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進入失效時代

1

1911年,美國人泰勒寫了一本書叫《科學管理原理》,這本書提出的核心思想是計件工資,把工廠實行標準化流水線管理,革命性的提高生產效率。

這是一本劃時代的著作,管理學從此就分為了傳統管理與現代管理。

生產效率被提升之後,產品極大豐富了,在這種理念下誕生了以福特T型車為標誌的爆款產品。

但是,爆款越來越多,生產極大豐富,生產線變的越來越多,效率又下降了,但是用在生產線上的計件管理方法,沒辦法用在知識層面啊,比如研發、比如營銷。

所以,科學管理失效了。

1954年時,德國人德魯克又根據當時的需要,提出了《管理者的實踐》,提出了目標管理的方法論,又極大的提高了組織效率,尤其是提出了企業的使命問題,能夠解決社會問題,企業就永遠不會過時。

德魯克的理念影響了幾代企業家,通用電氣的韋爾奇,就是其中之一。

只是,組織效率的提升,卻讓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因為疊加上生產效率的提升,企業的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

德魯克也失效了。

1969年,特勞特和里斯提出了新的理論體系,定位!品牌要佔據用戶心智中的第一,才會立於不敗之地,為此,要不斷細分用戶心智。

定位理論非常偉大,影響全世界半個世紀。

但是問題又來了,那些在淘寶天貓上佔據類目第一的品牌,也不賺錢啊!尤其雙十一,企業拼了老命投放大量廣告預算,好不容易成為排行榜冠亞軍,結果算下來,還是虧損。

第一名,也不咋地嘛!

定位理論,竟然也失效了。

有人說,在互聯網時代,定位理論早就失效了,實際上不是的。在互聯網的紅利期,定位理論並沒有失效,掙第一,還是不錯的;然而,這兩年,互聯網紅利消失,尤其是今年,經濟形勢突變,大家才陡然發現,這個第一竟然來的快,去的也快,更奇怪的是,花了那麼多錢,打了那麼多廣告,除了庫存,並沒有沉澱下什麼東西。

到底怎麼了?這個時代為什麼這麼特別,讓人完全看不懂了,不會玩了。

2

提出失效時代觀點的,不是我,而是調皮電商的一位會員廖桔,廖桔2008年開始就做淘寶電商培訓,三年前轉型做社群商業模式,提出了會員新零售。

十年電商經歷之後,廖桔問了我一個問題:當泰勒的生產效率、德魯克的組織效率、特勞特的營銷效率,都失效的時候,下一個時代,到底什麼辦法才管用?

有一個水果商,帶了十個寶媽,去蘋果園做社群直播,幾個小時賣了三千單;

有一個盲人水果商,在微信群賣貨,一年500多萬的銷量;

鹽津鋪子,2018年才啟動社群電商,用會員模式做一款小蛋糕,今年可以做到三個億;

天然工坊,靠一款紙巾做社群電商,給會員的培訓,從來不講一夜暴富的故事,而是講國學,今年做到第三年,會超過7個億,更狠的是,今年他們光納稅,就超過1個億;

而最恨的,他們從一開始就盈利!他們就沒有虧過錢!

聽到這句話,做傳統電商的人肺都要氣炸了;而在廖桔的社群年會上,這些企業的創始人分享這些觀點的時候,大家都給予熱烈的掌聲。

這些案例的共同點,都是與廖桔總結的一套客戶自循環理論不謀而合。

所謂客戶自循環,就是:

任何生意都可以用四個階段來概括:讓更多的人來,讓來的人都買,讓買了的人再來買,讓買了的人再介紹人來買。任何企業都要用復購流量和轉介紹流量替代 廣告流量,實現客戶自循環,構建社群商業模式。

為什麼這套社群商業模式就行的痛呢?

3

這需要我們回到一個最核心的問題:客戶的價值到底有多大?

在傳統商業模式下,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客戶價值的開發都是很低下的:

互聯網進入失效時代

如果你做電商,你需要不斷重複的購買直通車和鑽展,所以,你的獲客成本太高,是靠重複廣告;你不斷的打廣告,用低價格吸引顧客,但客戶在你這裡只消費一次,更別談復購和轉介紹。

你做的是一次性的買賣,你並沒有挖掘顧客的終生價值。

一個顧客的終身價值在於:

第一,這個人在你這裡終身消費了多少錢?

第二,這個人影響別人在你這裡花了多少錢?

對於第一種價值,有三個手段:提高購買頻次;提高客單價;提升客戶的生命週期;

對於第二種價值,有五種手段:轉發、分享、轉介紹、分銷、合夥人,層層遞進。

按說,這個思路並不陌生,很早就有人提出了全客戶生命週期的體系,並在CRM領域不斷進化。

但,在有社群模式之前,上一代的全客戶生命週期理論,空有思想,無法落地。調皮電商在2013年就提出了大電商戰略,就是讓品牌把用戶當資產運營,而不是拼命投廣告獲客。

但是,用戶資產論也好,全客戶生命週期也好,都只是數字,都缺少了最關鍵的一環:

關係!

客戶的價值是靠管理來裂變的,沒有關係的客戶資產,只是一個人名、一個聯繫方式、一個地址,你激活這個資產的唯一方式就是:垃圾短信。但,偏偏這又是在損耗你的客戶資產。

所以,你有幾億用戶數據又怎麼樣?還不是到處打廣告才能讓顧客回到你身邊。

但是,客戶自循環的社群模式不一樣。

天然工坊創始人蘇路生當時開始做的時候,就靠八個合夥人發朋友圈,帶來第一批用戶;廖桔三年前創立社群商業模式的時候招募會員,要做一個免費直播分享,也是靠朋友圈帶來了一萬個聽眾,最後又600個轉化為200元的付費用戶。

後來又通過這600個付費用戶,轉化出100多個3600元的VIP,再後來轉化出了12萬的超級VIP,最後,他把會員模式做到了逆天的100萬。

這就是客戶自循環模式的路徑:

潛在客戶轉化成粉絲,粉絲轉化成客戶,客戶轉化成會員,會員轉化成合夥人!

轉化的過程中,客單價逐步提高,同時把賣貨關係,轉變為經營會員的關係。

靠關係裂變出更多關係,然後增加關係的維度,從而再增加關係的粘性,讓雙方的生意更深、更長久。

所以,廖桔最後總結了一句話讓我很觸動:

你的競爭對手將不再是其他企業,而是你的客戶的復購的衰減和轉介紹的衰減!

這是客戶自循環理論的核心,是徹底扭轉企業的競爭觀和價值觀,不要盯著對手看,不要盯著平臺的流量看,要盯住你的客戶。

如果你還是盯著你的同行,你一定會不斷的打廣告,但是,做成社群商業模式之後,有史以來第一次,你的流量不再是馬雲爸爸分配給你了,也不需要你的抖音爸爸分配給你了,而是取決於你的產品和人品,這就是社群裂變的力量。

想想看,流量在自己手裡,是一種多麼爽的事情!?

所以,重新架構自己的企業吧,過去的生產方法論、組織方法論、營銷方法論,都在這個時代失效了,你需要一整套客戶自循環方法論,來應對時代的大轉型。

只不過,太多人,只要原來的路徑能苟延殘喘,就不願意轉到新模式上來,他們只能在這個失效的時代,繼續哀鳴。

只是,社群應該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呢?歡迎給我們私信,我們有一套課程,或許對你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