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論技術」纏論均線買賣法則

纏論均線買賣法則

操作中首先面臨的就是風險問題。任何一個位置介入,都存在風險。

除非行情走出來,否則即使是最簡單的均線系統,也沒人能事先百分之百地確認究竟以怎樣的方式變化。熟悉本ID所解《論語》的人都知道,風險是“不患[1]”的,是無位次的,任何妄求在投資中絕對無風險,都是痴心妄想。唯一的辦法,就是設置一個系統,有效地控制風險。這是長期戰勝市場的唯一方法。

必須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例如資金、操作水平等,設置一套分類評價系統,然後根據該系統,對所有可能的情況設置一套相應的應對程序。這樣,一切的風險都以一種可操作的方式被操作了。而操作者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一旦出現某種情況,就採取相對應的操作。對於股票來說,實際的操作無非三種:買、賣、持有。

當然,在實際操作中,還有一個買賣量的問題,這和資金管理有關,暫且不考慮。那麼,任何投資操作,都演化成這樣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n種完全分類的風險情況,對應三種(買、賣、持有)操作選擇。

例如,對於一個由5日均線與10日均線構成的買賣系統,首先,兩者的位置關係構成一個完全分類,5日均線長期位於10日均線之上是上漲,5日均線長期位於10日均線之下是下跌。還有一種是互相纏繞的情況。這種情況最終要結束,從而演化成上漲或者下跌。

相互纏繞的情況有兩種性質:中繼或者轉折。纏繞如果是中繼,就延續之前的趨勢;如果是轉折,就改變之前的趨勢。

因此對於多頭來說,只有兩種情況值得介入:下跌趨勢的轉折,上漲趨勢的中繼。空頭反之。

相應地,一個最簡單的操作系統就此產生,就是在均線互相纏繞完成後介入。

對於多頭來說,這樣一個系統無非面臨兩個風險:變為多頭模式失敗,變為空頭模式成功。

對於任何一種走勢,首要判斷的是短期均線和長期均線之間的位置關係:多頭模式還是空頭模式。這個問題只要有眼睛的人都能判斷出來。對於5日、10日均線構成的均線系統來說,5日均線在上就是多頭模式,反之就是空頭模式,這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明確的。

在多頭模式的情況下,一旦出現纏繞,唯一需要應對的,就是這個纏繞究竟是中繼還是轉折。可以肯定地說,沒有任何方法可以百分之百地確定這個問題,但還是有很多方法使得判斷的準確率足夠高。


「纏論技術」纏論均線買賣法則


例如,多頭模式出現第一次纏繞是中繼的可能性極大,如果是第三次、第四次出現,這個纏繞是轉折的可能性就會加大。多頭模式下出現第一次纏繞前,5日均線的力度如果十分強勁,這樣的纏繞極大可能是中繼,其後至少會有一次上升的過程出現。纏繞出現前的成交量不能放得過大,一旦過大,出現騙線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如果量突然放得太大而萎縮又過快,一般情況下即使沒有騙線,纏繞的時間也會增加,而且成交量也會出現兩次收縮的情況。

多頭模式下選擇第一次出現纏繞的中繼情況,而空頭模式下就要尋找最後一次纏繞的轉折情況。其後的走勢如果出現急跌並伴隨背弛[2],那是最佳的買入時機。抄底不是不可以,但只能選擇這種情況。

沒有人能夠百分之百確認那是最後一次纏繞。一般來說,空頭模式下的第一次纏繞肯定不是,從第二次開始都有可能。如何較為準確地判斷?最有力的工具就是利用下跌趨勢的背弛製造的空頭陷阱。關於如何利用背弛,是一個專門的話題,以後會詳細論述。

綜上所述,利用均線構成的買賣系統,首先要利用空頭模式最後一次纏繞後背弛構成的空頭陷阱抄底進入,這是第一個值得買入的位置。第二個值得買入或加碼的位置,就是變成多頭模式後第一次纏繞形成的低位。站在該系統下,這兩個買點的風險是最小的。準確地說,收益和風險之比是最大的,也是唯一值得買入的兩個點。

