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四十年收養幾百個小孩,80個孩子考上大學,清華北大比比皆是

有人說現在的社會人功利心深厚,大無私的善人已經成為遙遠的故事。其實如今社會現實中,還有不少這樣的故事。請聽我細細地說說這個故事中的主人翁,一位來自廣西農村的普通婦女。四十年來,她收養過幾百孩子,贍養過二十多個老人。

女子四十年收養幾百個小孩,80個孩子考上大學,清華北大比比皆是

這一位叫麥瓊方的女人,在她十九歲那年,因為偶然的一次相遇。她第一次資助了一個貧窮山村孩子上大學的路費。那時候的她也只不過才十九,當時在百色市醫院的洗衣房裡做一名勤雜工。80年代這種偏遠的工資也只有了了,她卻拿出50元去資助一個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在那些貧窮的山村裡,有她挑著擔子走過無數次的泥濘小路。每月她都會收集一些舊衣服,再買些吃的,自己用擔子挑著徒步送到山裡去幫助那些困難的老人和孩子。

女子四十年收養幾百個小孩,80個孩子考上大學,清華北大比比皆是

其實她也只是來自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小時候她的母親就教育她做個樂善好施的人,這樣自己的幸福就會無限放大。她確實一直在實踐著母親的教育,接近四十年裡,她一共資助了87位貧困孩子。孤寡老人無人贍養,她接到自己家裡照顧;孤苦的孩子沒有了依靠,她也接到自己家裡養育。最多的時候她家裡住了14個孩子,每週米糧的消耗都能達到百斤。

女子四十年收養幾百個小孩,80個孩子考上大學,清華北大比比皆是

為了資助這些孩子,她不斷強大自己,練就了十項全能。除了那份勤雜工外,她又找了幾份業餘的兼職。前半夜在夜市裡宵夜攤打雜,後半夜還去給一些單位看大門。家裡的農活一樣沒落下,還自己墾地種菜,養豬、養魚、養雞鴨、種果樹等等,為了能有餘力幫助到更多的人。在這近四十年裡,她一共資助了87個孩子,他們之中大部分都考上了大學,甚至有20人畢業於清華北大。

女子四十年收養幾百個小孩,80個孩子考上大學,清華北大比比皆是

這些孩子都親切的稱呼她“麥媽”,他們現在有47人在國外求學或工作。這些旅居國外的孩子們也把麥媽的慈善精神繼承了下來,他們成立了愛心網絡,發起了非洲救援行動。有人曾說,麥瓊方這麼做必然是有求的,將來這些孩子肯定會回報她。到時候她有一百來個孩子養老,生活肯定無憂。可是她卻從未求過這些孩子給予何種回報,她說自己唯一希望的是將來這些孩子有能力了,可以像自己一樣,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女子四十年收養幾百個小孩,80個孩子考上大學,清華北大比比皆是

四十年前,她也不知道什麼才是獻愛心,也許只不過是一種平常的想做這件事。她去別人家“化緣”,再把這些衣物整理好,自己挑著擔子送去山裡。這對於她來說並沒有什麼值得褒獎的,她說自己看到別人說這件衣服很適合自己,她就會感到更有動力。在她的帶動下,她的丈夫和兒子都加入了自己的扁擔隊。在2014年她被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褒獎,肯定了她這麼多年的努力。在媒體以及網絡的帶動下,有更多的人加入了她的行動中。

女子四十年收養幾百個小孩,80個孩子考上大學,清華北大比比皆是

2015年,她被馬雲親自邀請敲響納斯達克的開市鐘聲。這正是社會對於她這麼多年付出的肯定,對她這種無私行為的褒獎。曾經在她倍感壓力時,給予她幫助的只有她的兄妹。為此他們抵押了自己的房產來支持自己的愛心事業。可是當報道傳開後,更多的人加入了她的隊伍。可能一點點的善意不足以改變整個社會,但是這種力量會不斷的傳播和感染身邊的人,讓這個向善的隊伍不斷壯大。現在麥瓊方的善心團隊不僅僅有曾經她資助過的那些孩子們,更有她的鄰居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