關係。大人只看得失,小孩子才講對錯。



德國人一向以理性和智慧著稱,他們願意聽從希特勒的領導,這足以證明希特勒是一個優秀的國家元首,當然前提是如果沒有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話。

希特勒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把他自己和德國送上了一條不歸路。他在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本來已經成為非常有魅力的國家元首。迅速恢復了德國的經濟,還承辦了一次奧運會,創造了一大奇蹟。

有人曾經這樣說,如果1938年底的希特勒突然去世,他絕對會被以英雄的形象載入德國曆史和世界歷史。因為他確實改變了當時的政府職能和經濟發展規律,讓德國迅速從衰退的經濟中恢復了過來。

然而歷史不容假設,有些道路向前多走一步就是深淵,如果能在這個位置上停下來就是英雄。希特勒的問題就在於此,他過於神化了自己的作用,認為自己能夠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超越歐洲歷史上的大英雄拿破崙。他的悲劇也就在於此,他毀滅了自己,也毀滅了德國,甚至毀滅了整個歐洲。


新知傳習閣


希特勒不搞侵略,也不會是個傑出的政治家。

1933年希特勒上臺,其時由於一戰造成的經濟混亂還在持續,全球性的經濟大危機進一步惡化了德國外部環境,德國國民經濟陷入停滯,失業率高企,上上下下一團糟。

但此後短短6年,德國GDP增長105%,國民收入增加一倍,經濟規模超越英國法國,成為歐洲首屈一指的工業軍事強國。

希特勒究竟有什麼魔力,能夠一掃陰霾,讓德國人死心塌地跟著他發瘋呢?

看似複雜的背後,是今天看來十分簡單的經濟邏輯。

第一,搶劫

納粹上臺後,以“排猶主義”為藉口,洗劫了德國境內富裕的猶太人,據統計,約有60-80億馬克的德國猶太資本被轉移到納粹黨團或者德國政府名下,對於陷入經濟危機的德國而言,這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第二,基建

基建是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的不二法門,1929年經濟大危機後上臺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就精於此道,通過修建胡佛水壩等大工程,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穩定了就業,拉動了經濟增長。希特勒上臺後,大規模投資興建機場、鐵路、公路,有效拉動了經濟增長。

第三,金融管制

一戰以後,因為賠償問題,德國馬克幾乎變成一堆廢紙,希特勒上臺後,廢除了金本位,對德國國內金融交易實施嚴格管制,對外貿易採用以貨易貨的形式,降低金融風險,從而快速穩定了金融秩序。當時就有經濟學家指出,金融危機幾乎沒有對德國造成衝擊。

第四,計劃經濟

為了壟斷權力,希特勒大量關停中小企業,推行計劃經濟體制,把經濟大權牢牢握在自己手裡,實行壟斷經營,積累財富。據統計,從1933年希特勒上臺,到1939年戰爭爆發,德國共計強迫關閉超過20萬家各類中小企業,小商號更是不計其數。

第五,國民經濟軍事化

除了大規模投資基建,希特勒還把大量資金用於發展軍事工業,通過大量建造軍工廠和武器訂單,解決就業問題,為軍事擴張做準備。短短三年時間,德國失業率就降低為零。

第六,國民福利和社會保險

為了取悅選民,獨攬大權,希特勒大力改善德國國民福利,修建了大量度假村和旅遊設施,與此同時,工廠工作環境大大改善,社會保險發展迅猛,國民生活質量得到大幅提升。

客觀來說,希特勒這些做法對於推動德國經濟復甦,拉動就業是很有幫助的,凱恩斯的《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誕生以前(1936年出版),亞當斯密的自由經濟思想是經濟學界的主流,但過度自由化引發的市場失靈,導致了嚴重的經濟危機,這是資本主義的一大弊病,也是當時經濟學理論難以解釋的社會難題,希特勒反其道而行之,歪打正著。

當然,即便做法合理,也是建立在德國特殊國情的基礎上。德國雖然一戰戰敗,但其工業基礎發達,技術先進,教育和科技水平一流,彼時在部分工業領域,即便是美國,也需要向德國學習,這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希特勒能快速復甦德國經濟,實則是走了一條捷徑。

但這種做法卻存在致命的缺陷。

眾所周知,現代經濟學的基礎是建立在自由市場競爭基礎之上,以資本調控社會資源配置,提高商品利用率;以競爭推動科技創新,提升勞動生產率,失去這個大前提,即便國家資本主義可以在短期取得成功,但由於其缺乏競爭意識和競爭環境,無法高效配置資源,激勵創新,將逐漸被自由市場淘汰。