必須指出的是,並不是說這兩個買點一定沒有風險。其風險在於:對於第一個買點,把中繼判斷為轉折,把背弛判斷錯了。對於第二個買點,把轉折判斷成中繼。這些都構成風險。這裡的風險很大程度上和操作者的熟練程度有關。對於高手來說,判斷的準確率要高多了。如何成為高手,關鍵的一點還是要多看,多操作,形成一種直覺。但無論高手還是低手,買點的原則是不變的,唯一能區分水平高低的地方,只是這個中繼和轉折以及背弛的判斷。

明白了這一點,任何不在這兩個買點買入的行為,都是不可以原諒的,因為這是原則性錯誤,而不是水平高低的區別。如果你選擇了這個買賣系統,就一定要按照這個原則操作。買的方式明白了,賣出反過來就可以了,這是十分簡單的。

學會這個簡單的均線系統,就能夠在動盪的市場中找到一個堅實的基礎了。當然,相應的均線參數可以根據資金量等情況給予調節,資金量越大,參數也相應越大,比如10日和20日均線構成的均線系統等,這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好好摸索。這一點,對於短線依然有效,只是把圖表的週期從日線改為分鐘線就可以了。一旦買入,就一直持有,等待第一個賣點出現,也就是多頭模式最後一次纏繞之後出現的背弛,以及第二個賣點,也就是變成空頭模式的第一個纏繞高點把股票賣了,這樣就完成一個完整的操作。

注意,最好在第二個買點買入,儘量在第一個賣點賣出,這是買和賣不同的地方。

補充一個例子,讓不習慣抽象的人更容易理解。


「纏論技術」纏論均線買賣法則


對於喜歡用日線操作的人,以貴州茅臺(600519)為例子,用5日均線和10日均線構成的均線系統給出一個分析。

2006年8月7日,空頭模式最後一次纏繞後的下跌,MACD、成交量等都出現明顯的背弛,構成小的空頭陷阱,在41元附近構成第一個買點。

9月14日,多頭模式的第一次纏繞之後的下跌,在44元附近形成第二個買點。

之後股價基本沿著10日均線一直上漲。即使是短線操作,股價不能有效跌破10日均線,就繼續持有,等待第一個賣點,也就是多頭模式最後一次纏繞後出現背弛。第二個賣點就是變成空頭模式後第一次纏繞的高點。目前這一切都沒出現,所以就堅定持有。

再補充一句:希望來這裡的人,以後慢慢少點諸如要漲多少,要跌多少之類的問題。這類問題都是在錯誤的思維下產生的。本ID不是股評,不是算命先生,沒興趣猜測上升、下跌的空間。本ID只是一個觀察者,只在買點出現時介入,然後持有等待賣點出現。來這裡,如果最終不能脫胎換骨,在投資上換一雙眼睛,那你就白來了。

纏論點睛

1.對於多頭,真正值得介入的只有空頭模式的轉折以及多頭模式的持續這兩種模式。並不是說其他點位不能介入,而是這兩個點位風險最小,收益最大,收益風險比最高。同樣,對於空頭,值得賣出的也只有多頭模式的轉折以及空頭模式的持續這兩個介入點位。

2.對於多頭,任何點位介入,風險都是存在的。必須根據可能出現的情況設置一套程序,對應賣出以及持股這兩種操作。對於空頭而言,任何點位賣出,風險都是存在的。注意,踏空也是一種風險。應該根據可能出現的情況,設置一套程序,對應買入或者持幣兩種操作。

3.不要盲目追求第一類買賣點。一個趨勢一旦形成,就不會輕易結束。妄圖逃頂抄底,結果往往是逃在山腰或者套在山腰。

投資微言

有道無術,術尚可求。有術無道,止於術。

[1]不患:

出自纏中說禪解說《論語》。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白話譯文:孔子說:“不患”,無位次;“患”,以“不患”的“無位次”而“位次”。“不患”,不以自己“所知”來選擇,就是“能知”。

[2]背馳:是指當下走勢與正常情況背道而馳的現象。譬如,上漲趨勢中,主升段動能加強,調整段動能衰減。如果價格創新高,而趨勢動能衰減,可理解為背馳,下跌趨勢反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