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雯麗股市撈金計劃落空 曾用3個月令公司身價翻135倍

9月8日,伴隨著長城影視的宣佈,“江文理家族”夢想了兩年多的黃金,以十億的嘴飛揚。十億美元收購的背後是“蔣雯麗家族”和長城電影。

蔣雯麗股市撈金計劃落空 曾用3個月令公司身價翻135倍

蔣雯麗

10億收購中止,蔣雯麗家人打撈金夢隋

9月8日,長城影視宣佈,由於市場環境的變化,將終止收購顧長偉、江文麗及其親屬持有的北京首映時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87.50%的股份。雙方協商,並表示終止不會影響上市公司的生產和經營。表面有明顯的不良影響。

根據以前的交易計劃,此次收購的首次價值為12.1億美元,如果交易順利進行,蔣氏家族將受益約10億美元。今天宣佈終止交易的消息徹底粉碎了蔣文立家族賺錢的夢想,數十億美元也飛走了。

事實上,收購是相當曲折的,可以追溯到2016年6月。當時,處於瘋狂併購狀態的長城被視為其“大電影”產業佈局,計劃收購《首映時報》100%的股份、Tippet 80%的股份和Dena Pictures 100%的股份。經過幾次波折,只有一個主要的重組目標仍然是首映式。

2017年4月,首映式長城電影的首次估價為13億5000萬元。經過一系列交易方案的調整,長城電視臺計劃收購顧長偉、蔣文立及其親屬持有的87.5%的股份,公司估值跌至12.1億元,最終價格約為9.98億元。

2018年3月,證監會基礎資產(首映時代)會計基礎薄弱,持續盈利能力不確定,關聯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重組增加,拒絕交易。但長城沒有放棄,並於3月22日考慮並通過“重大資產重組繼續推進建議”,決定繼續推進收購首映時代。直到最近,這一聲明才徹底結束了飽受詬病的收購。

《長城影視資產評估表》顯示,2015年、2016年和2017年1月~8月,首映收入分別為835.49萬元、7252.26萬元、3548.28萬元,淨利潤377.18萬元、4158.51萬元、1761.54萬元。元。首映期間資產總額2.07億元,負債總額1.38億元,淨資產賬面價值41.3074萬元。在估值12億1000萬元的情況下,增值率高達2951.22%。

淨資產4300萬元,淨利潤數千萬影視公司,估值高達12億2千萬元?

對此,公告解釋說:自2016年3月以來,依靠核心團隊成員的專業能力、行業資源和行業影響,首映時代已經轉變為影視企業綜合影視服務能力。ES,未來的持續盈利能力是好的。

對此,證監會和投資者顯然是不可接受的。即使長城電影一再強調,很難阻止這筆交易的最終流產。

事實上,方聲樂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10月,作為首映的前身,註冊資本只有50萬元,主要股東是張傑和張健。2016年3月,張傑和張健撤回並將股份轉讓給Han Wei。一個月後,首映時代的股東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顧長偉、蔣文禮、馬思春等相繼加入股市,註冊資本達到1000萬元。首映式的時代完全掌握在蔣雯麗家族手中。

蔣雯麗股市撈金計劃落空 曾用3個月令公司身價翻135倍

首映時代自然人股東中,包括顧長衛蔣雯麗夫婦,蔣雯麗外甥女馬思純、蔣雯麗姐妹蔣文娟、顧長衛兄弟顧長寧等5人組成的蔣雯麗家族。持有首映時代53.34%股份的樂意傳媒,也是由韓偉及蔣雯麗家族共同持有,公司法人為蔣文娟。

矛盾的是,長城的首次收購是在2016年6月,也就是重大股權變更後的三個月。也就是說,就在蔣文莉家族首映三個月後,她的地位在首映時代急劇上升,從一個註冊資本只有1000萬元的小公司搖身一變成了一家價值13.5億元的知名影視公司。僅僅三個月,首映式就翻了135倍。毫無疑問,蔣雯麗家族是最大的受益者。

根據長城影視在2017年11月發佈的交易計劃,如果收購成功,姜文理、顧長偉、顧長寧、馬思春和姜文娟的“姜文理家族”這五個核心受益人將獲得4億元以上的現金。控股時代的股份,並通過持有股份的意願媒體。現金3億1000萬,利潤總額7億1000萬元。

蔣雯麗股市撈金計劃落空 曾用3個月令公司身價翻135倍

蔣雯麗和顧長衛

另外,根據最終的交易預案,首映時代的業績對賭需保證其2018年-2020年淨利潤分別將不低於9000萬元、1.18億元、1.56億元。按照其此前的淨利潤來看恐怕很難達到預期,而交易如果成功,首映時代又未能完成預期利潤,將很可能對長城影視本就高企的商譽造成較大影響,而迎接長城影視股民的很可能是一場滅頂之災。

難怪,在交易完全失敗後,長城影視的投資者歡呼道:“今年,證監會和投資者不能如此欺騙。”

長城視頻:18家公司4次收購

收購人於2014在長城上市。

然而,這部未知的電影電視公司自從上市以來一直沒有受到它的電視劇的影響。取而代之的是,18家公司的四年收購令人驚歎。

據介紹,長城原為東陽藍海影視製作有限公司。2014年1月,長城影視成功上市江蘇紅寶後門。同年六月,江蘇宏寶正式更名為長城影視。

上市後,長城影視開啟了盲目追趕和狂奔之路。據《ID:newsseeker》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底,長城在18家公司上花費了28.79億元,其中包括6家廣告公司、9家旅行社和3家現場娛樂公司。

