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中國葡萄酒的釀造宗師

張騫、絲路與葡萄酒

葡萄酒歷史,幾乎與人類文明同樣悠久,有人認為是6000年,有人認為是8000年,還有考古證據認為是1萬年。而它的發源地也是撲朔迷離,古埃及說、古保加利亞說等不一而足,當然最受大家認可的說法是古波斯。

誰才是中國葡萄酒的釀造宗師

古波斯巖壁雕刻

關於中國和葡萄酒的淵源,最出名的還是那首邊塞詩: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提到中國葡萄酒釀造史,很多人喜歡說,“絲綢之路八千里,葡萄美酒三千年”,現在看來,事實恐怕並不是如此。

誰才是中國葡萄酒的釀造宗師

敦煌壁畫中的張騫出使西域

葡萄酒大約在西漢傳入中國,《史記·大宛列傳》記載,西漢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葡萄為酒,富人藏酒萬餘石,久者數十歲不敗。隨後,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蒲陶,肥澆地……”

這說明,最晚在漢代中國人已經知道葡萄可以釀酒,並且已經開始種植葡萄。至於說張騫帶回葡萄的同時也帶回了葡萄酒釀造藝人的說法,由於史記並未記載,所以不採納。

誰才是中國葡萄酒的釀造宗師

粟特人,我國的東漢時期直至宋代,往來活躍在絲綢之路上,以長於經商聞名於歐亞大陸。在中國古代史籍中叫“昭武九姓”、“九姓胡”,或就簡稱作“胡”。

據《葡萄和葡萄酒傳入我國的考證》,葡萄酒釀造技術大約在東漢時期才由西域粟特人(胡人)傳入。由於民間仍然偏愛傳統的米酒,所以這種技術並未推廣開來,由粟特人所掌握,或者是粟特人為了壟斷葡萄酒經營所以併為推廣也有可能。

誰是中國葡萄酒宗師

中原真正引進葡萄酒釀造技術,是在唐初。並且掌握這項技術的人,還是一個大大的名人,他就是唐太宗朝著名的諫臣——魏徵。

誰才是中國葡萄酒的釀造宗師

魏徵,唐初名臣

據《魏徵與葡萄酒釀造術的傳播》,應該與魏徵出身漠北遊牧民族有關。漠北遊牧民族與粟特人來往密切,後一部分歸入中原。因此魏徵習得葡萄酒釀造技術不奇怪。“太宗破高昌,收馬乳葡萄種於苑,並得酒法,仍自損之,造酒成綠色。”馬乳葡萄,就是“馬奶子”葡萄,是由粟特人引進新疆種植。現在只做食用,不用於釀酒了。

傳為柳宗元所撰的《龍城錄》有記載:“魏左相能治酒,有名曰醹淥翠濤······公此酒本學釀於西羌人,豈非得大宛之法”。這就是說,魏徵得到大宛的釀酒方法,釀造了名叫醹淥翠濤的名酒,連唐太宗都十分欣賞。

誰才是中國葡萄酒的釀造宗師

葡萄美酒夜光杯,是公認的最佳搭配,可以猜測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們顏色較為接近。也有說夜光杯是指玻璃杯的。

《本草綱目·酒》:“酒,紅曰醍,綠曰醽,白曰醝。”所以,“醹淥”是美酒的代稱,也只綠色的佳釀。一般說來,傳統的釀造酒(包括濁酒清酒)都呈綠色,自唐至宋,都是如此。唐宋時期也有很多反映綠酒的詩詞,如“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令節想君攜綠酒,故情憐我踏黃塵”“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等。

誰才是中國葡萄酒的釀造宗師

傳統綠酒中的濁酒

傳統的“醹淥”是用米釀造的,魏徵的“醹淥”脫穎而出則是因為使用葡萄,也就是說魏徵的“醹淥”是一種呈綠色的葡萄酒。可惜的是,魏徵的釀造技術已經失傳了。

誰才是中國葡萄酒的釀造宗師

葡萄牙綠酒,最常見的是用一種叫做“阿爾巴尼諾”的葡萄釀製的葡萄酒。在葡萄牙語中寫作“Vinho Verde”,在年輕時常會帶一點綠色的反光而得名。

宋代出現了仿造黃酒釀造法的加曲發酵法。西域葡萄酒釀造法再度進入中原並達到鼎盛是在元代,但明代再度沒落,直至清末略有恢復。現在全世界只有葡萄牙還有綠葡萄酒(VINHO VERDO),其釀造史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這種葡萄酒實際上是一種清淡、酸度高、略帶氣泡的白葡萄酒,酒液略帶綠色反光。或許我們也可以在綠葡萄酒中,遙想一下唐初魏徵的醹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