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19年了,拜錦鯉還不如換個名

都2019年了,拜錦鯉還不如換個名

盛產錦鯉的2018年已經過去了,但我們對榮(yi)華(ye)富(bao)貴(fu)的追求永遠都過不去。

總有些人,名字裡就帶著財氣,此前,有臺灣媒體經調查發現,依時代不同,名字中招弟、進財、福榮、火旺居多,但財大氣粗的名字真的好用嗎?

天王劉德華原名劉福榮,剛出生時,父親就已給他起了“劉德華”這個名字,他還有一個弟弟叫劉德盛。為討吉利,家裡一直叫他“劉福榮”。進入香港無線電視臺後,自覺“福榮”這個名字跟湯鎮業、黃日華、梁朝偉等人的名字完全不在一個檔次上,於是私自改回“德華”。為此,還曾遭到父母的責備。

不過恕我直言,和原名馮進財的馮德倫一樣,若是不改名,確實不太適合常年做優質偶像。

但是對商業人士來說,可不見得如此。

※ ※ ※

中國成功的商業人士最常叫什麼名字?這和他們跟所處的行業有關。

都2019年了,拜錦鯉還不如換個名

各個行業某app上評分在高於95分的好企業,負責人姓名最常用字圖。點擊圖片可放大查看

如果你打算在科研、商務或金融領域創業,叫「X勇」和「X軍」奮發進取,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要是做軟件,就要叫「X磊」或者「X濤」,顯得基礎牢固又能跟得上潮流——「X勇」在這個行業的頭部,基本沒有立足之地。

對了,要是你想進軍社會管理和社會保障領域,一定要叫「X正」。在這個領域,勇、軍、磊、濤們都沒有用武之處,一身正氣才是成功的保障。

在注意力經濟時代,起一個張揚個性的名字更容易令人記住,說不定也就更容易當老闆。

不用擔心賤名,也不用擔心和任何事物重名,比如,目前全國開公司、開店的老闆中,就有以下姓名:

22個「張二狗」、36個「王二狗」;

有35個「趙本山」,包括小品演員趙本山;

有288位「劉能」,只有103位「趙四」;

有67個「康熙」,19個「雍正」,1個「乾隆」。

他們都是某些企業、機構的法人或股東合夥人。

諧音也不用擔心。我們發現了一位「範統」,他有14家企業;還有10位「裴光」(不包括下面這位),他們共有14家企業。

都2019年了,拜錦鯉還不如換個名

不用過於擔心姓名諧音,是金子總會發光

給公司起名也一樣是門智慧。有研究發現,互聯網公司非常喜歡用動物、植物、疊詞當作產品名,比例高得離譜。讓我們看看中國公司起名的大趨勢:

中國的公司普遍非常陽光,名字中帶有「陽光」的公司有23萬8千家,以兩千家的優勢小勝「世紀」,佔據了雙字形容詞的第一名。

中國公司也彰顯了愛國的典範。我們有21萬家「東方」和20萬家「新華」,12萬家「人民」,11萬家「盛世」。

註冊資本10億以上的超大公司最喜歡叫「國際」,有九千多家。擁有這樣的體量,想必不能滿足於國內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規模的公司中,名中有「興業」的有一千六百多家,為虛詞冠首。「小目標」是開五百強公司的,不妨考慮一下。

最為小而美的公司喜歡叫什麼呢?它們似乎更喜歡單字,而不是詞組。排名前五的單字是「和」,「達」,「新」,「鑫」,「金」。

財大氣粗的名字不一定好使,但好名字確實有用。

吳紅巾顯然不適合做一個地下音樂教父的名字,只有果斷地改叫左小祖咒,「我不能悲傷地坐在你身旁」才能格外帶感。

都2019年了,拜錦鯉還不如換個名

請跟我一起大聲念出他們的名字

當然,起名理論是否靠譜,還得靠時間的檢驗。

※ ※ ※

對某些人來說,改名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起到運勢的補救作用。

但是,上古時代的老祖宗起名似乎極不講究,什麼字都敢亂用,好像對他們的命運也沒啥影響。

晉成公叫姬黑臀,周定公的曾孫叫黑肩,魯成公叫姬黑肱,漢武帝則有個小名叫劉彘,意思是小豬,而運作他當上皇帝的姑姑叫劉嫖。

當時嬰兒死亡率高,起名最優先考慮的是能活下來,所以,起個賤名保平安,似乎是中國民間傳統。

但在今天,嬰兒死亡率大幅降低,起個賤名會帶來很大問題。比如說下圖新聞中的福建少女,被叫了19年「朱雞屎」,還被印在戶口本上。

都2019年了,拜錦鯉還不如換個名

※ ※ ※

不僅是人名,企業名也自有其取法,比如中國牙科診所,名字裡帶「爾」的就特別多。

都2019年了,拜錦鯉還不如換個名

只是冰山一角

起名在中國是門獨立的生意。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專門起名的門店,網上開店的就更多,光某電商網上隨便一搜就是幾千家,收費從5元到2萬不等。