但長城電影似乎正在擴張,但並不滿足。在8月30日發佈的半年報告中,長城電視臺表示,公司將繼續深化“全內容+全產業鏈”的戰略佈局,包括但不限於吸收資源、擴大和加強業務的方式。我渴望從它的“宏偉”戰略佈局中購買首映式的時代。

在後門上市時,長城影視承諾在2014、2015和2016年分別扣除1.93億元、2.19億元、2.43億元以上的非歸因家庭淨利潤。

這對長城電影和電視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其廣泛的收購也被認為是一個“鋌而走險”的成就,在賭博。這也可以從其利潤構成中看出:2014年,長城仍然是一家“純”影視公司,只有9.21%的淨利潤來自收購方;到2015年,這一比例飆升至45.37%,其中廣告收入貢獻巨大;在2016年,這一比例為w.甚至超過一半,高達51.63%。

即便如此,長城在2014-2016年的淨利潤扣除額分別為1.79億元、2.03億元和2.28億元。然而,如果沒有一系列大的收購,那份成績單就更難看了。

最具批評性的是,長城影視業已經許諾將賭注押在演出上,但經過三年的全負荷運營後,它們卻遭遇了挫折。2017年,博彩期結束後的第一年,長城影視業績急劇下滑,僅扣除1.08億元非淨利潤,同比下降50%以上,其中影視行業收入同比下降45.64%,廣告收入同比下降24%。36%。

此外,併購的狂潮給長城電影留下了一系列的隱患。第一,資金短缺。根據半年報,長城影視的短期貸款為8億2900萬元,長期貸款為3億3700萬元,其他應付款為13億2300萬元,資產負債率為75.38%。財務報告顯示,這三種負債中的大部分是併購。

控股股東的股票質押也證實了這一點。半年度報告顯示,長城影視集團的控股股東持有該公司37.12%的股權,累計質押股佔公司股權的87.2%。累計融資額近6.5億元,主要用於長城影視的日常運營、外商投資等用途。

此外,瘋狂擴張帶來的高商譽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據介紹,長城影視圖書商譽13.5億元,佔淨資產的147%,是娛樂業的龍頭。一旦聲譽受損,很可能對公司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長城電影賣羊頭賣狗肉?

長城影視公司剛出現時,只是一家純粹的電影公司。然而,伴隨著一系列的併購狂歡,長城電影早已“變幻莫測”。

當長城電影在2014年上市時,其估值為22.91億元,升值率高達381.06%。對此,公告解釋說:目前,電視行業發展比較成熟,長城始終保持行業領先地位,收入預測期可以順利實現。在收入來源預測中,公告稱,2014年及以後的年收入預測主要分為三部分:電視劇收入、廣告收入和紀錄片收入,其中電視劇收入佔總收入的99%以上。

然而,長城影視食言了。目前的長城影視包括“影視、廣告、實景娛樂”三大業務板塊。事實上,長城影視雖歸屬於影視行業,但其影視板塊卻早已淪為“雞肋”。半年報顯示,長城影視上半年廣告營銷業務收入為2.72億元,約佔總營收的47.30%;實景娛樂業務收入2.80億元,約佔總營收的48.70%;影視業務收入僅為2300萬元,約佔總營收的4%。

事實上,長城電視從上市以來就出現了戲劇性的下降。針對其影視業務收入的下降,長城電視臺在聲明中解釋說,這是由該公司拍攝的新劇數量下降造成的,其大部分收入來自重播老劇。長城影視在半年度報告中指出,為紀念週恩來總理誕辰120週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而創作的偉大作品《周恩來總理》完成了所有的拍攝工作。SKS目前正處於有序的後期生產過程中。還強調,該劇由國家廣播影視總局組長審閱,受到高度重視。“五年磨戲”是長城影視業迅速萎縮的真實寫照。

廣告一直是公司表現的主要力量,自從萬達和華誼掀起“影視+現場娛樂”模式熱潮以來,許多影視公司紛紛效仿,長城影視自然排名其中。這場耗資已久的戰爭帶來了近一半的收入,也加劇了資金短缺,進一步提高了長城影視的負債率。

也許連長城本身也趕不上它在影視業中4%的收入份額,這標誌著顧長偉和江文麗作為代言人的首映。

蔣雯麗股市撈金計劃落空 曾用3個月令公司身價翻135倍

長城電影節K線圖

而股東們似乎並沒有把收購長城影視作為“全內容、全產業鏈”戰略,打造成“影視+廣告營銷+現場娛樂”的綜合知識產權運營實體之一。一連串瘋狂的併購幾乎是毫無意義的,這自然會受到股市的報復。長城的股價為5.13元/股,較2014年每股33.65元的高點下跌了84.75%,市值蒸發了150多億元。僅在今年上半年,長城影視的股價就從5月28日的每股10.30元的高點下跌了50%左右,市值大幅下跌,甚至出現倉位暴跌的消息。

如今,投資者非常聰明,所有的鬼魂都躲不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