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有兩個,其一是逐漸放開市場,培育自由競爭市場,並佐以健全的法律環境保障,走上良性發展軌道;其二就是對外擴張,以軍事力量搶奪更大市場,維持原有的生產配置模式。

毛主席就曾經評價道“法西斯的本質就是擴張”。

哈耶克在1944年出版的《通往奴役之路》系統完整的論述了這一問題,他旗幟鮮明的指出,自由市場能夠促進競爭、優化資源配置;而計劃經濟、國家干預則可能導致人治的問題,是一條通往奴役之路。

可惜為時已晚,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人被希特勒的蜜糖遮住了眼睛,走上了一條毀滅之路。

可以說,希特勒的政治理念和經濟政策註定會走上對內鎮壓對外擴張的道路。如果不這麼做,他的政策很快就會失效,德國經濟將重返蕭條,而他自己也將走下神壇,被他的選民拋棄。

希特勒的做法可以從二戰以後的蘇聯發展道路中得到印證,同樣是計劃經濟體制,同樣是對外擴張,蘇聯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經濟就陷入停滯,但彼時美國陷入越戰泥潭,無力對抗,80年代裡根總統上臺以後,美國的後發優勢開始展現,蘇聯被全面壓制,最終在與美國的競爭中失敗解體。

當然,比起蘇聯那些腐化墮落的官老爺,掌權不久的納粹黨在廉潔高效方面做的好很多,這也是德國經濟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

比起那些偉大的政治家,希特勒不過是個政治投機者,他繼承了費希特的國家主義和反猶思想,推崇尼采的超人理念,利用德國人服從權威,遵守紀律的民族特點,利用國家危機攫取權力,但他個人能力有限,又妄自尊大,挑起對外戰爭,最終把國家引向毀滅之路。



日慕鄉關


希特勒不搞侵略,他會是“德國救星”嗎?

1945年4月30日伴隨著德國柏林的國會大廈,被蘇軍坦克攻陷。發動二戰,致使千萬人死亡的大魔王希特勒,意識到自己走投無路了,選擇在地下室內自殺,結束自己罪惡的一生。

由於希特勒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僅用10餘年時間就讓因戰敗而頹廢的德國重新站起來,並再一次向“全世界”宣戰。很多軍迷在唾棄他發動二戰的罪行之時,往往會對他的能力給予肯定。

甚至發出“假如希特勒不搞侵略,他將是“德國救星”的假設”,並列舉出了2項希特勒做的非常好的政績。

第一項:福利政策

主要表現形式為歡樂產生力量運動、勞動美化運動。在上述運動的推動下,德國成為最早將5月1日定為法定工人節日的國家之一,在這一天希特勒以國家領袖的身份,親自邀請全國的工人代表與自己聚會,並傳達納粹政府對工人們的關心。

與此同時沒能跟希特勒聚會的工人們,也有不錯的福利,納粹政府要求全國工廠放假一天,工廠勞動的工人們不分男女在這一天都可以休息。

第二項:解決失業

1929年10月29日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價突然暴跌,成千上萬的美國人一夜之間破產,美國第一個進入經濟大蕭條期,而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利用英國損失慘重的事實,趁機成為全世界的經濟中心。

所以當美國經濟出現大規模下跌之後,原本就還未從一戰中走出來的歐洲各國,也接二連三的在經濟上倒下,而德國在一戰賠款的壓力下成為倒的最慘的一位。

當1933年1月希特勒上臺當總理之時,整個德國政府面對著六百萬失業人員,德國各個大城市的街頭隨處可見乞討之人。

然而雖然失業的人多,但是希特勒僅用6年時間就將其基本完全解決了,時間轉到1939年時德國失業人口僅剩幾萬人,且在部分崗位上出現了“用工荒”的現象。

從數據和結果上看,希特勒上述執政行為確實達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當我們深挖這些行為背後的實現過程時,不難看出絕大多數都是“殺雞取卵”的行為。

就拿“解決失業”這個問題來說,在納粹的主持下社會並沒有增加大量民用崗位,失業人員往往都被徵召進了軍隊、兵工廠為重新武裝德國軍隊服務。

當軍方實在裝不下了,納粹政府還會選擇剝奪特定人群的工作來創造就業,最典型的“受害”人群為已婚婦女和猶太人,首先政府出面強調若非這一項工作必須一個特定女性完成,原則不給已婚婦女安排工作。

至於猶太人就更倒黴了,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立馬下令將政府內任職的猶太人陸續免職,其中包括公務員、警察、軍人,理由統統為“猶太人是劣等人種”。不完全統計到1938年除去不可替代的,絕大多數猶太人都被從工作崗位趕了下來。