都2019年了,拜錦鯉還不如換個名

起名也是一種專門的學問,80年代以來,中國出版了兩千多種姓名學和起名書籍,出現了好幾百種起名流派。

※ ※ ※

名字是社會地位的直接表現。傳統中國,名字裡能看出在乎發財的,是下層百姓;在當代中國,名字裡看出求財意願的,是廣東人。

傳統社會的精英是耕讀之家。他們起名時,在意的是價值觀、審美和文化層次的展示。所以,旺財、富貴、發財、昌盛、來福這樣的名字,必定是社會下層。

身處改革前沿的廣東人民,講求增加發財機會的文化特別發達,從食物到起名,一切機會都不會放過,唯有廣東人的名字,能聽到硬幣的叮噹聲。

只是廣東人在名字上的講究,整體上還是較傳統的寓意型,人名喜歡豪、亨、旺、發、福、盛等,而公司有霸、王、豪、帝等字的,老闆多半是廣東人。

但是,要能上升到「姓名學」的高度,真正的貢獻者,其實是日本人。

江戶時代(1603-1867)的日本市民文化發達,對漢字術數文化的看重遠勝於中國。從江戶中期開始,街頭測名廣為流行,衍生出很多起名流派。

1875年,明治天皇頒佈《苗字必稱令》和戶籍法規定,人人必須取姓、姓名必須登記戶口。從前的太郎二郎三郎們,現在不得不給自己起個美名。

都2019年了,拜錦鯉還不如換個名

於是,日本第一個取名大師該誕生了。此人叫熊崎健翁(原名熊崎健一郎),20世紀初至少供職過五家報社,發明過「熊崎氏記憶法」,因為妻兒連喪的不幸悲劇,他覺得是自己的姓名出了問題。

1929年,熊崎健翁通過研究術數,首次發表「三才五格起名法」。

它是一套根據姓氏筆畫來推斷兇吉的「算法」,由於很容易依此編程,今天網上氾濫的「電腦測名打分網站」,絕大多數都是基於這套理論。

按熊崎理論,名字的跑分結果得看筆畫,不能看字意。

都2019年了,拜錦鯉還不如換個名

同一個系統跑分,李世民得分只有77,劉邦73、朱元璋73、趙匡胤73、嬴政74,都遠不如「周剛死」

1931年,中國人楊坤明在天津出版了《中國姓名學》,方法論幾乎如出一轍,都是基於《洪範皇極》提出的「81數理」。

直到今天,還有人在爭他倆究竟誰抄了誰。畢竟,楊坤明去日本留過學,在書中自述得到日本「異人」的真傳。

都2019年了,拜錦鯉還不如換個名

白惠文和邵禹銘,熊崎健翁的中國徒弟。白惠文和白氏後人在臺灣,一直以開起名館為業

改革開放之後,「姓名學」重新粉墨登場。它們或沿熊崎健翁的道路,致力於改造「算法」;或訴諸卦象、生肖、星象、測字等等,致力於新創「算法」。

至於說這樣的名字能不能保證你榮華富貴——可以肯定的是,它們至少保證了「大師」們的榮華富貴。

都2019年了,拜錦鯉還不如換個名

香港「大師」李居明由於吸金有力,被媒體戲稱為「5億風水佬」

當代起名最講究的極端案例是香港某大師給人起名禤靐龘(讀如「宣並達」,粵語諧音「全憑踏」)。可想而知,這個人日後將面對怎樣的艱難生活。

都2019年了,拜錦鯉還不如換個名

我們花錢找大師幫助起名,其實是為了偷看命運的底牌,而我們獲得的是否真是天機,其實取決於熊崎健翁當年是否跑過大數據。

不過,起對名只是事業成功的第一步。沒有立得住的業務實力,空有好名,無異於一具美麗的皮囊。

本期話題:

你的親朋好友、你知道的公司,

起過什麼奇特、有故事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