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坛上掀起的前所未有的尊碑风气,非他的功劳最大!

在中国绘画史上,自明末的董其昌将古代山水画分为“南北宗”后,这一提法由于脉络清楚,一直为画界所推许,可是在书法上,董其昌却没有在理论上作过这样的划分。然而到了清朝中叶,学者而兼书法理论家的阮元,终于在广泛研究北碑南帖、探索书法演变源流的基础上,将书法分为南、北两派,从而为晚清的碑学兴起,积聚了源头活水。


在书坛上掀起的前所未有的尊碑风气,非他的功劳最大!

其实,早在南宋赵孟坚的《论书》中,就已经有了书法南北的说法了,不过他是虚晃一枪,并没有作理论上的探讨研究。而阮元则不这样,由于他写下了《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两篇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论文,因而在书法界振聋发聩,余波激荡,一直影响到现在。
在书坛上掀起的前所未有的尊碑风气,非他的功劳最大!

阮元(公元1764~1849年),字伯元,号芸台,晚号怡性老人肇经老人,江苏仪征人,官到体仁阁大学士。在学术上,他是个淹博贯通的经学大师,一生著作等身,被当时海内学者奉为学界泰斗。在《南北书派论》中,他认为书法从隶书变为正楷、行书、草书,都集中在汉未魏晋这一阶段,同时正书、行书因为南北地域的不同,在无意中也早已分成为南北两派了。其中偏安在江南的东晋、宋、齐、梁、陈为南派,代表人物先后有钟繇、卫璀、王羲之、王献之、王僧度、智永、虞世南等,这派在隋朝时还不十分引人注目,直到唐太宗贞观年间,方才发扬光大,大显于天下,特点是“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启牍,减笔至不可识”;地处北方的赵、燕、魏、齐、周、隋为北派,代表人物先后有钟繇、卫瓏、索靖、崔悦、卢堪、高遵、沈馥、姚元标、赵文深、丁道护、欧阳询、褚遂良等人,直到唐高宗永徽和唐文宗开成年间,北派的余风始终流传不歇,特点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
在书坛上掀起的前所未有的尊碑风气,非他的功劳最大!

由于两派风格完全不同,好比黄河和长江互不搭界,所以南方世族和北方世族各自学的都是自己的一套。到了唐朝初年,因为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的书法,故而对于南派的虞世南也就格外的看重了。也正因为这样来,书法就此渐渐成了王羲之的天下。不过尽管这样,当时社会上学习北派碑榜的还是很多。大致发展到北宋《淳化阁帖》刻成流行,因为帖中所收都是南派漂亮的行草书或者少许楷书,所以北派才渐渐地失了势头。
在书坛上掀起的前所未有的尊碑风气,非他的功劳最大!

文未阮元大声疾呼,希望有识之士,从流俗中振拔出来,重新研究北派,“守欧、褚之旧规,寻魏、齐之坠业”,这样才能够使汉魏的古法,不致被世间的俗书所遮掩。这里,阮元思想的天平,明显地倒向了北派的一面。
在书坛上掀起的前所未有的尊碑风气,非他的功劳最大!

《北碑南帖论》是阮元的又一篇重要书学论文。文中,阮元在充分比较北碑南帖的优缺点后,总结提出:“是故短笺长卷,意态挥酒,则帖擅其长;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帖的篇幅大多短小,或者是横长的卷子,适用场合多为亲友之间的互相通问,一般采用行草挥写,所以意态自在,风流潇酒;碑的形制往往阔大,使用场合庄严肃穆,-般多用隶书、楷书书写,并且先写后刻,所以气格雄健,笔力刚劲。阮元的评论无疑是公正的。


在书坛上掀起的前所未有的尊碑风气,非他的功劳最大!

自从阮元创开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的道路,接着包世臣著《艺舟双楫》,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由于他们都竭力推崇北碑,压低南帖,因此一个由此而掀起的前所未有的尊碑风气,就这样在清朝中末叶的书坛上忽地狂飚突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