假如希特勒此後不發動侵略,那他根本不會大量造軍工企業,而沒有這些企業接納失業人口,他解決失業人口過程將出現一個大口子。

再而希特勒排擠已婚婦女、猶太人是在激化社會矛盾,若希特勒不發動侵略戰爭,手中沒有大量軍隊,國際社會對他的約束力還在,那憑藉猶太人當時主導德國金融界的經濟實力,希特勒可能當不完一屆總理。

綜上小袁對“希特勒不搞侵略,他會是“德國救星”嗎?”的問答是“不可能”,因為希特勒他之所以能在二戰前取得經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準備打仗的這個行為幫他“突圍”的。

若沒有了這個“準備打仗”的行為,經濟成功就失去了前提,而經濟成功又是後人假設他能成為“德國救星”的最重要指標。


袁載譽


就德國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德三不發動戰爭的話,德國國內所面臨的問題和缺陷都足以將納粹政權趕下臺幾十次了。因此對小鬍子來說,如果不發動戰爭,他絕對不會被稱作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個“騙子政客。”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希特勒對國內政治和國際局勢有著敏銳的判斷力和洞察力。在國內政治上,希特勒憑藉著自己敏銳的思維和出眾的口才,讓自己從默默無聞的維也納乞丐成為了“第三帝國”的大獨裁者。在國際局勢上,希特勒步步為營,利用英法蘇幾個歐洲強國之間的互相猜忌和不信任以及對戰爭的恐懼,不僅一步步拆散了還尚未成形的反德聯盟,而且還藉此吞併了奧地利和蘇臺德地區、並撕毀《凡爾賽條約》以徹底掃清德國擴軍備戰的絆腳石。由此不難看出,希特勒是非常有潛力成為一名傑出的政治家的,那為何說希特勒無法成為一名傑出的政治家呢?這其實跟當時德國國內的狀況以及希特勒在當時推行的政策是有著非常大的關係。


在希特勒上臺時,德國國內存在一個異常嚴重的問題——即經濟危機引發的階級矛盾;不僅是德國,在當時,美國也同樣面臨著這個非常嚴重的問題。而希特勒和羅斯福也採取了幾乎相同的政策,即通過國家干預經濟的手段來調控市場資源分配,以此來緩解經濟危機所引發的社會矛盾(階級矛盾)。具體來講就是全面推行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大力發展修建基礎設施解決就業,刺激消費和生產,以工代賑、制定行業規則,避免各企業之間盲目競爭而造出產能過剩等一系列政策;雖然這些政策並不能夠解決經濟危機的根本問題,但是卻能夠緩解經濟危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但儘管兩國的政策幾乎相似,但是德美兩國卻有著不同的國情,由於美國建國較早,再加上國土面積大,人口眾多(反正比德國多),資源豐富,因此在其歷史上積累了大量的原始資本;而現代德國在19世紀中期才建立,其資本積累要少於同時期的其他資本主義強國,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拼光了家底,還丟掉了大塊土地和僅存的殖民地,因此並無多少能夠拿的出來的資本。所以對於美國來說,其可以依靠雄厚的家底來花大把的時間調整經濟,在民心穩固的情況下逐步解決經濟危機。

而對於“家境貧寒”的德國來說,如果不能夠在短期內獲取大量資本以補貼德國國內,那麼這個緩解經濟危機的政策遲早會破產,屆時德國國內的階級矛盾問題將會更加嚴重,納粹政權被趕下臺或無產階級革命再次爆發也是遲早的事情。為了短時間內解決這個問題,希特勒(也有可能是沙赫特emm)採取了迫害掌握德國國內掌握大量財富的猶太人以獲取資本。但是那點資本也只夠緩解燃眉之急,從長遠來看並不能解決問題;因此,為了能夠獲取大量資本來緩解經濟危機,轉移視線以緩和階級矛盾,德國也就只能通過戰爭的方式來達到這一目的。在當時階級矛盾異常嚴重的德國來說,想要通過和平方式解決經濟危機根本不可能,要麼通過無產階級革命或其他手段建立一個純計劃經濟的國家,要麼通過侵略擴張的手段來無限制的緩解經濟危機。而被德國的壟斷資本家和容克地主推上臺的,並且還對蘇聯極度仇恨的希特勒怎麼可能容忍第一種手段?不搞侵略擴張,德國人民就只能從天堂再跌回地獄,屆時不僅希特勒的納粹政權不保,而且有可能會爆發比11月革命更大規模的無產階級革命。


