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罵”的“快樂教育”,誰信誰後悔

今天和一個久未碰面的朋友聊天,談到了他女兒的淘氣,他說會打孩子,不然真的要“上房揭瓦”了。

我相信,沒打過孩子的父母非常少,但現在的孩子都聰明,捱打時要麼錄像,要麼“自制”傷痕發到網上,看熱鬧的人就會把孩子的家長罵得抬不起頭來。

那究竟是應該打還是不該打呢?

上海復旦大學的錢文忠教授認為:不打不罵,培養不出好孩子。


“不打不罵”的“快樂教育”,誰信誰後悔


教師節期間,一所小學被爆出學生因送老師鮮花而被罰站,引起網友們的熱烈討論,而校方迫於壓力,辯解稱並未體罰學生。

很多人認為這只是件小事,學生被罰站有點過重了。

但我認為,只要把握好分寸,即便真的被罰站也是應該的,他罰的不是一個學生,而是一種現象,老師的職責是傳道受業解惑,對任何學生都要一視同仁,決不是誰的家長給了老師好處就有所偏袒。

錢教授也認為:教育之所以飽受詬病,最主要的一條就是對學生的體罰問題,但如果說過去的教育都不對,那俞敏洪校長等一大批具有影響力的人又是怎麼培養出來的呢?教育不能再一味地讓步,我們對孩子要真的負責任


“不打不罵”的“快樂教育”,誰信誰後悔


現如今,人人提倡快樂教育,但在錢教授眼中,快樂教育並不可行:

我們今天講快樂教育,憑什麼教育是快樂的?教育裡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這是不言而喻的。

仔細想想,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多半來自於約束。

從父母的棍棒下,我們知道了什麼東西不能吃,什麼東西不能拿,什麼事情不能做。

從老師的責罵下,我們知道了什麼玩笑不能開,什麼規矩不能破。

可現在,我們對孩子只剩下了鼓勵,沒有懲戒的手段,導致孩子說不得、批評不得,遇到一點挫折就受不了,這絕不是件好事。


“不打不罵”的“快樂教育”,誰信誰後悔


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孩子犯錯成本太低了,即便再不對,也只是說說而已,尤其是在老人面前,根本打不得。

在學校更是如此,以前的家長常對老師說:孩子不聽話就揍。可現在的家長卻邊給老師送禮邊說:多照顧一下我們家孩子。

家長對孩子太過溺愛,最終會導致孩子無所謂犯錯,這是非常危險的。

英國的教育法規規定,教師在勸告無效後,可以採取包括身體接觸等必要手段,迫使學生遵守紀律。

也就是說,學生淘氣、不守紀律,老師就可以揍。

新加坡的學校也一樣,據說老師會在教室牆上掛一把戒尺,孩子犯錯後,可以打手心,而且要當著其他兩個老師的面。


“不打不罵”的“快樂教育”,誰信誰後悔


當然,打罵是為了更好的規勸孩子走正路,絕不是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時發洩的憤怒。

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更加優秀,一方面是學習,更重要的是做人。

孩子行為不端,可以通過適當的打罵進行規勸,只有給孩子一定的懲罰,才能讓他意識到錯誤,才是給他最大的保護。


“不打不罵”的“快樂教育”,誰信誰後悔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