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乾部積極投身國防動員建設記事

“從部隊一線到後備戰線,角色變了,但戰鬥力標準不能降。”

“從前方帶兵到後方徵兵,任務變了,但職責使命同樣重要。”

“從陸海空天到脫貧攻堅,戰場變了,但打贏的承諾沒有變。”

暮春五月,繁花似錦。記者在國防動員系統採訪,所到之處新風撲面。在攻防激烈的演兵場上,在人頭攢動的徵兵一線,在奮力脫貧攻堅的田間地頭……數千名身著陸、海、空、火箭軍及武警部隊制服的交流乾部在新的崗位上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積極投身國防動員建設,交出了一份份合格答卷。

既是工作轉崗,更是事業轉型

在某集團軍機關工作多年的於天飛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會被交流到離家千餘公里之外的湖南省南縣人武部任副部長。面對全新的工作崗位,副團職已滿6年的他依舊激情滿懷,開始了軍旅生涯的新一次衝鋒。

和於天飛一樣,從2016年開始,一大批來自軍委機關、跨大單位和軍兵種的交流乾部從四面八方匯聚到國防動員系統,成為國防動員戰線的生力軍。

“交流到省軍區任職,既是組織的關心和厚愛,也是對交流乾部的信任和重託。”軍委國防動員部政治工作局領導告訴記者,這批交流乾部顧全大局,個體服從整體、局部服從全局,不講條件,一聲令下,跑步入列。

然而,面對新環境,一些交流乾部難免會“水土不服”。甘肅省定西軍分區司令員蓋立民曾任陸軍某師師長,麾下可謂萬人千車,可到所屬人武部檢查,一個兵也見不著。強烈的反差,讓他頗不適應;從火箭軍某部副部隊長崗位交流到雲南省大理市人武部任部長的吳清玉,原來駐守在深山與大國長劍為伴,而如今卻要走上街頭髮放徵兵宣傳單……記者採訪瞭解到,交流乾部中有許多人此前對省軍區工作了解不多,更沒想到國防動員系統有這麼多要做的事。

而對於交流乾部而言,到省軍區系統履新既是工作的轉崗,更是事業的轉型。廬山療養院原政委劉莉,去年交流到江西省軍區。她說:“到了人武部不是‘安家又落戶’,而是要儘快實現角色轉換,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演繹精彩人生。”

轉型面臨的挑戰不言而喻。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人武部部長王維此前擔任海軍某艇艇長,駕駛潛艇輕車熟路,他說:“現在轉崗履新,不管有多大困難都要迎頭趕上。既要願意幹,更應知道該怎麼幹。國動系統幹事創業的平臺同樣廣闊,必須要靠作為贏得地位。”

既要有創業熱情,又要有幹事本領

在第一批近1400名新交流乾部履新之前,軍委國防動員部就已出臺關於組織省軍區系統接收交流乾部“非轉專”培訓的計劃。

“非轉專”培訓,旨在將原先非國防動員系統的人員培養成為國防動員領域的行家裡手。事實上,這項工作在軍委國防動員部組建伊始就已經開始。部機關按照“體系化設計、工程化推進、路線圖施工”的方法,用1年時間,在全體機關幹部中組織開展專業知識能力強化培訓,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

記者翻閱新交流乾部“非轉專”培訓方案看到,方案明確各省軍區組織的“非轉專”培訓是先導,依託國防大學聯合參謀學院組織的專題培訓是載體,部黨委機關組織的系列輔導授課是重點。培訓班每期集中1個月時間,在專題培訓和系列輔導授課階段,主要圍繞省軍區系統的職能定位,按照“熟悉使命任務、掌握基本理論、提高業務能力”的培訓目標,銜接省軍區前期短訓成果,為新交流乾部當好國動人奠定思想、業務和能力基礎。

專題培訓中,軍事科學院和國防大學專家教授30餘人,分別從軍事戰略與人民戰爭思想、國防動員、後備力量建設等8個模塊、35個教學專題,不同層面、不同領域、不同角度為新交流乾部授業解惑、傳經送寶。軍委國防動員部領導和機關廳局主要領導穿插為培訓班授課,一步步帶動新交流乾部實現角色轉換。