所以,即使希特勒再有才能,在當時德國國內的情況下,如若不發動戰爭,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個欺騙人民的“騙子政客。”


二戰吐槽君


不發動戰爭,他也仍然是個魔鬼。

為了擺脫1929年從美國紐約華爾街引發的全球性經濟大危機,和1919年《凡爾賽和約》帶給德國的沉重賠款債務,希特勒採取的主要辦法是3個:

1、先學美國羅斯福新政的“以工代賑”,大量招募國內失業者興建超級大型的國家工程,解決就業問題。再學蘇聯斯大林共產黨的宣傳,並通過集會、組織、文宣,號召全民參與國家戰後復興。

這一條無可厚非。但接著就有問題了:

2、剝奪國內最有錢的猶太人的財富,並進行種族滅絕。

從“水晶之夜”那樣的赤裸裸的威脅敲詐,到集中營裡頭的毒氣室和焚屍爐,他成功地消滅了全德國最富有的一個民族,並把他們的私人財產全部投入到了國家的財政積累中去。在歷史上,“劫富濟貧”有時可以是一個極度邪惡的名詞。例如希特勒的滅猶,不僅是國內民族矛盾的一次爆發,也是一場國家組織的大範圍謀財害命。二戰爆發前,德國人不僅擺脫了經濟危機,甚至在生活水平上領先於全歐洲所有國家。

所以,即使沒有發動戰爭,希特勒也仍然是個魔鬼。而作為多米諾骨牌效應中的一環,當德國通過這種殘忍罪惡的手段出現了初步的復興,希特勒就必然更急於擺脫《凡爾賽和約》帶來的種種限制和壓力。而且,這樣的階段性復興如果沒有新的動力,也只能是曇花一現。總之,希特勒必需再找一個出路,以便一勞永逸地解決《凡爾賽和約》和經濟復興兩個問題。那就是:

發動戰爭,重新瓜分世界——

3、通過發動戰爭,掠奪別國的資源,奴役別國的勞力,支配別國的市場,轉嫁危機。

最奇怪的是:越到戰爭後期,德軍節節敗之際,德國國內的物質生活水平居然越來越高,你能想象嗎?


噴子都是玻璃心


如果阿道夫·希特勒不搞侵略,個人覺得他會是一個政治家,但是絕不能用傑出來形容,不過倒是可以稱他為傑出的軍事家。 我們來看下希特勒早年是比較悲慘的,他是父親三婚後的第3個孩子,從小就喜歡藝術的他並未得到支持,後來在奧匈帝國哈布斯堡王朝境內的所有非日耳曼民族產生了強烈的憎恨,後來父母雙亡的他,因為不願意參加兵部,逃到了慕尼黑,但是後來又被奧匈帝國強制參軍。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停戰,簽署了《凡爾賽合約》德國損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屬東非、德屬西南非、喀麥隆、多哥以及德屬新幾內亞),16%的煤產地及半數的鋼鐵工業。

此時的德國因為一站損失巨大,失業人口已經達到了800萬人,希特勒此時上任後,進行了一系列的工業改革,將德國失業率下降到幾乎為0,也做到了讓那個麼個家庭餐廳桌上有面包吃,有牛奶和,不但做到了這些,他還大量的修建了水利、高速公路等公眾工程,使失業者有目標,同時將戰爭研發科技投入民間使用,比如無線電話,互聯網等。

所以對社會來說希特勒推動了軍事用品生活化,同時能夠在短時間內解決國家民眾饑荒問題,所以希特勒這樣的世界大魔頭,其實是一個好人,因為他只壞別人,所以他會是一個好的政治家,單絕不是傑出的


酒騎風


希特勒是政治投機者,野心家!一戰中他只是個下等兵,戰後成了街頭的混混,無業流氓!但這個人很聰明,他看出一戰德國失敗,割地賠款,經濟蕭條,大批人失業,社會動盪不安!他認為這是個政治投機的好機會!他組織‘國家社會黨,’,對工人宣揚國家社會主義,對民族主義者宣揚民族復仇主義,對資產階級宣誓要復興德國,取得當時的總統興登堡的信任,使國家社會黨贏得了執政黨的地位!當上了總理!上臺以後,他大搞法西斯主義,建立獨裁統治,鎮壓共產黨和工人運動,迫害民主進步人士,擴充軍隊,發動侵略戰爭,千萬無辜的人民死於戰爭,和納粹的集中營!是世界的罪人!


