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風景——「蝶戀花」


蝶戀花蝶戀花兮花戀蝶 花凋零兮蝶何歸

漢服,全稱“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漢服定型於周,傳承於秦。漢代衣冠直接繼承自秦朝,如漢蔡邕《獨斷》卷下:“天子常服,漢服受之秦”。

有一張照片也許大家印象深刻,五十六個民族,五十五個特色,唯有漢族同胞穿著T恤配牛仔褲。這個有些可笑的畫面背後其實隱藏著一個歷史的變革。

清朝時,統治者為了達到削弱漢人的民族認同感以便於維護滿州統治的目的,實行“剃髮易服”,下令漢族剃髮易服,“,冠悉尊本朝制度”。服漢衣冠、束髮者治重罪。順治元年,攝政和碩睿親王諭:“各處城堡著遣人持檄招撫……有雖稱歸順而不剃髮者,是有狐疑觀望之意,宜核地方遠近,定為限期,屆期至京,酌量至京,酌量加恩,如過限不至,顯屬抗拒,定行問罪。”此後清廷多次就剃髮易服頒發諭旨。

順治二年,清軍攻下江南各省,清政府從此下令在全國推行剃頭改服的制度。要求“京城內外限旬日,直隸各省地方,自部文所到之日,亦限旬日,盡行剃髮”,如果有“仍存明制,不隨本朝之制度者,殺無赦。”與此配合的是強行更改漢人衣裳式樣。當時由於穿漢人衣裳而被捕殺的人不計其數。有些鄉間農民,因不知朝廷法令,偶爾穿著明代服裝進城,大多要被剝得全身精光,並且以能保全性命為幸。


但漢族的長期抵制鬥爭也使清政府做出些許讓步,以穩定局勢。這點有限的讓步,終於保留了一些漢服中的特點,但總體而言漢服仍在清朝統治者武力血腥鎮壓與屠殺下逐漸消亡了。也致使了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中,漢族男子服飾基本以滿服為模式,旗袍、長衫、馬褂都是以滿族為主體的民族服飾的改良和發展,而非漢族傳統的民族服飾。

漢服本身雖然在清朝剃髮易服等統治政策下消失,但因為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其部分元素一直沒有滅絕。道教、佛教以及一些邊遠山民,還有國內少數少數民族都還保持著漢服的小部分特徵。現在,隨著中國國力的發展,人們開始審視自己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一些人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復原了漢族傳統服飾,同時恢復傳統禮儀,祭祀先賢,推廣傳統學說,宣傳傳統樂器等重新宣導恢復傳統漢服並身著漢服進行推廣,並稱之為漢服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