1個月下來,廣東省紫金縣人武部政委賈建魁坦言:“信息量之大,知識點之密集,在我以往參加的集訓中前所未有。”雲南省嵩明縣人武部政委任鵬飛,曾任空軍某部政委。參加完培訓之後他感慨道:“之前起飛即是戰鬥,現在動員就是戰鬥。系統學習國防動員工作基礎知識,觀看了近幾年省軍區部隊參加抗震搶險、森林撲火、抗旱救災、掃雪除冰等急難險重任務的視頻錄像,讓我更加明白擔負的職責使命,要儘快適應角色,儘快投入到國防動員工作中去。”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完善國防動員體系”,為新時代加強國防動員建設指明瞭方向。集訓研討中,不少人談到:軍分區、人武部的工作和任務其實一點也不比作戰部隊輕鬆,一點也不比作戰部隊簡單。

交流到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人武部任副部長的武錦生說:“以前,我認為在人武系統工作只需拿出50%的精力即可,現在進了‘國動門’才知道要熟練掌握幹好主責主業的本領,非全身心投入不可。”如今,武錦生辦公桌上常備“非轉專”法規文件培訓資料,只要遇到工作“卡殼”的地方,他就拿出來翻一翻、看一看,隨時為自己“充電”。

既要立足新崗位,更要謀求新作為

四川省南充軍分區司令員蔣濟南原是空軍航空兵某師師長,駕駛過8種戰鬥機型。他告訴記者:“雖然新崗位有新挑戰,但要像高空飛行捕捉地面目標那樣,在國防動員系統找到一飛沖天的壯志豪情。”

省軍區系統體系重塑後,許多工作處在築基起步階段,必須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幹、一茬接著一茬建。中部戰區裝備部原副部長、現任雲南省曲靖軍分區司令員楊鳳兵說:“理論武裝是基礎,政治站位是首要。要把國防動員工作落地落實,必須用習近平強軍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

記者翻閱國防動員系統新交流乾部的筆記,看到每個人都記得滿滿當當。《習近平論強軍興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軍委主席負責制學習讀本》是他們的必讀書目。習近平強軍思想是他們重整行裝再出發的精神力量。

採訪中,不少交流乾部表示,“非轉專”培訓將會伴隨國防動員事業全過程,它的答卷既在培訓班的考卷中,更在國防動員事業的實踐中。

大屏幕上數據閃爍,中軍帳裡指揮若定。記者在河南省軍區近日組織的一次聯合演習現場看到,身穿叢林迷彩、海洋迷彩、城市迷彩、航空迷彩等作訓服的軍兵種幹部穿梭演兵場,從演習準備、作業想定到組織指揮,整場演練緊張有序。演練場上的新景觀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國防動員系統開展“非轉專”培訓帶來的新變化。

今年民兵調整改革開始後,從南部戰區海軍交流到廣東省湛江市赤坎區人武部任部長的胡曉明,帶隊逐一深入42家民兵編組單位調查摸底,按照就地就近就便的原則,依託大型國企、民營企業、高等院校等人員相對集中的單位,歷時近1個月,完成了3大類、20多個分隊的編組任務。

立足新崗位,謀求新作為。山西省軍區交流乾部履新後,先後有40餘名軍兵種指揮員圍繞聯合保障支前課題,參與省軍區、軍分區領導機關議戰議訓會,提出近百條建設性意見建議,數十份保障預案得到優化。

我們的事業前景光明,我們的隊伍鬥志昂揚。從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濱,從中原腹地到塞北高原,記者穿行多地採訪,一個強烈的印象就是,近1年來,這些跨軍兵種交流乾部實現華麗轉身,在國動戰線作出了不俗業績。我們也堅信,經歷了嚴格專業培訓和崗位實踐歷練的他們,必將在國防動員事業的大舞臺上展現出更加動人的風采。(潘程、張軍勝、劉國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