北京老馬3


我是這樣看的,希特勒和搞不搞侵略,他都是一位政治家,這點是不容置疑的,希特勒搞侵略,也是想讓德國強大,他的出發點是好的。只是他所採取的方式不對。下面我就把我寫過的一篇文章貼到這裡,供大家借鑑。

希特勒是二戰的元兇,也是國際公認的世界第一大演說家,看過他演講視頻的人都知道,希特勒的演講很具有煽動性,邏輯性,欣賞性。他演講的突出特點,一個是語速快慢結合,聲音鏗鏘有力。另一個就是他自己獨創的手勢,有人曾經統計過,說他在演講的時候,平均每十秒鐘變化八個手勢,這些手勢和演講捆綁在一起,或是斬釘截鐵,或是意味綿長,或是果斷剛勁,更加深了演講的感染力和號召力,下面我就對希特勒演講的三個特性,來分別說一下。

 

1,煽動性,作為演講,沒有煽動性是不可以的,只有調動了觀眾的情緒,演講才會有激情。希特勒在演講的時候,下面的人不時都會爆發出熱烈的掌聲,這也說明,他們都十分信服希特勒的演講,並對希特勒充滿信心,也正因為這樣,希特勒不失時機的抓住了德國政治空虛的縫隙,由一個流浪漢,憑藉著自己這張嘴,取得了德國民眾的信任,一步步走到了納粹元首的寶座。

 

2,邏輯性。演講也像寫文章一樣,必須具有一定的語言邏輯,一個雜亂無章的演講,是不可能調動起觀眾胃口的,希特勒的演講,正因為有了極強的邏輯性,才能夠引人入勝,也才能讓更多的人來聽他的演講,也讓希特勒軍事侵略的謬論,逐漸演變成了讓德國復興的真理。

 

3,欣賞性。作為一個演講,光有邏輯性煽動性還不行,還需要一定的包裝,只有包裝完美了,才能夠像禮品一樣,具有一定的欣賞價值,而希特勒在演講中的包裝,在我看來,最顯著的一點就是他的聲音和手勢,不管是語重心長還是歇斯底里,希特勒都能運用的恰到好處。配上他那剛勁有力,揮灑自如的手勢,欣賞他的演講,就有如欣賞一段舞蹈一樣,讓廣大的德國民眾都沉醉在希特勒一手編織的夢境裡。

 

希特勒被公認為世界第一大演講家,只能說他的演講是很出色的,但並不代表他的人品,說希特勒的演講好也罷,欺騙也罷,希特勒能把他的演講發揮到了極致,客觀的講,這是他的本事所在,我們無可否認的是,他在收穫了德國百萬民眾歡呼的同時,也把他的粉絲,更把世界上熱愛和平的人們,推向了戰爭的深淵。

 

 


驕然


這問題本質上就不對。希特勒的錯誤不在於發動了戰爭。歐洲各國之間始終是打來打去,你割我一塊地,我佔你幾個礦,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參考下一戰就能很清楚的看清歐洲各國之間的利害關係,所以發動戰爭不對,但不是原罪!希特勒的罪行是其殘忍的種族政策!他認為至高至上的雅利安人可以奴役甚至滅絕其他種族,並且將滅絕猶太人作為其奮鬥的目標!最為沒人性的是希特勒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採取了一系列令人髮指的實際行動!造成了六百萬猶太平民的死亡,如此暴行希特勒卻致死不悔!所以即使希特勒贏得了二戰,征服了歐洲 他也成不了拿破崙,他只是個屠夫,人類的公敵!


0漢尼拔0


個人認為,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的集體行為,除了極端的暴君專制外,正常情況下,都是由國民的集體意志決定的,個人只是這種意志的體現。如果違背國家或者民族的集體意志,個人本身就難以獲得權柄,即使騙得權柄,個人的意志也很難得以施行。結論是,德國的對外侵略,是當時德國人的國家意志而不是希特勒的個人意志,希特勒只不過是執行了德國的國家意志而已。這個事起源歐洲工業革命。歐洲工業革命之後,列強迅速強大,先是英國稱霸全球,隨即法國挑戰英國,然後德國統一,後起直追,挑戰英國,威脅法國的安全,於是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然而德國敗了,英法駐軍德國,監視、控制德國,並且強加給德國許多限制,這使得德國人民對英法充滿仇恨,趕走英法是德國人民的民族意志。要趕走英法,只有發動戰爭。如果希特勒沒有發動戰爭的想法,他首先就當不成德國總理,當成了也很可能被趕下臺。至於蘇德戰爭,個人認為根本不可能避免,希特勒出其不意開了第一槍,差點滅了蘇聯;如果他不開第一槍,也還是一個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