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军制之商朝军制

浅谈中国古代军制之商朝军制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它是在武装推翻夏王朝的基础之上建立的,统治疆域较之夏王朝也扩大不少,文明程度更高。在推翻夏王朝的战争中,商汤的军事力量得以发展壮大起来。在建立起商朝的统治之后,为了巩固统治,军队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国家柱石。

在商王朝中商王为国家军事力量的最高统帅,他直接决定军事行动,亲自或指派将领主持兵员征集、战争动员并率军出征。军队的最高军职都由王室贵族担任,各地族邑的武装力量则由当地族邑之长掌管,族邑之长平时管理具有平民身份的众人及奴隶从事生产劳动,战时受商王调遣,率领由众人组成的军队出征作战。这一时期奴隶一般是没有资格参加军队的,军队的兵源主要是自由平民称作“登人“,有时候缺乏兵源时也会临时将非自由人即奴隶或战俘组织起来强行投入战场,他们称作”呼“或者”执“。商王直接统治的武装力量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王室贵族的族军,这是商军中的基干力量属于常备军脱离生产,虽然人数不是很多但属于精锐。另一部分是直属于商王管辖的城邑的族邑军,这支军队是商军的主体,但大部分都不脱离生产平时为民战时为军,可能有少部分平民长期轮流为军驻守一些重要地方。

浅谈中国古代军制之商朝军制

除了上述两支武装力量外,商王还间接一些臣服于商朝的方国军队。这些方国并不直接属于商王朝管辖,他们都是王朝周边一些势力较小的部落,属于商朝的附属国。各方国军事力量的统帅为他们各自的首领(称方伯),西周的前身周部落就属于商朝的方国,这些方国的军事力量构成基本和商朝类似,以所属平民组成方国军队,商王朝发生战争时他们要听从商王的调遣派出部分军队跟随征伐。

浅谈中国古代军制之商朝军制

商朝前期的军队编制不详,到了武丁及其后期开始有了师、旅、行几级的编制,每级又各分左、中、右三部,其中行又分为大行和行两级。每级人数编制为一百人为一行;三行为一大行,共300人;十个大行为一旅,共3000人;三个旅为一师,共9000人,加上一些战车甲士共计10000人,商军主力为30000人左右,当然战时临时征集的就无法统计了商军主要分为两个兵种即步兵和车兵,其中步兵为主力车兵为辅。步兵的编制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下面来介绍一下车兵的编制。车兵以乘为作战单位,一乘即一辆战车,一辆战车有3名甲士居于战车之上,一位持弓远程射击为一车之长,一位驾车,一位持戈戟近距离进行攻击,另外车下还有22名徒兵(步兵)配合战车作战,所有一乘有军士25人。商朝的战车组织最大编制为300乘。在具体作战中以步兵为主,战车只是起到配合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