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奔袭,以战养战,他是如何做到的?

先说几场历史书籍记载的几场关于霍哥辉煌的天才战绩,18岁率800精兵千里大漠出征,21岁封狼居胥,官拜大司马。

千里奔袭,以战养战,他是如何做到的?

战绩一、 元朔六年(前123年),随大将军出定襄,史称漠南之战,领800人脱离大军,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奇袭匈奴,此仗斩2028,杀死匈奴单于祖父一个辈分的若侯产和季父,俘虏单于的国相及叔父、及其他将军和当户。为表彰小霍,汉武帝封其为“冠军侯”。

千里奔袭,以战养战,他是如何做到的?

战绩二、元狩二年(前121年)春 河西大战,19岁的霍去病出任骠骑将军,率1W骑出陇西征伐匈奴,在千里大漠中长途闪电奔袭,一万精兵折损7000,而匈奴更是损失惨重——卢侯王和折兰王都战死,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被俘虏,斩敌8960人(史记匈奴列记载是杀敌18000人),最牛逼的是抢到了匈奴休屠的祭天金人,这就好比现代战争抢了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或者炸了日本的靖国神社。

千里奔袭,以战养战,他是如何做到的?

战绩三、元狩二年(前121年)夏 率数万精兵出北地郡,越过居延海,斩30200,俘单桓王、酋涂王及以下2500人,获5王及5王母、单于阏氏、王子59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63人,降服匈奴浑邪王及部众4万人,全部占领河西走廊。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千里奔袭,以战养战,他是如何做到的?

战绩四、元狩四年(前119年)封狼居胥。汉武帝命大将卫青、霍去病等人率领远征军远征匈奴。卫青、霍去病各带领5万骑兵、4万随军运送行装之私人马匹和数十万步兵及转运者,分别从定襄(今内蒙和林格尔)、代郡(今河北蔚县)出发,越过漠北追击匈奴。卫青率军行千余里渡漠,扎环状营,以兵车自卫。然后命5000骑兵去单于阵中挑战,与万骑单于骑兵发生激战,是役,卫青捕获或斩首匈奴军1.9万余人,大胜而返。霍去病亦率军与匈奴左贤王之军作战,追至2000余里,把匈军逐出狼居胥山(今蒙古德尔山)以外。霍去病在战争中足智多勇,俘虏匈奴小王3人、将军和相国等高级官员83人。匈奴军死伤70443人。是役,令匈奴元气大伤,闻风丧胆。此后,匈奴长期游牧于漠北,无力南下。

霍去病的辉煌战绩介绍完毕,笔者看到司马迁在《史记》上有这样一段描述:

“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粥之士,约轻赍,绝大幕。取食于敌,卓行殊远而粮不绝”,也就是说霍去病率领军队出征,又亲自率领所俘虏的匈奴士兵,只携带少量军需物资,越过大沙漠,他们从敌人那里取得粮食,所以能够远行到极远的地方而没有断绝军粮。

那问题来了,这霍去病如何做到以战养战的?为什么别人不行啊?水浒传光好汉都108条,加上小兵,如果能以战养战,还愁啥啊?唐灭突厥,明灭北元的打法也都是深入敌后,长途奔袭,但都没有做到以战养战,为啥就霍家军可以?

霍去病的战役特点两个。第一个 经常打赢。第二个 胜利的非常快。就拿装备来讲。假如说你是一场持久战。很自然的。你一场战争肯定会有大量的消耗。假如说你是突袭性质的。很快就结束战斗了,对你自身的伤害最小,人员消耗也最低,装备消耗也最小。。

这种面对强大敌人,可以取胜本就很难。快速取胜那就更难。但是霍去病做到了。这里做一个假设,假如霍去病面临的是他一时半刻吃不下的军队,他的后勤就会出问题。就拿朝鲜战争来讲,中国的后勤补给可以支撑七天。后勤补给是不足的。但是假如说,七天之内我就可以取胜。极小的代价我就可以获胜。我只需要一天,那会怎么样呢?那就会重现霍去病的奇迹。

并不是以战养战正确,而是说,当你可以极小代价快速获胜。让以战养战成为了一种选项。以德国为例子,假如说德国人可以快速的占领莫斯科。快速的攻占苏联全境。看起来又像是以战养战。我个人认为事实上,主要是胜利来得太快。以至于后勤不足的缺点都没有时间来暴露。假如说霍去病碰到一只非常难缠的军队。久攻不下,那时候霍去病的后勤不足必然会暴露出来。

我觉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霍参与的战役几乎每次作战的时候都是双线或多线作战,这样就缓解了霍去病去迂回突袭敌人的压力,所以霍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卫青等其他军团在拖住匈奴的正规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